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五彩瓷器未必有五種顏色 收藏必看

(2016-02-17 07:46:47) 下一個

五彩是黃、青、白、紅和黑色,泛指各種顏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征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在明清兩代得到發明和發展。主色調有紅、黃、綠、藍、黑、紫。

瓷 器釉上彩的一種。所謂釉上彩瓷,就是燒好的素器釉麵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600-900℃溫度烘烤而成的一種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麵上多種顏色的 彩——而五彩瓷並不一定指瓷器釉麵上隻有五種顏色,多於或少於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兩代得到了發明和發展,其配方經過 不斷的創新,並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後,才出現以紅、黃、綠、藍、黑、紫等為主的彩瓷。

五彩瓷器未必有五種顏色 收藏必看

五 彩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明代彩料中無藍彩,需用藍色表現之處,皆以青花代之,稱“青花五彩”,成為獨特的時代特 征,以嘉靖、萬曆五彩為代表。嘉靖、萬曆朝五彩施彩特點是:大量采用釉上礬紅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與釉上多種彩相結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線勾描紋樣輪 廓,畫麵濃重豔麗。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負盛名,除常用的紅、綠、黃、褐、紫彩外,還新配製了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用,使之色彩更為瑰 麗多姿、濃豔奪目。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繪外,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麵,別具一格:由於康熙時新創了粉彩,五彩曆史久 遠,故而康熙五彩又稱為“古彩”。粉彩的特點是色彩綿軟柔和,俗稱“軟彩”;五彩的色澤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稱“硬彩”。 雍正時期,粉彩盛行,五彩趨於衰落,所見多為小件器,畫意較精細,不似康熙五彩粗獷豪放。乾隆以後則基本上不見單獨的五彩瓷器,而多與粉彩、琺琅彩等並 用。

五彩瓷器未必有五種顏色 收藏必看

五 彩瓷器分為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兩種。五彩瓷並不是一定要有五種彩,施彩多寡,要依據整體裝飾效果來確定。現掌握的實物資料證明,金代磁州窯係燒造的釉 上紅、綠彩瓷器是最早的釉上五彩瓷器。釉上五彩是在已經燒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繪畫,再入窯以700℃至800℃爐火燒製而成,工藝簡單。青花五彩瓷燒造工 藝相對較複雜,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繪出一定的紋樣,罩上透明釉入窯燒製,再以紅、黃、綠、紫、赭等色彩在已燒成的瓷器上進行描繪,最後再入窯以700℃低 溫燒成。目前所見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明宣德時期燒製的,但數量極少。明嘉靖時期,青花五彩工藝開始流行,至萬曆朝發展到高峰,器型有盤、碗、罐、蓋盒、尊 等。

五彩瓷器未必有五種顏色 收藏必看

古 彩所描繪的對象甚多常見的有人物、山水、龍風、鴛鴦、鬆柏、靈芝、花草等。古彩瓷在曆次世界性的博覽會上,受到廣泛的稱讚。是景德鎮陶瓷技術的優秀傳統之 一。就年代說,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說,有三彩、五彩和紅綠彩。其技法特點是單線條平麵,線條剛勁有力,筆劃簡練生動,色彩對比強烈,形象概括誇 張,民間風格濃厚,裝飾性強。

我收藏的清康熙五彩盤,注意藍色為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用,使之色彩更為瑰 麗多姿、濃豔奪目

西方人為什麽喜歡將盤子掛在牆上?因為古代遺留下來的風氣,古代西方人對瓷器是非常稀奇的,有錢人才有瓷器,所以有瓷器是值得炫耀的。瓷器還可以像他們遇到的其他欣賞品一樣,用鐵鉤固定好,掛在牆上,以此來方便人們欣賞把玩。這也是好瓷器殘破的一個原因。

“有破損修複過的瓷器,和完整的瓷器相比,在拍賣價格上相差五倍以上”,“在整個拍賣市場上,修複過的瓷器至少占40%,其中很多被作為完整器拍出。”

從修複看鑒定,可以幫我們識破一些通過修複作偽的伎倆。修複過的瓷器,單憑眼看手摸很難識別,但是在修複過程中,瓷器的裂紋較難清洗幹淨,如果用強光手電筒從內往外照,裂縫就容易現出原形;而殘缺的部位即使是用高嶺土回爐再燒,看似天衣無縫,但是兩種材質畢竟不同,如果在黑暗的環境中,用紫外光源照射,就能看出差異,原理類似驗鈔機,這種鑒定方法已經被國際知名的大拍賣行所采用。

文物修複有三種類型:博物館修複,僅用石膏補上殘缺部分,不上色不施釉;展覽修複,配補完缺損部位後上色做釉,但細觀時修複部位與原器物略有不同,以示區別;商業修複,盡量做到天衣無縫,難度最高,也是教學時采用的方法。文物修複還有一個原則就是可逆性,用石膏修複的直接敲掉即可,而用樹脂修複的加溫到200℃就能軟化取下,不傷及文物本身。

1

我這個康熙五彩盤,如果修不好,做成掛件也不錯。

2
3
4
5
6
7

國公:
注意釉上藍彩,不是青花。有釉上藍彩的老康五,格外珍貴。

萬發:
從某種意義上說,清康熙時的五彩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彩瓷。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實際上就是釉上紅彩、綠彩、黃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和運用。由於有了深色調的藍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對比更加和諧、沉穩。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單純釉上五彩更顯得嬌豔動人。

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顏色除礬紅以外,綠、黃、紫、藍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寶石之感,色彩光豔奪目,燒成溫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1)紅彩:五彩中的紅彩,是用皂礬(三氧化二鐵)製成。製作時要經牛皮膠浸泡,以浸膠3至10年的礬紅為好用。在上彩時需加入一定量的鉛粉和牛皮膠,用水輕輕沾染,以中鋒用筆,懸腕以拉線法描繪。燒成後色彩鮮豔沉著,紅得像寶石,而且有層次。清末以後,紅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調油平填,紅中泛橙而漂浮於釉麵,手感粗糙,更無礬紅的光澤和潤滑。

(2)藍彩:康熙五彩的一個重大突破是發明了釉上藍彩。藍彩常泛紫灰色,彩層特厚,彩的邊沿有一層蛤蜊光暈,但由於藍彩仍處於草創階段,常有脫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現。以往的藍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稱。

(3)黑彩:是用青花料滲鬆香油畫於瓷麵,罩上透明釉,入爐燒烤。由於受到製筆、製油及製料工藝的約束,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線條顯得不挺,斷續及毛糊,不夠烏黑,甚至帶褐。後來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調成,經低溫火烘燒,因此黑彩才開始變得烏黑發亮。

(4)黃彩:康熙時期的黃彩還是以三氧化二鐵為基礎原料,其特征是色層透亮鮮明,清新搶眼,與後期時多用銻黃(氧化銻)而形成帶粉質層的不透明黃彩迥然不同。

(5)綠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澤燦然,而由於色質透亮,常用來襯托黑彩。

(6)金彩:金彩釉料的製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缽內用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現一層金的沉澱,取出而保持幹燥,用時溶於適量的牛皮膠內,滲入鉛粉,在胎上描繪燒成,永不褪色。但金彩一般與毛刷類物品會產生靜電反應而掉落,因此切忌以雞毛撣子撣掃。

(7)紫彩:康熙時紫彩發色還不穩定,常發烏發灰,色地易開裂成碎紋,用放大鏡便可看到。

(8)花翠(粉紅色):這在康熙五彩中是鮮為人知的色彩。它是用紫彩加以配方而製成偏紅色的透明釉。它與雍正後出現的粉彩胭脂紅或洋紅在外觀上極其相似,很易混淆。但花翠是雪白(含鉛質的透明釉)滲石英配製,顯得透明,而粉彩的洋紅是玻白(含砷)上渲染紅彩而顯得不透明,色基上是相同的,但兩者的質感截然不同,因此花翠也就成了辨別康熙五彩的點金石。其實雍正初期的五彩器也用花翠,因此花翠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早期粉彩,而其實雍乾時洋紅的出現並引進陶瓷裝飾,才真正孕育著粉彩的誕生。

(9)蛤蜊光:康熙五彩器的彩釉,其釉麵及釉彩都煥發一股如珍珠表麵、柔潤含蓄的蛤蜊虹彩,特別是沿著彩繪的紋飾周邊的白地,更顯著閃現這種蛤蜊光彩。
  新仿的彩繪器,也以化學原料調配出乍看雷同的光彩,但這些仿器的胎麵及釉彩上的彩暈漂浮,更像五光十色的繚眼火氣,有如火水或汽油在陽光下反射的彩暈,一看便知年份尚淺,火候未到,關鍵還是新釉料與古彩的化學成份是不同的。

康熙五彩瓷器鑒別的六要點:

五彩瓷是指在燒好的白瓷上用紅、黃、綠、藍、紫5種(種類可多可少,但紅彩不可少)基本彩料繪畫,再經低溫烘烤而成的瓷器。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青花加五彩,另一種是純粹的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鬥彩又有區別,鬥彩是以釉下青花勾線,用釉上彩填色;青花五彩則指釉下青花部分被當作藍彩使用,與釉上彩構成畫麵。五彩瓷最早見於明宣德年間,嘉靖、萬曆時普遍應用,至清代康熙時最負盛名,雍正後期至乾隆年間逐漸為粉彩所代替,直至光緒才有仿康熙五彩出現。康熙五彩燒彩的溫度為800度左右,比粉彩要高,故有“硬彩”之稱;又因其多作為仿古器,故又稱為“古彩”。

康熙五彩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用釉上低溫藍彩和黑彩。藍彩豔麗醒目,多繪山石,使徒壁生輝,用於替代明代的青花色調而製成純粹的釉上五彩,色彩鮮豔奪目。黑彩色黑如漆,漆黑光亮,濃重沉著,多用於勾勒輪廓和點染局部,使之收到中國水墨畫的藝術效果,大大豐富了五彩瓷的表現手法,較明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和提高。

康熙五彩為一代名作,從清嘉慶至民國多有仿品上市,鑒別真偽應掌握以下主要特征:

(1)康熙盤、碗、瓶、罐類的器底一般均能見到明顯旋紋痕及黑疵。

(2)除少數官窯器的圈足圓渾潤滑外,大多民窯器的圈足邊呈尖狀,而且有斑塊殘缺的現象。

(3)釉麵微微凸起,釉料看上去有堅硬感,周圍有閃爍的“蛤蜊光”,紋飾周邊有光暈。尤以藍彩為甚。

(4)由於人物模仿陳老蓮畫法,山水多仿王惲等,其繪畫風格應大體相近。人物臉部都不端正,隻勾輪廓不填色,否則為後仿。

(5)瓶、罐類器的底足往往有二層台的硬折角,其折角圓渾者為後仿。

(6)器物底足內題“大明成化年製”或畫秋葉、鍾鼎的,大多是康熙中、後期產品。

清初,康熙年間在北京皇城設造辦處,歸內務府所管。清代粉彩、五彩瓷器等,均是由景德鎮造模拉胚做成半成品,而後送入宮廷造辦處由宮廷畫師專填彩描摹再次燒造。由於皇帝的喜愛,很多造辦處所產精美瓷器亦有皇帝參與設計。

 

 

從某種意義上說,清康熙時的五彩瓷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彩瓷。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實際上就是釉上紅彩、綠彩、黃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和運用。由於有了深色調的藍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對比更加和諧、沉穩。康熙時藍彩燒成後的色調,其深艷程度超過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澤。康熙五彩所用的顏色比明代大大增多,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單純釉上五彩更顯得嬌艷動人。康熙五彩瓷光艷照人,很重要一點是在燒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爐中低溫燒成的,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溫度過高,有些釉上顏色會流動或損失,爐溫太低則彩料的光澤不足。康熙五彩一般都色彩鮮艷,光澤明亮。

ADVERTISEMENT

康熙五彩瓷造型品種很多,大的造型所佔比例也多,如尊、觚、魚缸等都超過前代。康熙時造型新穎,許多器物開陶瓷造型之先河,反映了製坯技術的精熟。如觀音尊、棒槌瓶、玉蘭花觚、葫蘆瓶等,造型飽滿、挺拔,有很強的裝飾性和藝術性。

康熙五彩能力最大,縱橫變化層出而未窮也。」其「人物衣褶最為生動,樹則老千槎芽,花則風枝婀娜」。這些評論從不同的角度概括了康熙五彩裝飾的藝術特徵。康熙五彩以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獨步於中國陶瓷藝術殿堂,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