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缺陷美-裂紋造就了它的價值

(2015-10-16 06:31:20) 下一個

 

“金絲鐵線”的圖片搜索結果“金絲鐵線”的圖片搜索結果

“金絲鐵線”的圖片搜索結果“金絲鐵線”的圖片搜索結果

“金絲鐵線”的圖片搜索結果“金絲鐵線”的圖片搜索結果

“冰裂紋”,也就是開片,原是古代龍泉青瓷中的一個品種,因其紋片如冰破裂,裂片層疊,有立體感而稱之。在哥窯的各種釉裂紋片中,“冰裂紋”排名首 位,素有“哥窯品格,紋取冰裂為上”的美譽。因其在燒製過程中的獨特開裂,展示出無限的自然美。可惜的是,燒製“冰裂紋”的工藝在宋代後失傳了。

冰 裂紋瓷器是漢族傳統名瓷。冰裂紋也稱璺,它是瓷器本身內部應力的一個表現,隻有當內部應力在正常狀態下不平衡、無法維持現有狀態,釉的伸縮程度超出其彈性 區間極限時才產生釉層斷裂、位移,直至內部應力平衡,因而形成宏觀的冰裂紋效應。產生這種現象沒有固定的時刻,由於與二者膨脹係數有直接關係,所以在瓷器 出窯時溫差變化最大,效應最明顯,另外在日常的因為其他外因導致溫差變化大,以及玻璃釉老化、內部應力無法維持平衡狀態時也會發生類似現象,所以沒有一定 時間局限。

帶開片的宋代瓷器,最典型的要屬官窯和哥窯的青瓷。官窯器瑩潤如脂的粉青、月白色釉麵上,大片的裂紋扶疏伸展,如同雪地上的柳枝 梅影般婆娑瀟灑。哥窯瓷的開片則細碎得多,被稱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魚子紋"。片紋有粗有細,粗的色深如鐵,細的似金黃色或叫鱔血色,大小片紋交織在 一起,被古董行家美稱為"金絲鐵線"。官哥真品曆代都是收藏家珍愛的寶物,也是後代仿效的目標。

“金絲”是指細碎的開片,呈黃色;“鐵線”是指大塊的開片,呈黑色。金絲鐵線在古代還叫“文武片”,指的是開片的大小。

    金絲鐵線實際上是陶瓷燒造中的一種缺陷美。在燒造中,由於胎和釉的膨脹係數不同,所以瓷器出窯以後,釉就會開裂。如果你們看過出 窯,就會覺得非常神奇。哥窯剛一出窯,釉麵炸裂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一個瓷器能炸多長時間呢?能炸兩年。馬未都買過一個新的哥窯瓶子擱在家裏,夜深人靜時, 就能聽見“嘣”一聲,“嘣”一聲,一直要持續一兩年的時間,這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的。

    哥窯能夠呈現金絲鐵線,原因就是它要炸兩年。當它出窯冷卻以後,過去直接擱入炭黑水,現在直接擱進墨汁裏,拿出來以後,瓷器就形成 大塊的黑開片,非常清晰。很細小的開片,由於間隙過小,顏色進不去。所以就擱在那兒,時間長了,氣體進去以後,會氧化成黃色。金絲鐵線因此而形成,它是時 間造成的。我們從這點可以判斷,如果沒有黃線,它的燒造時間就很近。那麽,有黃線是不是就很古老?不一定。現在有人能加速金線的氧化過程。有人用幾個月的 時間,用煙熏製,強化它的氧化過程。所以你看到金絲鐵線全部完美的東西,也不一定是真的。

    金絲鐵線的說法,並不是很久遠的事,到了清代才有這樣一說。《處州府誌》中載:“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窯,皆澆白斷紋,號百圾碎, 亦冠絕當世。”當時對哥窯的記載說它這種細小的開片冠絕當世。哥窯的工藝,已經由原來的無法控製,到能夠主動控製,這個過程已經變成了一個主觀的追求。

    關於哥窯的開片,還有很多傳說。有一說是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造青瓷,各有成就。哥哥忠厚,瓷器賣得好,弟弟頓生妒意,就抓了一把 黏土擱在釉缸裏,這樣開窯後就會使釉麵開裂。本來開裂了是個缺陷,沒想到被推到極高的地位,反而賣得更好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弟弟在開窯前往裏潑水,使 釉麵炸裂。這些實際都是一些外行的說法。外行不知道燒造的工藝,這個工藝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麽簡單。

    哥窯的這種缺陷,被文人賦予一種美的追求,叫缺陷美。審美的最高層次,就是我們所說的這種非常態的、病態的美。缺陷美被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哥窯就在這樣一個地位中誕生了。

    哥窯的第二個特征是紫口鐵足,官窯也有這個特征。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說:“舊哥窯色青,濃淡不一,亦有紫口鐵足。”曹昭是鬆江人,就是今天的上海市郊區。《格古要論》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關於古董的文獻,在明初成書。 參考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