雲台隨筆

記錄所思所想 分享所見所聞
個人資料
yunta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史瞬間的定格與重演

(2021-04-09 11:18:58) 下一個

曆史上有許許多多這樣舉足輕重的事件和一個個精彩的瞬間,被定格在一些標誌性的圖片或影片等影像資料上,風靡天下,進而傳諸後世,成為定義那個時代和事件的最直觀形象的標誌。

相信每個人都看過這張獲得過普利策獎的照片。 它是由美聯社攝影記者喬·羅森塔爾(Joe Rosenthal)在二戰時期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硫磺島戰役中拍攝的,是曆史上被複製最多的照片之一,也是許多雕塑,繪畫作品的原型,成為美國二戰勝利的標誌性圖片。

在為時35天的硫磺島戰役進行到第五天的1945年2月23日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攻克了硫磺島上最高點蘇裏巴奇山(Mount Suribachi)。為了讓友鄰部隊知曉這座製高點已被攻占,指揮官決定在山頂插上一麵美國國旗。 隨海軍陸戰隊行動的攝影師路易斯·洛裏(Louis Lowery)拍下了這個激動人心的場麵,留下一張難得的原始照片(見下圖)。在隨後,洛裏隨這撥士兵往山下走的路上,迎麵碰上正急切地往山上趕的羅森塔爾。洛裏還跟羅森塔爾講述了剛剛發生過的升旗場麵,後者為自己錯過了這樣的重要時刻而懊悔不已。但2小時後,更多海軍陸戰隊員帶著一麵更大的旗幟前往頂峰,因為當時負責戰鬥行動的指揮官認為,先前的國旗尺寸太小,從其他陣地上看過來不夠醒目,到不到傳遞信息的最佳效果,所以命令更換一麵更大尺寸的旗幟。羅森塔爾抓住機會, 在第二次嚐試中,終於捕捉到了這一標誌性的圖像。 在羅森塔爾的這幅著名照片中,人們看到的參與升旗的共有六名士兵,但不久其中的三名就在戰事正酣的硫磺島戰役中喪生了。

下圖是路易斯·洛裏拍攝的第一張升起星條旗的照片。如今它與羅森塔爾的照片一起被存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博物館:

 

 

羅森塔爾的照片在18小時後被美聯社傳回國內,短短的九天之後就被發表在了《生活》雜誌,引起轟動,也一度引起爭議。因為有人認為照片有擺拍的嫌疑。羅森塔爾在抓拍士兵豎起第二麵美國國旗時,曾經跟參與升旗的士兵說過類似“大家精神些啊,這可是見證曆史的時刻”的話。之後,經過詳細調查事件發生的前前後後,才打消了人們的疑惑,照片當年還獲得了普利策獎,成為激勵美國人民打贏二戰的強心劑。受總統之命,幸存的三名士兵迅即被召回國內,作巡回演講,為推銷戰爭債券籌集資金而奔忙。他們所到之處,受到了英雄凱旋般的擁戴和歡迎。

2006年,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監製,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所導演的戰爭片《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故事主題就是敘述《硫磺島升旗》這幅著名攝影作品誕生的背景始末。電影裏,這三名陸戰隊士兵在享受著英雄般的歡迎時,內心深處備受煎熬,他們明白,真正的英雄早已戰死在那座小島,他們真希望還能夠跟戰鬥中犧牲的戰友在一起。

 

 

在華盛頓市外的阿靈頓郡依照這幅照片創作的雕塑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紀念碑。

 

曆史上有許許多多這樣舉足輕重的事件和一個個精彩的瞬間,被定格在一些標誌性的圖片或影片等影像資料上,風靡天下,進而傳諸後世,成為定義那個時代和事件的最直觀形象的標誌。而在認定是不是擺拍的問題上,新聞界和眾多媒體,以及廣大受眾都有著極大的話語權,關鍵點就在於,你所記錄下來的是擷取曆史進程中的固有的某一個瞬間,還是時過境遷之後,再人為地去重演或複製這個瞬間。

說到擺拍,其實過去很長時間人們是認識不清,或者不太在乎的,比如我們小時候看過的很多紀錄片裏,不少鏡頭和場麵都是經過精心安排準備的。我還清晰地記得,大約在上小學五年級時,時值夏收季節,學校組織去到一所部隊農場參加學軍學農勞動。我們跟著解放軍叔叔在農田裏收割水稻,稻穀收上來後運到場上脫粒,晾曬,再裝進一條條麻袋裏,然後用馬車運進糧倉。某一天,上麵傳來消息說是電影廠要來拍夏糧豐收的紀錄片。我們當時並沒有被指派參加這一活動,所以也沒有被拍在電影裏,但是我們有機會站在一旁看解放軍戰士如何拍電影。電影裏我們看到的鏡頭可能就是寥寥數分鍾,但是拍的時候卻是耗時費力。先要由工作人員調試光線,還有專人在旁邊打著一塊塊巨大的反光板,等一切安排妥當,才有人向早已在路口處等候多時的一輛輛裝滿了稻穀的馬車發出起步,出發的指令。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年代我們看過無數反映工農業生產捷報頻傳的新聞簡報紀錄片,其中很多大概都是這樣拍出來的。

最近,看到一篇當事人回憶北平和平解放的文章,才偶然得知,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解放軍北平入城式的紀錄片鏡頭,雄壯嚴整的軍容,北平群眾夾道歡迎的場麵,絕大多數並非真的是拍攝於曆史上入城式發生的時刻,而是事情發生過一年多之後又重新補拍的。

這篇回憶錄的作者叫梁進路,是一位出身於當年冀晉軍區的老幹部,他親身經曆見證了自抗日戰爭以來中國現代史上一係列重大事件,他在回憶錄裏非常詳盡地回憶當年如何隨部隊參加解放北平,開國大典,衛戍首都的經過。

北平是在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的,那是平津戰役結束之時,而解放軍入城式是在2月3日農曆大年初六舉行的,當時說法是為了讓北平的老百姓過好年,而推遲了進城時間。入城式曆時6個小時。有很多文獻描述了北平入城式的莊嚴熱烈的場麵,但鮮少有人提醒你:電影,電視上看到的很多鏡頭都可能是第二年1950年的4月補拍的,跟真實的曆史事件相距一年還多。因為原始現場拍攝的影片效果不理想,上麵決定重新拍攝。

梁進路所在的二0八師全部擔任了拍攝北平入城式步兵師的任務。他回憶道:

“北京的4月中旬,天氣已熱了,我們又戴起當時四野的皮帽子,穿上大衣,軍官還要穿上皮大衣。

“北平入城式開始,以步兵為先導,我們以四路縱隊行進,後繼是炮兵部隊、騎兵部隊和坦克部隊。由前門大街向箭樓進發。沿路有市民學生組織的歡迎隊伍,熱烈的歡迎場麵,口號不斷,學生們還攔住我們的乘馬上來握手致意,爬到炮車上坦克上寫標語。箭樓上有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等軍政首長檢閱入城部隊,並向受閱部隊揮手致意。入城前有傅作義部隊官兵數人向我師622團團長李飛同誌交換了城門鑰匙,李飛大手一揮,城門大開,大軍進城,完了入城式。

“進城後往西交民巷、王府井大街進行了遊行,經東單崇外大街返回。辛辛苦苦的一場遊行,累倒不太累,但這身冬季的穿戴卻熱的夠嗆。”

這樣的經過重新拍攝的曆史事件,跟事件發生過的固有的曆史瞬間之間,多多少少會有些距離吧,極而言之,可能都不好再算作曆史紀錄片了。如果影片在解說詞中能夠如實地加以說明,感覺上會產生某種疏離感,但理智上反而會更有利於準確地理解那段曆史吧。

 

謝謝瀏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yunta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哈,謝謝鏈接,拜讀了大作,你敘述得很詳盡具體。我是先讀到那篇開國大典的回憶,再聯想起這幅照片的,很寬泛地議論了一下。本來想議論下入城式,他們都已見證過開國大典的,又回過來再入城,有種時空倒錯的感覺,後來打住了。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untai' 的評論 : 把我原來寫的找了出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002/33850.html
yunta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百萬莊大俠' 的評論:

謝謝大俠來訪!精彩瞬間,令人難忘!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這是感人的曆史一瞬間!
yunta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謝謝BeijingGirl1點閱!看過不少反映二戰太平洋戰場的紀錄片,美軍一場場奪島之戰麵對日軍頑抗,進行得非常艱苦慘烈,勝利來之不易。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向倒在黎明前的先烈致敬! 希望戰爭永不再降臨人間。
yunta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的確是如此,看曆史圖片會使讀曆史變得更生動,二戰時的圖片像雅爾塔三巨頭,諾曼底登陸,還有紐約時代廣場歡慶勝利的場麵,都令人印象深刻,仿佛回到了那一個個曆史瞬間。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一圖勝千言,圖片後麵可以有各種想像,而且有的想歪了,特別是現在可以修圖,容易誤導
yunta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菲兒說得對,當時還是作了比較嚴格的調查,否則也不會被授予普利策獎的。他們把兩幅圖片同時收藏於博物館,也做得很周到,沒有抹殺一張照片的曆史貢獻,但產生的影響還是第二幅圖更大。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沙發,多謝好文,我原來也寫過這個故事,這不能算擺拍,盡管不是第一麵旗。攝影師也沒有任何的偽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