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印象:外灘1至33號的前世今生

(2015-04-26 15:36:22) 下一個

 

 

ZT 印象:外灘1至33號的前世今生

 
來源: 2015-04-26 14:04: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50 次 (7095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MeiMei1027 ] 在 2015-04-26 14:49:4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外灘,自19世紀四十年代上海被辟為商埠後,就成為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雲集於此。聯合哥特式的尖頂、古希臘式的窟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台,眾多經典交匯成上海乃至世界獨特的風景。


 


 

外灘1號 麥克倍恩大樓

此地原是英兆豐洋行的地產,後轉讓美旗昌洋行(圖為這一時期的大樓,後被拆)。1891年旗昌洋行停業,大樓一度轉讓輪船招商局, 後又幾易其主。1913年由麥克倍思公司投資,拆除舊樓重建,稱“麥克倍恩”大樓,1916年竣工。1917年該樓被亞細亞火油公司購得,改稱“亞細亞大 樓”。亞細亞火油公司是英國殼牌運輸貿易公司與荷蘭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總公司在倫敦。
 


 

1966年前亞細亞火油公司長期在這幢大樓的底層。1996年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入駐至今。


 麥克倍恩大樓→亞細亞大樓→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


 

外灘2號 上海總會大樓

該樓建於1864年,是外灘著名的建築。上海總會曾是英國在滬僑民的俱樂部,重要的社交場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總會被關閉。敵偽時期曾為日均海軍武官府。


解放後,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這幢大樓,改建為國際海員俱樂部,大門上加裝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為東風飯店。2011年成為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


 上海總會大樓→日軍海軍武官府→國際海員俱樂部→東風飯店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


 

外灘3號 友寧大樓


建成於1916年,隨即被華商保安、保家等保險公司聯合租賃。租賃者於1922年出資重建。因為臨近外灘一麵道路狹窄,因此大門開在廣東路17號處。


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租用該樓。2004年改建為高檔購物消費場所“外灘3號”。這是英資公和洋行在上海設計的第一個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鋼框架結構大樓。


友寧大樓→有利大樓→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外灘3號


 

外灘5號 日清大樓

1921年建造大樓,1939年日清汽船株式會社並入東亞海運株式會社。抗戰勝利,作為敵產被招商局接收。解放後該大樓右上海海運局接管,故改名海運大樓。


1990年代在大樓西部加建一層作為海運局電台使用。1996年底層借華夏銀行使用後,在底層南邊加開一門。2006年外灘5號被改造成高級餐廳。


? 日清大樓→招商局辦公大樓→上海輪船公司→商務樓/高級餐廳


 

外灘6號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外灘6號原來是一家拍賣行,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也是上海最早開設的華資銀行,於1897年在上海成立。該銀行的創辦人與大股東是葉澄衷、嚴信厚、朱葆三等,由(督辦全國鐵路事務大臣)盛宣懷控權,享有發行銀元、銀兩鈔票的特權。

1952年同上海其他59家私營銀行、錢莊、信托公司一起組成統一的公私合營銀行。如今外灘6號是外灘三大頂級消費場所之一(意大利頂級品牌Dolce&Gabbana旗艦店)。


 拍賣行→中國通商銀行大樓→長江輪船公司


 

外灘7號 大北電報公司大樓


最初為美商旗昌洋行所有。1881年8月15日,大北電報公司與美商旗昌洋行訂立租約,租入產權屬於旗昌洋行的外灘7號房屋。翌年,大北電報遷入該址辦公。

1891年,旗昌洋行宣布停業,土地所有權由中國政府官督商辦的輪船招商局購入。1906年為滿足上海電報業務的發展需要,在原址建造了新樓。


1993年,通過房屋產權置換,大樓由泰國盤穀銀行購入使用權,並設立上海分行。同時,泰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也搬入該樓三層進行辦公(2008年搬出)。


旗昌洋行→電報大樓→新通商銀行大樓→泰國駐上海總領事館/
盤穀銀行

 


 

外灘9號 招商局大樓


現址是原美商旗昌洋行的臨江花園,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三層樓房,1891年被大清輪船招商局收購。1901年輪船招商局拆除舊屋建造新樓。


1949年後大樓為上海港務監督局等單位使用。2001年大樓重歸招商局集團(上海)有限公司所有。2003年年初招商局投巨資對大樓進行重新打造。現在是外灘唯一的獨棟的單一時尚品牌(夏姿·陳服飾)精品旗艦店。


 旗昌洋行大樓→招商局大樓→名牌店


 

外灘12號 匯豐銀行大樓


匯豐銀行大樓,1923年落成。此樓耗資800萬兩白銀,由英商匯豐銀行投資興建,委托英商公和洋行設計,英商德羅科爾洋行承建。原係美商匯豐銀行上海分行。原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1955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遷入辦公,故稱為“市府大樓”.


1995年大樓置換給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目前使用單位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匯豐銀行大樓→市府大樓→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外灘13號 海關大樓


1891年因原位於漢口路外灘的廟宇式海關辦公用房破敗不堪,由上海道台聶緝籌款,英國設計師設計建成了哥特式的紅磚建築作為新關署,其中33米高的鍾樓,屋頂安裝有大鍾和避雷針。1925年又耗資450萬兩白銀在原址建造海關大樓,為中國國內最早的海關大樓。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江海關才結束了屈辱的曆史。1950年江海關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海關。


海關大樓→上海海關


 

外灘14號 上海市總工會


 

現址最初是英資寶順洋行(又名顛地洋行)的產業。後來顛地經營失敗,該處於1880年被德華銀行買下,建造了一座德國文藝複興風格的4層大樓。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中國沒收德國在華財產,這座大樓被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接管。因此,大樓名為“交通銀行”。


1946年恢複重建交通銀行大樓,1948年10月竣工成為建國前外灘建築群中最後建成的一幢大樓。1951年交通銀行總行遷回北京,上海外灘14號行址則由上海市總工會進駐至今。


寶順洋行→德華銀行→交通銀行大樓→上海市總工會


 

外灘15號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華俄道勝銀行(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上海分行開設於1896年。最初在外灘29號法蘭西銀行內,麵積較小。現址原來也是顛地洋行房地產,1899年為華俄道勝銀行收購,於1902年建成3層框架結構樓房。1928年此樓曾是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的總行,曾經委托懷德建築師監工翻造過。


現在這裏是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國民黨中央銀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外灘16號 台灣銀行大樓


原是一家日商銀行,叫“台灣銀行”,台灣於1895年淪為日本殖民地後,日本立即在台灣開設了許多銀行,其中以“台 灣”兩字命名的銀行為最大銀行之一,台灣銀行總部設在台北,1911年日本又在上海設立分行。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將台灣銀行作為敵產加以沒收,並 劃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有。


現該建築為招商銀行、上海工藝進出口公司等單位的辦公樓。


 台灣銀行大樓→招商銀行上海分行 


 

外灘17號 友邦大廈


友邦大廈,原名字林西報大樓、字林大樓、桂林大樓、友邦保險大樓,1924建成,當時是外灘最高的建築,也是上海第一幢高層建築。現址原是英人大地產商約翰馬立師父子的地產。1901年報社欲在此地建立報館時,馬立斯以地價入股,占了報社總股份的47%,成了擁有實權的董事長.1921年馬立斯決定翻建新大樓,由英商德和洋行設計、美商茂生洋行承建。


1928年亞洲(亞細亞)人壽保險公司以較高的租金租下了大樓的底層大廳及部分層麵,在此設立了總部機關,其多家機構均在大樓內。1947年10月撤離上海。

1992年該公司上海分公司複業,成為了第一家獲準營業的境外保險公司。1996年通過外灘房屋置換,友邦保險再次成為外灘17號的租賃方。1998年正式開張,大樓也因此更名為“友邦大廈”。大門在大樓南側。


字林大樓(桂林大樓)→友邦大廈


 

外灘18號 麥加利銀行大樓


麥加利銀行大樓即英商渣打銀行,建於1853年,原是一幢三層磚木結構的英國風格建築.為英商麗如銀行(曾經改名為新東方銀行)的產業。 後因經營不善而倒閉,1892年房產由麥加利銀行收買。1914年鄰屋匯中飯店發生火災,使建築受到破壞。1922年在舊屋(麵向外灘的)前麵建造了新 樓,因此,麥加利銀行有前後兩座樓。


1955年上海的房管部門接管此大樓,並改名為春江大樓。上海家用紡織品公司、中波輪船公司、上海市水產局、上海水產 協會等都曾進駐辦公。2004年經過整修後的外灘18號,成為了集世界時尚品牌旗艦店、國際著名餐廳、酒吧以及藝術展館為一身的頂級綜合消費樓,世界頂級 時尚品牌傑尼亞還把地區總部遷至於此。


麥加利銀行大樓→春江大樓→名牌店


 

外灘19、20號 和平飯店


 

上海開埠後,外灘是外商最早投資開發的地區,其建築大多是一、二層的樓房。當時上海最早最豪華的2家飯店,一家是禮查飯店(今浦江 飯店),一家就是中央飯店(Central Hotel)。1854年中央飯店在南京路外灘建造了一座3層樓英國式樓房,是上海最豪華的旅館,1865年匯豐銀行的上海分行成立,租用該處營業,直到 1874年。1903年中央飯店產權被英商匯中洋行收買後,改組為匯中飯店。

1906年匯中飯店決定將舊樓拆除重建匯中飯店大樓(Palace Hotel),請英資瑪禮遜洋行的建築師司各特(Walter Scott)設計,王發記營造廠承建,1908年落成。該樓座落在外灘19號。竣工後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通車始發站又設在南京路外灘。


沙遜家族1926 年開始拆除之前買下的外灘20號舊房,由新沙遜洋行下屬的華懋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40萬元,建設由公和洋行設計的新大樓。1929年新樓建成後取名華 懋飯店(Cathay Hotel)。因沙遜家族是華懋飯店的投資者,故又名沙遜大廈(Sassoon House)。華懋飯店當時曾是上海灘最豪華的旅館。

中國內戰即將爆發後,沙遜將大量資金抽回英國,並把新沙遜洋行遷往國外。在很長時期內華懋飯店生意清淡,1952年華懋飯店不得不申請歇業,後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大廈以抵償所欠債務。


1965年外灘19號原匯中飯店(Palace Hotel)並入後,分別稱為和平飯店北樓(外灘20號)和南樓(外灘19號)。1992年世界飯店組織將和平飯店列為世界著名飯店,國內僅次一家獲此殊榮。


中央飯店→匯中飯店→和平飯店


 

外灘23號 中國銀行大樓


 

中國銀行前身是清朝廷戶部銀行,於1904年開業。當年設上海分行,行址在漢口路3號。1908年改組為大清銀行,1912年改組成立中國銀行。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於1923年花63萬銀元買入外灘23號房產。1928年總行管理處遷入上海,因業務發展急需建造新樓。


 

1941年工程完工成為汪偽儲備銀行營業場所。1945年抗戰勝利後又歸中央銀行使用。1946年元旦中國銀行正式遷入辦公。


 

1949年底中國銀行總管理處遷北京,上海中行劃歸人民銀行華東區行管轄。1958年資產劃給上海市房地產管理局。1998年上海市政府與中國銀行簽訂協議,將大樓置換轉移給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大樓→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外灘24號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橫濱正金銀行是今日東京銀行的前身,原是日本半官方的外匯專業銀行,1893年起開設上海分行,起初在南京路租房營業。1923年買下此處老沙遜洋行的樓房後,拆舊建新。


1945後被國民政府沒收,改為中央銀行行址,大樓也易名為“中央大樓”。1949年成了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辦公地。1956年成為上海市紡織工業局辦公大樓。20世紀90年代初歸建設銀行使用。現為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辦公地。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中央銀行大樓→人民銀行華東區行→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外灘26號 揚子大樓


 

現址原是老沙遜洋行產業,十九世紀末被揚子公司買下,使用至20世紀20年代,1918—1920年建築才動工重建。揚子保險公司 是上最早成立的保險業機構之一,1862年由美商旗昌洋行大班發起創建,原隻是洋行的內部機構,在外灘9號旗昌洋行內辦公。1891年,旗昌洋行倒閉,揚 子保險公司才成為一家英商性質的獨立企業。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揚子保險公司產業被日軍強行接管,戰後複業被保寧、中華等多家保險公司租用,一度稱為“保險大樓”。 1949年後揚子保險公司移到香港(1952年改為北大西洋保險公司)。1967年大樓為房管部門接管,由市糧食進出口公司租用,改稱“揚子大樓”。曾經 是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辦公樓,現在是該行的外灘支行。


? 揚子大樓→農業銀行上海分行


 

外灘27號 怡和洋行大樓


 

1843年怡和洋行在上海開設分行,是第一批來滬經營的外商。1845年承租外灘27號土地,取得英租界一號土地證,建起一幢英國鄉村式的二層樓房。1861年怡和洋行建築進行了第三次翻建。現存的怡和洋行大樓始建於1920年,竣工於1922年11月。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樓被日本三井洋行占用。1946年雖恢複營業,但大多出租給昌興輪船公司、海外航空公司、香港航空公司、英國大使館一等商務參讚、財政參讚及新聞機構等。1955年以後大樓由上海外貿管理局及下屬公司使用。

2007年按照“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對大樓進行全部裝修。2010年美國羅斯福協會和羅斯福中國投資公司投資,集五星級餐廳、羅斯福酒窖、雪茄吧、休閑吧、私人宴會廳為一體的羅斯福私人會所開張營業。


 


? 怡和洋行大樓→上海市外貿局


 

外灘28號 格林郵船大樓


1868年德資禪臣洋行(1856年來上海設立洋行)購得這塊土地並建造了樓房,是上海最早建造的第二幢樓房(第一幢在江西路,1856年建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1921年英資怡泰公司(格林郵船公司)收購了此處禪臣的產業,隨即進行改建。


1951年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遷入使用,直至1996年(遷至虹橋路的廣播大廈)。1986年大樓進行了改造加層工程。在屋頂加蓋了 二層,頂樓建有塔樓。此後直至2011年5月大樓先後成為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和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的辦公大樓。現在,大樓 已經移交給上海清算所使用。


 格林郵船大樓→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上海清算所


 

外灘29號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現址原是英國規矩會拜經堂的房地產,被1860年在上海設立代理處的巴黎貼現銀行購得。華俄道勝銀行成立時就在這裏開業。1907年華俄道勝銀行移至外灘15號後,這裏便成為法國東方匯理銀行上海分行的行址。


1955年東方匯理銀行停業。1956年由上海市房管局管理,改名東方大樓,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處使用。1995年置換給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使用。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東方大樓→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外灘33號 半島大酒店


 

1849年在李家莊(蘇州河沿岸)建成英國領事館。1870年12月24日(平安夜),英國領事館被一場大火燒毀。1872年開始重建,1873年完工,即現存的外灘33號的英國駐滬總領事館,是上海外灘建築群中最老的。


2009年建成上海半島酒店,酒店座落於原東方匯理銀行大樓與英國領事館花園中間。


英國駐滬總領事館→上海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用房→半島大酒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已有0位網友點讚!

所有跟帖: 

謝謝,上海的古舊輝煌大樓真多。 -我不信邪- 給 我不信邪 發送悄悄話 我不信邪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0 reads) 04/26/2015 postreply 14:23:39

謝謝,妹妹知識真淵博! -DDTG- 給 DDTG 發送悄悄話 DDTG 的博客首頁 DDTG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1 reads) 04/26/2015 postreply 14:43:22

是轉帖的,與大家共分享。 -MeiMei1027- 給 MeiMei1027 發送悄悄話 MeiMei1027 的博客首頁 MeiMei1027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0 reads) 04/26/2015 postreply 14:48:00

這些建築風格各異。謝分享。 -RDU01- 給 RDU01 發送悄悄話 RDU01 的博客首頁 RDU01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1 reads) 04/26/2015 postreply 14:53:4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