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年代在蘇聯留學的海軍高級軍官照片(多圖)

(2014-07-18 01:20:11) 下一個

五十年代在蘇聯留學的海軍高級軍官照片(多圖)

20世紀50年代初期,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人民解放軍麵臨著從單一的陸軍,向多軍種,多兵種發展的起步階段。而其他軍、兵種的起源,都是陸軍建製劃轉的,指戰員的觀念還是過去的陸軍概念,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真正意義上的海軍、空軍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為了加速國防和人民軍隊的正規化建設,國家在百廢待興,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還是決定,向蘇聯“老大哥”學習,從部隊中嚴格選拔了一批優秀的,有較高文化基礎的,有培養前途的年輕軍官,赴蘇聯各個軍事院校學習,學習蘇軍先進的軍事指揮、部隊正規化管理經驗和軍事裝備工程技術知識。

據曾在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武官處工作的石俠回憶:“從 50 年代初到 60 年代中期,我軍先後派出軍事留學生800 人左右,主要集中在蘇聯海、陸、空軍的指揮和技術、工程院校深造。”

由於這一時期派遣軍事留學生的主要目標,是學習和掌握蘇聯先進的軍事工程技術知識,而且需要克服語言難關,因此,這一時期派出去的學員以具有一定語言和較高文化基礎的年輕學員和初級軍官為主,當然也有少數師職以上幹部。

 下圖為1955年實行軍銜製之前,在蘇聯列寧格勒《海軍高級專科學校》留學的部分學員的照片。那時,出國留學軍官有專門的“製裝費”,軍裝是在北京專門指定的高級服裝店“量身定做”的。在高級純毛尼質麵料軍服的左胸,自己綴上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的中文胸牌(布質的)。軍裝上的銅扣子,必須用配發的專門的擦銅藥水擦拭得閃閃發光,皮鞋每天都必須擦拭得鋥亮,筆挺的褲線、軍裝和儀表舉止,以及周末的舞會,這些都是蘇聯軍隊院校對學員素質培養的基本要求。


   
    


       

下圖為1955年實行軍銜以後照片,左1:丁希聖,左2:徐執提(曾任海軍學院副院長,1990年授銜海軍少將),左3:曾任海軍北海艦隊某基地參謀長,右1:曾任海軍機關某部部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9月實行軍銜,在蘇聯留學的軍官們授銜比國內稍晚。1956年2月,聶榮臻元帥親赴蘇聯,為各軍兵種當時在蘇聯各軍事院校留學的近百名軍官,主持了莊嚴的授軍銜的儀式,並向高級軍官頒授軍銜。

    在中國派往蘇聯軍事學院學習的學員中,職務最高的將軍們是在蘇聯列寧格勒《伏羅希洛夫海軍指揮學院》留學的海軍副司令員方強中將、海軍副政委劉道生中將、易耀彩海軍少將、朱軍海軍少將、劉中華海軍少將、海軍參謀長張學思少將和大連海軍學校副校長劉華清少將等海軍高級軍官。
    下圖:劉道生海軍中將(1955年實行軍銜後)

劉道生班名單

   
    劉道生班照片



上圖左1:劉中華少將(曾任海軍高級專科學校校長),左2:嚴秀岩大校(朝鮮學員),左4:趙匯川大校(1961年晉升少將,曾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右1:易耀彩少將(曾任北海艦隊政委)。

上圖左1:劉中華少將,左2:嚴秀岩大校(朝鮮),左3:朱軍少將(曾任海軍學院院長),右1:易耀彩少將。

劉華清(曾任海軍司令,中央軍委副主席)班名單





前排左2:劉華清少將,曾任海軍司令員、副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後排左1:徐執提(海軍學院副院長,1990年授海軍少將),左2:程慶榮上校,曾任東海艦隊參謀長。
    國家和軍隊非常重視軍事留學生的派遣和培養工作,為他們提供了相當優越的物質條件和後勤保障。1954 年國防部長彭德懷率軍事代表團訪蘇期間,曾語重心長地對在裝甲坦克兵學院學習的留學生們說:“派你們來,國家是要付學費的,每人 40 兩黃金。”
 
    年輕學員畢業回國後,由海軍幹部部門分配工作。分配原則是:各學科成績均為五分的,留在海軍總部機關各業務部門工作,各科成績中有一門四分的,去艦隊機關業務部門工作。高級將領和校級軍官由海軍黨委討論研究並報中央軍委,經批準後統一調配任用。    

八一建軍節前夕,發一組當年海軍高級軍官們的照片。一是重現他們當年風華正茂留學學子的風采。二是近六十年過去了,照片中的軍官們大都先後離去,或者已經是步履蹣跚、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他們當年留學回國後,曾經在海軍機關,海軍各艦隊,海軍航空兵以及海軍各院校擔任過領導職務,為新中國海軍的建設做出過貢獻。相信與海軍有緣的朋友,能夠從照片中認出熟悉的長輩們,讓我們緬懷他們吧。 以上照片,屬於個人收藏,第一次公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