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帝的幽雲十六州

(2014-02-07 20:12:49) 下一個

 

科普一下:幽雲十六州

幽雲十六州是幽州(今北京的宣武和豐台)、薊州(今天津薊縣)、瀛洲(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州)、澶州(今北京密雲)、順州(今北京順義)、新州(今河北涿鹿)、媯(gui)州(今河北懷來)、儒州(今北京延慶)、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山西靈丘)、雲洲(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和朔州(今山西朔州),即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一帶。這裏北連朔漠,南控中原,以前中原依靠長城防禦北方遊牧民族侵擾,而幽雲十六州正好在長城以南,一旦失守,中原王朝天險盡失。

所以,石敬瑭出賣幽雲十六州直接禍害了中原300年,直到朱元璋把這裏奪回來,然後朱隸定都北京,以天子拱衛北方,才安定了局麵。

宋太祖其實有機會奪得幽雲十六州,當時遼國是穆宗在位,是個出名的睡王,整天喝酒,時常處於半夢半醒的狀態,而且為人殘暴,好殺戮,國內民不聊生,人心不穩。但是宋太祖製定了錯誤的統一策略,即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結果錯失良機。當時如果先把北漢滅了,趁著遼國昏君當政,可以一舉把幽雲十六州拿下,結果等他們把南方南唐之地解決了,時間過去了,其實南方很好解決的,南唐主李煜整天隻會填詞,“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對於宋軍大兵壓境,居然隻會垂淚對宮娥,哎~!

等宋太祖死後,太宗即位,就是那一出“燭影斧聲”,趙光義帝位不正,急於立威。滅北漢和收複幽雲十六州是太祖遺願。太宗可以借完成遺願,實現鞏固帝位的目的。因此揮兵北上,來滅北漢。之前,滅漢過程並不順利,太祖在位時一共發動三次戰爭,都因為遼國相助,無功而返。這次太宗禦駕親征,遼國也派出了宰相級的陣容,譴兵2萬,給北漢打助拳。結果宰相與領兵大將、監軍意見不統一,導致兵敗。太宗這才把北漢滅了。

太宗這時出現驕兵之態,認為遼兵不過如此,可以借勢一鼓作氣收複幽雲十六州。但是當時宋軍已經勞師遠征,在剛剛啃掉北漢這塊硬骨頭,已處於疲兵之態,大家都想早點結束戰爭,等著班師回家領賞。太宗卻執意北上。讓10萬宋軍,在沒有任何動員準備、糧草準備、兵員補充的情況下再奔襲600多裏,去打幽雲十六州,其結果可想而知。

有空大家可以看看袁騰飛的塞北三朝之遼,第11集,北宋伐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