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文集

路漫漫其修遠兮,有誰能到盡頭?人生之短暫兮,走完則無悔!命運之不濟兮,無顧則不懼!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陝西出現又一個“周老虎”事件

(2009-09-19 09:12:19) 下一個
臭名遠揚的陝西“周老虎”事件結束不久,不甘寂寞的西北落後省份陝西又有“驚世的重大發現”:某個煤礦通訊員出生的“記者”,“幾乎窮家蕩產,用了三十年的時間,沿著當年司馬公的路線考察,發現了黃帝城,證明了黃帝的一切和生地”,還寫出了幾百萬字的《黃帝傳》,近日,與“陝西林業局”有著共同使命的“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三秦出版社、銅川日報社、銅川市文聯、銅川市作家協會、銅川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銅川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黃陵縣文聯主辦的李延軍長篇小說《黃帝傳》(北京)研討會,於2009830日上午930分在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召開。”還有比“副局長”更牛的白燁10多位在京的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詩人、知名人士參加研討。會上,“三秦出版社介紹了搶抓和策劃包裝重大題材作品的經驗。” “在京的專家學者、文學評論家紛紛發言,” 《人民日報海外版》也像把“周老虎”推向《自然》、《科學》雜誌那樣,把這本小說譽為:“一部再現黃帝時代的社會風貌、曆史進程和黃帝一生經曆的長篇小說”。這本書“豐富的創造成果——從文字到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麵的發明創造的大匯集;博大的精神家園——從八卦、陰陽、星相、風水到養生、治國與統兵等各種理論的闡述。 ” 還有甚者,一家地方報紙說:這本《黃帝傳》“以豐富的研究及實地考證成果和黃帝一生的‘生命線’為基準,標定了國內各個黃帝紀念地的曆史坐標,形象而公正地回答了目前社會上甚囂塵上的關於黃帝葬地、紀念地的‘祭祖亂象’問題及相關的學術問題,對宣傳維護黃帝陵的尊嚴和崇高曆史地位有重要現實意義。”雖然我們還沒有見到像當年“周老虎”事件那樣的強烈反應,但本人覺得理應向世人真實地反應和評論一下這個“發現”是否屬實:

首先看看關於“發現黃帝城”。其實,關於黃帝的研究豈止三十年?當年著《史記》的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意思是說“五帝的年代太遙遠了,最早的《尚書》是從堯舜開始。大家提起黃帝,文字不夠典雅,士大夫們也說不清為什麽。”於是,司馬公以模棱兩可的態度寫道:“黃帝者,少典之子”,至於黃帝出生在哪裏,如何成長的,一概未提,含糊地開始了中華曆史。直到了近代,人們卻把所有的華夏文明歸功於這位當時不怎麽受人恭敬的老祖宗。關於黃帝的出生地,學術界更是眾說紛紜,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甘肅天水的軒轅穀、河南的新鄭、山東的曲阜。

一年前,中央電視台的《探索與發現》報道說,在河北省涿鹿縣礬山鎮三堡村北的台地上,發現了“黃帝城”,也認為“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涿鹿城,如果這座城真的是黃帝的都城,那麽史學界苦苦找尋的華夏文明的根就有了源頭。但是,也有專家對此提出異議:“司馬遷撰寫《史記·五帝本記》是在公元前91年,距離黃帝時代將近3000年。在這一曆史長河裏,涿鹿這個地名是怎麽被傳承下來的?要弄清楚這座城究竟是不是黃帝城,隻有一種科學手段,那就是借助考古發掘,做進一步的探索。”可這位像周正義一樣膽大、窮得快要發瘋,急於致富的農民,就憑“沿著司馬公的路線走了一圈”,還是主要“依靠當地傳說”和自己的“親自實地考察”,在沒有文物佐證、沒有曆史文獻和地理文化根據,就大言不慚地宣稱他發現了真實的“黃帝城”,“標定了國內各個黃帝紀念地的曆史坐標,形象而公正地回答了目前社會上甚囂塵上的關於黃帝葬地、紀念地的‘祭祖亂象’問題及相關的學術問題”,“證明了黃帝的一切和生地”。也就解決了幾千年的謎團和曆史遺留問題,叫別人不要再“亂祭祖”及“學術爭論”。真是比周正義有過之而不及,用不知天高地厚、厚顏無恥來形容這位“記者”,再恰當不過。話又說回來,不論這位“記者”宣稱有什麽重大發現,並不重要和可怕、可笑、可恨,而可怕、可笑、可恨的是,“多位在京的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詩人、知名人士參加研討”,給予充分可定,還有當地政府的直接參與、鼓動、包裝,就像當年氣功和特異功能流行全國、華南虎再現陝西、一隻雞一月下了一百個雞蛋、江南水稻畝產一萬斤,以及如今在明星做秀下的“優質產品”的種種事件一樣,禍害著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

再來看看這本《黃帝傳》是如何“再現黃帝時代的社會風貌、曆史進程和黃帝一生經曆”的。我沒有機會看到小說的全部,隻是曆年來在作者的博客中所帖出的“精華”片段,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這位黃帝的確鑿人是如何“再現”黃帝時代的“社會風貌”、“曆史進程”的。

 “人心齊,泰山移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終取勝的法碼是人心,民心,是老百姓,是人民!”我不知道當時的“社會風貌”,也不知當時的“語言文化”,但我敢肯定地說,這些詞語在先秦文化、文獻中從來沒有見過。這好像《大話西遊》中的女妖精說唐僧“哥哥你好酷耶”一樣,可人家沒說是反應當時“社會風貌”,隻是娛樂而已。他卻要美化到反應社會風貌的水平,太差勁了!

“刀斧手手起刀落,“唰!”“唰!”“唰!”,鮮血如噴泉怒射,人頭一個一個接連飛出,滾落台下,“觀眾”一哄而上,搶著上前用腳踢……”我不知道那位刀斧手使用的是什麽樣的刀,有如此快,這樣的刀,隻有碩大、鋒利的特質鋼刀,才有如此的效果,不知道五千年前,咱們的老祖宗的是不是有了銅的兵器,即便是有,直到商代,人們所見到的還是銅劍、茅、戈等一類用於刺、割、劃的兵器,主要用於“砍”功能的刀,是在戰國前後鐵器的發明,草原上有了騎兵後才出現,因為,銅質太軟,那經得起“砍”?非卷刃不可,要想做到,手氣刀落,“唰!”“唰!”“唰!”,“人頭一個一個接連飛出”恐怕隻有陝西的這位“黃帝的後裔”了!顯然是“山寨”了菜市場行刑的場景,說成是黃帝時代。就像是說:“說是遲,那是快,朱元璋拔出了盒子槍,叭的一聲,衝過來元將從馬上飛了出去。。”這就是黃帝時代的生產水平和曆史風貌?

“克城內忽然火光四起,喊殺聲不斷,一片鬼哭狼嚎,亂作一團。鬽和魀、魋、魖、魌帶著親信衛兵見人就殺,一片腥風血雨,烈焰衝天……四麵的城門也被打開了。”這好像是梁山好漢攻破城池後的情景吧?那個時候,哪裏來的城?還有四麵的城門?還有將軍帶著“親信衛兵”?是明朝陝西的李自成吧?

再看看“波瀾壯闊”、“氣勢宏大”的這一幕吧:

黃帝的部將(這位記者根本不懂的軍隊史)沮誦開始高聲朗讀東征檄文:“討逆檄文——神農之季,炎帝之秋,東有蚩尤,犯上作亂,危及帝位;天下大亂,昊天將傾,黎民百姓,生靈塗炭,水深火熱;軒轅不才,臨危受命,欲回天傾,攝政天下,共討逆賊;大道一舉,天下向往,華夏一心,群策群力,還我河山!”

應龍帶頭高呼:“還我河山!”

“還我河山!”“還我河山!”的呼聲,又一次響徹黃河西岸。

 

這種場麵恐怕隻有抗日戰爭中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用過,看來五千前我的老祖宗就知道了“還我河山!”的革命口號!什麽“臨危受命,欲回天傾,攝政天下,共討逆賊;大道一舉,天下向往,華夏一心,群策群力,還我河山!”簡直是一個曆史、文化白癡在寫黃帝!

 

全書都是垃圾,滿嘴胡說。

 

沮誦讓伺者將畫在獸皮上的作戰示意圖鋪在地上,大家聚籠過來。軒轅特別嚀囑南路的主將揮道:“從今晚開始,隻留空營,保持巡邏、值守的表相,其他所有人馬,要星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趕到三門峽,突過黃河……”這大概是抄襲霍去病遠擊匈奴的場麵吧?

 

應龍指著北路的進軍路線對歧伯道:“北路的,也要盡快越過黃河,開辟出穩固的保障線,一定要在中路到達河東的時候,及時保障軍需供應。”應該是趙匡胤下河東的片段。原始戰爭哪兒來的“保障線”,“軍需”供應?

 

 看著群情激奮的場麵,應龍開始點將:“請各路主將、副將上台受拜——”  
  “請各路主將、副將上台受拜——”“請各路主將、副將上台受拜——”這種儀式,漢代後才見到,是劉邦拜將把?

 

軒轅麵對著應龍行過叩拜禮後,從沮誦手中將一把玉劍鄭重地交到應龍手中。應龍跪接過玉劍後,猛然站起,將玉劍刺向東天,三呼:“華夏必勝!軒轅必勝!東征必勝!”白癡一個,有那麽好的鋼刀、軒轅寶劍不用,最高將軍用玉劍?

 

“把家裏現有的酒喝得一滴不剩了,魅和魀還不盡興,龍伯取過幾個酒罐子往兒子小龍手中一塞,遞個眼神兒,用暗語叫夏日裏幫自己一起幹擺渡活兒的孩子:“快去打酒(九)去!”小龍一開始沒聽明白龍伯話中的意思,看這兩個人一來就大吃二喝,把家中的酒都給喝完了,正生悶氣呢,龍伯卻塞給他酒罐子,讓他再去打酒。”那個時候就有了買賣市場,還有人專賣酒?

 

“又將一個寫在絲帛上的禮品清單遞上,寧封鄭重其事地一一將這些轉交到中黃子手中。”能告訴大家,那個時候就用會在絲上寫字,還列出清單?現在已知的甲骨問不過幾十個,我不知道比甲骨問出現還早的黃帝時代有多上個問字,豐富的到可以列出禮單?腦子一定有問題!

 

還說什麽該書“從八卦、陰陽、星相、風水到養生、治國與統兵等各種理論的闡述”,我沒有看到有關內容,但看到有關黃帝教子的一些片段,現在找不到原文,基本上是無恥的曆史倒轉,把金庸小說中的一些武林、氣功一類的描述,說成是黃帝,無聊、可笑無恥至極。

 

以上這些,隻是作者曾經貼出的“精華”,可以想象全書是什麽樣的垃圾了。如果隻是小說,寫什麽都可以,就是裏麵有“我特喜歡你,酷呆了”,也沒關係,大家隻當作笑料而已。劉蘭芳就把黃帝的故事按《楊家將》來寫,大家也沒有什麽議論,小說、娛樂而已。可經過這麽多的“名人”,“專家”的“研討”,“肯定”,又有許多“協會”、政府“部門”的鑒定、包裝,把它說成是“學術”作品,解決了紛爭,“再現”黃帝時代的“社會風貌”、“曆史進程”,就是一幫狼狽為奸、互相利用、沽名釣譽、不負責熱、禍害萬民的人渣,其對社會的危害不亞於“周老虎”,希望以打假為責任的方舟子和其他黃帝研究的人和單位能做進一步深刻的調查,像打死“周老虎”一樣,將這一事件和有黃帝的研究和爭論,公布於世,以免全世界自稱是炎黃子孫的蒙受其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