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文集

路漫漫其修遠兮,有誰能到盡頭?人生之短暫兮,走完則無悔!命運之不濟兮,無顧則不懼!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被顛倒了的國與家的關係

(2020-03-19 17:37:03) 下一個

按照權威的國務院,“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對被統治階級進行統治的工具,主要由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組成。顯然是把國家和政府混為一談。但是,你知道“國家”一詞是怎麽來的嗎?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嗎?

春秋時期的文獻中,把“周天子”統治的地域稱做“天下”,諸侯統治的領地稱為“國”,比如秦國、趙國、楚國等等。卿大夫統治的采邑稱做“家”,“國家”是天下、邦國、家室的總稱。《孟子·離婁上》:“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在西方,古希臘稱“城邦”,古羅馬稱“共和國”,其原意是由羅馬城延伸到整個意大利和其他各省的居民,是地域廣泛的意思。在中世紀稱“王國”和市民社會。到16世紀,社會政治的發展使人們有可能抽象出現代國家的概念,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第一次使用“State”這個詞,而日本人則把這個“State”第一次翻譯成“國家”,如同其他幾千個現代名詞一樣,漢語中就直接用日本的這個詞組,表示在政治上組織起來的社會。

不難看出,無論是從中國的“國家”還是西方的“State”,都是以家和市民為基礎,國和家是分開的,國由家組成,有“人”、“家”,才有“國”,沒有“家”,哪來的“國”?“齊家、治國、平天下”,關係一目了然。順便說一句,“既來之則安之”的原意就是,“既然這些人逃到了我國,我就要安置他們。”在春秋、戰國時期,每個國都在搶奪“人”,因為有人才有家、國和天下,那時的“家”和“國”都是用多少“戶”來計算的,所以各國都在搶奪人口,即便是塞外的遊牧民,都是這樣。可是像“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美帝國主義腐朽、沒落”、“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我們在社會主義新社會裏,過著無比幸福的生活”一樣,在他們的眼裏卻變成了“沒有國,哪有家?”“沒有XXX,就沒有XXX”。把家和國的關係顛倒,把人民和政府的關係顛倒,明明是人民養活了無數的政府官員,口號是為人民服務,但隻要這些人按法律和職責給人民幹點事,就要人民感恩戴德。把“國之本”的“家”和“人”當作由“國”養的“附屬”,動不動就說是“國家”養活了你們,“XXX養活了人民”。可憐的是,幾乎所有的人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洗腦式的說教。一開始,還承認是“魚水情”,當用武力奪得政權後,“魚水情”這個詞組沒變,但成了“魚養活了水”,沒有魚,哪裏會有水?最著名的口號是:“大河沒水小河幹!”腦殘的要命,是小河匯成的大河,還是大河分成的小河?誰先沒水才幹、那個在先、那個在後,哪個是原因那個是結果都搞不清。

“家”是“國”的基本單位,但在思想意識上,中西方卻存在著本質的不同。在西方的通訊地址上,是從家庭地址的門牌號開始,然後逐漸外擴到國,而在中國,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然後由省、縣、、、,最後才是你家的門牌號。在美國,最著名的憲法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合眾國的民眾,為了組建更完善的聯盟,建立正義,確保國內安寧,提供共同的防禦,促進普遍的福利,並為我們和我們的後代爭取自由的祝福,製定本憲法。”政府是由民眾選舉出來、替民眾管理國事和保障民眾的組織,民眾可以通過和平選舉,更換不受人們喜歡或不稱職的政府。而政府,隻能用憲法管理民眾,是憲法的執行者而已。而憲法的製定、修改屬於國會;法院則是為了監督政府和民眾是否守法。“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曆史的動力!”毛澤東的這句名言多麽偉大啊?可惜隻能在隔壁實現,過去,我們家全還能想望,而現在就成了思想犯。

“國”是一個既抽象又具體的東西,隻要有人就可以成立一個國,比如在一個大國裏,一些少數族裔就可以鬧獨立,成立一個國,但沒有人和家,絕對不會有國。曆史上,曾經有多少次王朝、和國的覆滅,可家永存。秦國滅了,三秦人民卻沒有,變成了大漢國民;宋朝滅了,中原的家變成了元朝的國民;清朝滅了,全中國人民的“家”變成了“民國”的“家”。可是,匈奴人的家沒了,強大了幾個世紀的匈奴的國在哪裏?樓蘭的人和家都沒有了,輝煌的樓蘭國還在嗎?很多意淫的人說日本國是秦人的後代,可他們卻不知道,國不在,隻要有人家,就可以再建一個國的曆史事實和道理,卻跟著叫喊:“國不在?家何存?”那是一個抱著嬰兒皇帝的絕望的老頭跳海前的口號而已。試問,華夏無民、無家,何以能有五千年曆史?偉大的美國,是先有“家”,還是先有“國”?沒有家,哪有國?愚人該醒了,不要再被顛倒黑白的人愚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