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11億賣畫,是西方對華的文化“鴉片戰爭”?

(2015-11-13 09:43:20) 下一個

紐約時間11月9日晚,上海藏家劉益謙豪擲近11億人民幣,在紐約佳士得拍下莫迪裏阿尼的《側臥的裸女》。此舉不僅打破了莫迪裏阿尼個人拍賣紀錄,也使其成為目前全球拍賣場第二貴的藝術品。

中 國企業家們頻頻一擲千金,讓人不禁聯想到1980年代經濟騰飛期的日本曾經在蘇富比和佳士得創下的世界藝術品高價紀錄。財富的突然爆發,引導金錢流向人類 的精神產品,因為這一項是人類最後的精神堡壘而無法確立一個統一的恒定的量化的標準。從此一窩蜂似地湧向國外拍賣場,若沒有及時與之相應的藝術教育和接納 能力,財富的急劇增多,帶來的也許是另一場西方掀起的“鴉片戰爭”。引自《東方早報》)

劉益謙11億買畫,西方對華的文化“鴉片戰爭”

(中 國收藏家頻頻在海外買入天價印象派藝術作品,令人擔心會重演上個世紀八十、九十年代的日本藝術泡沫,當時日本企業不斷在拍賣場大量天價購買印象派作品。後 來這批天價印象派作品被低價拋售,而賣不掉的,現仍保存於日本各銀行的,當年價值50億美元,而現在隻值14億美元,大幅貶值。)

一,西方掀起的文化“鴉片戰爭”

巨資購買歐美過時天價藝術,令人聯想起日本經濟泡沫時期日本企業瘋狂購買歐美過時的天價藝術品的教訓。

在 上個世紀80、90年代的日本泡沫經濟時期,東京的地價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日本企業不斷在拍賣場大量天價購買歐美過時100年的現代藝術早期的印象派作 品。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這批日本企業製造出來的歐美天價藝術品低價拋售,其中賣不掉的,現仍保存於日本各銀行的當年價值50億美元,而現在最樂觀的 估計隻值14億美金,當年製造天價的一些日本企業已經破產。

日本當年的教訓是藝術認知陳舊而過世,上個世紀80、90年代,當代藝術已經興起,而日本偏偏瘋狂買入過時100多年的現代藝術早期的印象派作品,藝術認知的愚昧與落後讓日本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中 國企業和收藏家巨資購買歐美過時的天價藝術品,正中歐美藝術資本的下懷。近些年,歐美藝術資本有計劃地炒高中國藝術品和文物的價格,其目的之一就是把歐美 過時的天價藝術品向中國推銷。當模仿歐美藝術的中國油畫都炒到1.8億的時候,中國花幾億買入歐美天價藝術似乎就很正常了。

中國流失海外的 文物有記載的有1700萬件,近30年流入美國的中國文物有記錄的就有230萬件。歐美藝術資本巧妙地利用中國人的自卑心態,不斷炒高中國藝術品和文物的 價格,最終成功令中國人用天價從歐美人手中買回海量文物,如果能同時令中國人大量買入歐美過時的天價藝術品,那簡直就是一箭雙雕。

回顧一下 圓明園水龍頭獸首的價格曆程,可以小窺歐美藝術資本的炒作路徑。1985年美國古董商以每尊1500美元購得牛、虎、馬銅像,1987年蔡辰男則以 16.5萬美元購得猴首;1989年蔡辰洋以14.85萬英鎊、13.75萬英鎊和18.15萬英鎊購得牛虎馬首。2000年保利集團以774.5萬港幣 拍得牛首,818萬拍得猴首,1544萬拍得虎首,2003年何鴻燊600萬購回豬首,2007年何鴻燊6910萬購得馬首,2009年鼠首和兔首被拍到 1400歐元。

比利時人尤倫斯是歐美藝術資本中的一個中國藝術炒家,其手中的中國藝術品有1700多件。從2009年到2011年的3年間,尤倫斯拋出100多件中國藝術品,從中國人手中套現十幾億人民幣。尤倫斯手中的中國藝術品估計超100億人民幣。

巨資購歐美過時藝術品是一種暴發戶式的文化自卑心態,和日本當年的暴發戶心態類似。這種土豪文化自卑心態被歐美藝術資本巧妙利用,已經從中國掠奪了龐大的經濟利益,這就是一場潛伏著的藝術戰爭,當然這場藝術戰爭持續的時間會很長久。

天價藝術品本身就是容易引起轟動的社會公共事件,不能隻從企業的私德考慮,必須歸屬到社會公德層麵。如果帶起一股中國企業購買歐美過時天價藝術的風潮,重演日本當年的愚昧,就已經危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巨 資購買歐美過時天價藝術,將重演日本當年的愚昧。愚昧總會付出代價,時間問題。日本當年的教訓就是買了歐美過時100年的印象派,過時的東西已經失去藝術 價值,其經濟價值早就已經透支而泡沫巨大。如果日本企業當年買入的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歐美剛興起的當代藝術,則如今已經升值數百倍甚至是數千倍。

劉益謙11億買畫,西方對華的文化“鴉片戰爭”

(在 上個世紀80、90年代的日本泡沫經濟時期,東京的地價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日本企業不斷在拍賣場大量天價購買歐美過時100年的現代藝術早期的印象派作 品。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這批日本企業製造出來的歐美天價藝術品低價拋售,其中賣不掉的,現仍保存於日本各銀行的當年價值50億美元,而現在最樂觀的 估計隻值14億美金,當年製造天價的一些日本企業已經破產。)

二,歐美天價油畫傾銷中國,警惕日本當年泡沫

5月11日,畢加索的畫作《阿爾及爾的女人》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最終以1.794億美元成交,刷新了藝術品在任何拍賣會上的最貴記錄。但我們還不知道誰是買主。

而此前5月5日,克勞德·莫奈的《睡蓮池與玫瑰》在蘇富比拍賣,最終以2040萬美元成交,更耐人尋味。該拍賣行披露說,買家是大連萬達集團——中國最大的私人房地產開發商之一,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電影院線。

這在萬達集團的曆史上並非第一次(萬達老總王健林位居中國富人榜前列)。近兩年來,萬達就一直在購買“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的作品。這麽做的也絕非萬達一個,去年,中國收藏家在佳士得全球銷售額中貢獻了20%。

這一切是不是有些熟悉?

1987年,倫敦的一場拍賣會中,日本的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公司以3990萬美元的價格拍下了梵高的《太陽花》,刷新了記錄。這引發了搶購藝術品的狂潮。

該記錄沒保留多久,1988年日本三越百貨店就以3760萬美元拍下了畢加索的《雜技演員和年輕小醜》,1989年Nippon Autopolis花了5200萬美元買下了畢加索的《皮埃瑞特的婚禮》。

1990年,日本大昭和紙業公司總裁Ryohei Saito兩次刷新紀錄,第一次以781億美元買下雷諾阿的《煎餅磨坊的舞會》,幾個月後又斥巨資,花了8650萬美元拍下梵高的《加謝醫生的肖像》。

說到通貨膨脹,為什麽突然停止了呢?因為日本銀行開始飛快地提高利率,從1989的2.5%上升到1990年的6%。日本顯著的經濟增長陷於停頓,巨大的資產泡沫出現在了日本各地。該國進入了長時期的通貨緊縮階段,而日本現在仍在努力擺脫通縮。

藝術品價格並不是傳統的經濟指示器,但它給中國央行提供了打破投資泡沫的另一種借口。

劉益謙11億買畫,西方對華的文化“鴉片戰爭”

(中 國企業家們頻頻一擲千金,讓人不禁聯想到1980年代經濟騰飛期的日本曾經在蘇富比和佳士得創下的世界藝術品高價紀錄。財富的突然爆發,引導金錢流向人類 的精神產品,因為這一項是人類最後的精神堡壘而無法確立一個統一的恒定的量化的標準。從此一窩蜂似地湧向國外拍賣場,若沒有及時與之相應的藝術教育和接納 能力,財富的急劇增多,帶來的也許是另一場西方掀起的“鴉片戰爭”。引自《東方早報》)

三,巨資買畫不如創造自己的文化標準

1.2億美金的莫尼裏阿尼被中國人買下了。想跟大家分享一段曆史:

20 世紀70年代日本戰後經濟開始騰飛,其中最主要的結果是日元在國際壓力開始升值。在此背景下,日本的海外消費開始迅速提高。其中藝術品收藏也是其中一塊。 日本的企業特別是保險和金融企業購買了大量的印象派到後印象派乃至畢加索。可以說今天這些市場價格的高漲和日本的貢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8000萬美元 的《鳶尾花》和最早上億美元的畢加索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而那個時候之所以日本走向的印象派時期的風格,一方麵是比印象派更早的作品都已經在戰後進入博物 館,不再市場上流通了,而比印象派晚的抽象藝術和觀念藝術,雖然價格便宜,但是因為比較前衛被日本人看做是曇花一現的東西。

所以日本人造就 了戰後最大的印象派和畢加索的泡沫。20世紀80年代能源危機導致的經濟危機加上美國對日本經濟的圍剿,日本經濟下滑,日元又開始貶值。在這個背景下,當 年冒進的企業和個人紛紛開始遭遇資金壓力直至破產。很多作品,包括上麵談到的梵高和畢加索被抵押到日本的銀行,但是市場繼續下行和日元貶值,現在當銀行想 出售這些作品的時候,已經不能得出當年的抵押的錢了。這就是為什麽這些作品今天不在市場上也不在美術館。它們被深深的鎖在了銀行的保險櫃,永不見天日。

如 果我們想象70-80年代日本藝術家在幹什麽呢?晚期的具體派,崛起的物派,以及回到日本的草間彌生和小野洋子。這些人的文化價值我們今天在重現發現,新 的價格記錄也在不斷刷新。但當時這些藝術家其實非常慘,具體可以參見北野武的電影“阿基裏斯和龜”。知道90年代以後,日本才恍然大悟。從國家文化層麵, 日本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開始著力在亞洲背景下推廣日本文化。而企業家開始審視自己的文化創作,森美術館就是這個時候的產物。而在這個背景下才出現了後來的 森萬裏子,奈良美智和村上隆。這時在回溯,他們才發現具體派和物派的價值。但是這時他們也不得不用高價從歐美人手上買回自己當年不屑一顧的東西。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第一,沒有自己的文化標準早晚會被製定標準的人洗白的;第二,一定愛惜你周圍的藝術家,和他們一起創造屬於自己文化才是最好的投資。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