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曆史,襄助未來

姍姍來遲的博客,把曆史和現實聯係在一起。曆史是必須懂得和弄清楚的。
個人資料
shanya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被人口飛速增長壓垮的帝國(四)

(2020-08-29 15:21:58) 下一個

連續三代明君治下的大清不出意料地有了長達115年的康雍乾盛世(從1681年,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亂算起)。而承繼乾隆的嘉慶隻是守成之主,但卻要麵對即使康熙再世也無能為力的人口爆炸。人口的壓力使大清的沿海子民飄洋過海,下南洋之潮蔚為壯觀。其他地區難以糊口的百姓如水銀瀉地般向大清遼闊疆域的各個角落流淌。且有永無休止之勢。中國的百姓實在勤勞,耐力也太超群了。而且篤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隻要能吃上飽飯,就要多子多福。豈不知這正是從古至今的禍端之源。大清帝國到處都是幹柴,一點火星就能燃起燎原烈火。那些終日辛勞,也要養育眾多後代的普通百姓讓幹柴越堆越高。但又有什麽辦法呢?

乾隆末年的白蓮教起事,隻能算是開胃菜。因為除了人口的飛速增長,清朝的土地兼並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走向極端。乾隆朝初期,漕運總督楊錫紱奏曰:“近日田之歸於富戶者,大約十之五、六。”而到了乾隆末年,則是:“占田者十無一、二,佃田者十之四、五,而無田可耕者十之三、四。”也就是說少數人擁有了絕大多數的田產,而絕大多數人不是佃戶就是乞丐或流民。官僚貴族們利用權勢占、土豪劣紳占、富商大賈們平年買置田地,災年更搶購田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河南大災。山西的商人、地主聞風而至,“舉放利貸,借此準折地畝。”

土地兼並和人口飛漲的合力下,讓佃租非常沉重。人太多了,你不幹,有的是人幹。於是無田可耕而又沒有辦法在佃田市場競爭的農民,就隻好到城市出賣勞動力、或淪為乞丐。有膽量的就跑到邊疆和偏僻人少之處謀生。

嘉慶元年二月,北京城一個寒夜就有八千多乞丐凍死街頭。這還是天子腳下。原荒無人煙的各省的深山老林裏,越來越多的搭棚為生的棚民大肆地毀林開荒。環境的毀滅性破壞,又加大了災荒的頻度。但是太平盛世的光環下,沒有什麽辦法能夠有效地消減人口。人口飛漲仍在繼續。我們無法知道人口增長什麽時候才能到達拐點,人類不可知曆史方程式的精確表達。但趨勢卻是可以觀察到的。於是主張眾生統統平等,“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教中所獲資財,悉以均分。”的白蓮教借勢重起。而且宗教常用的給窮人治病、維權等手段,白蓮教也全都熟練應用。人均生存空間被極度壓縮的情況下,階級矛盾就愈加尖銳。清朝已經沒了開拓新的生存空間的能力。解決無限的人口增長和有限的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就隻剩下帝國內部戰爭、大的災荒和大型瘟疫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