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東方博寶古玩書畫城彩雲軒店裏擺放一隻不足 公分高、卻與眾不同的青花礬紅描金八棱小蓋壺,器型小巧精致,獨特,青花發色幽青,簡筆開光花卉描繪極具有時代特色,。買家張先生躊足良久,十分喜愛這隻 小壺,有心買下又怕“走眼”,便將心中的疑問提了出來,請店主解疑,以下是他們的問答:
買家:請問這隻小壺是明未還是清初的,是外銷銷瓷嗎?有何特征?
店主:這是典型的清康熙時期外銷壺,因為青花礬紅描金始創於康熙,由於明末戰亂和海禁,當時日本的伊萬裏瓷器迅速占領了世界瓷器市場,康熙朝為了奪回世界瓷器市場,也開始生產類似日本伊萬裏的瓷器(中文叫青花礬紅描金器),英文叫KANGXI IMARI(康熙伊萬裏)。並很快打敗了日本的伊萬裏,奪回了世界瓷器市場霸主的地位。
康熙青花礬紅描金和日本的伊萬裏還是有區別的,要仔細辨別,不論是胎,釉和畫法都有別於日本,康熙青花礬紅描金不是單純的仿造。青花礬紅描金一直到乾隆還 有大量出口,現在很多的乾隆青花礬紅描金被誤認為是康熙的,其實是乾隆外銷,要通過繪畫風格,胎質及器型等方仔細辨別才能分清是康熙的還是乾隆的?
買家:康熙青花瓷主要有那些特征?
店主: 早期康熙青花胎體厚重,釉麵肥潤呈青白色,有縮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與器底釉色不一致,個別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層醬釉,底足處理不是很細膩,有火石紅,民窯 器中常見縮釉、粘砂、不光滑現象,器物底足內釉薄泛白,常見放射狀的跳刀痕,有的足牆同麵斜削呈尖狀,圈足直徑大,寬厚。
買家:鑒定康熙器看青花發色,請問,這把壺青花發色怎樣?你看是那個時期的東西?
店主:你說的沒錯,通過青花發色大致能判斷是那個時期的,康熙一朝在位六十一年,、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廣東青料描畫,呈色灰藍,個別發色欠佳,與順治青花特點很相似。
晚期青花,呈色趨於淡雅,有的灰藍,有的泛暈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繪在杯、盤、碟等小件器皿上。
這把壺由於采用的是國產鈷料,含鐵量低,穩定性好的特征,我個人看法應是康熙中晚期可能性大。
買家:這把小壺造型很讓人喜歡,這也是康熙時期一個特征嗎?
店主:是的,康熙時期器型多樣,外銷瓷在當時外貿 中占有很重要地位,青花瓷器最為豐富的一個時期,形式變化多樣,層出不窮,一種器型往往有多種不同的式樣,千姿百態,仿古創新,既有陳設瓷,也有大量日常 生活用瓷,紋飾也適應於國外市場的需求,規整繁縟,並有許多創新式樣。這把八棱小壺雖小,但造型燒造難度大,燒製方形器要比圓形器難得多,充分表現當時工 匠們造型設計的高超水平與製瓷技術的進步。這也是行內同等瓷器中,方角器較圓器價格高得多的原因之一。
買家:這把康熙小壺上的花卉青花是一筆點劃而葉子則是勾勒而成,這是康熙康熙時期繪畫技法嗎?
店主:康熙青花裝飾題材廣泛,圖案布局巧妙合理, 與造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窯青花在紋飾方麵,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鮮明的時代性,能夠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反映當時思想與生活習俗的圖案大量出現,繪 瓷匠人水平決不低於官窯畫師,突破曆代官窯圖案規格化的束縛,自由地發揮民間大眾化特點的藝術風格。從這把小壺上繪畫技法上看,此時改變了明代青花勾勒花 紋輪廓線,然後塗色的傳統方法,而是采用瀉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和借鑒了西洋畫的焦點透視手法,濃重、淡雅層次分明。在瓷坯上繪畫,一種顏色即能表現出濃 淡、深淺多種不同的色調。技術上要求高,勾、染、皴、擦、點各種繪畫手法並用,構圖講究多樣化,強調畫麵活潑有趣味,視野開闊,無論畫麵大小,都有一種很 完美的情境。小壺的畫麵雖然不大,但一山一花卻生動,鮮明,立體感很強,對視覺的衝擊力很大,這就是康熙時期藝術魅力所在。
買家:我很喜歡這把小壺,不知道現在市場價是多少?
店 家:一件藝術品的的價格是根據多種因素決定的,就這把壺而論,清康熙外銷器多見的是盤碗瓶類,在壺類中圓器多見,八寶壺類(見明清瓷器鑒定一書)少見,這 是因為當時製做費工時,燒成合格率少,不如圓器正品率高。因此,當時這類壺出口數量就少,經過幾百年傳世,留下的完整器更是少的可憐,現在歐美市場能見到 的多是殘損器,完整無損的少見。近十幾年能查到回流的康熙八棱青花礬紅描金小壺共七件,隻有一件青花花卉八棱小壺是完整的,那件當年以六萬元轉手。康熙青 花礬紅花卉八棱小壺沒有一件是全品象,故此,到代,繪畫好,造型獨特的這類壺現在市場價一般都在六萬元至八萬左右。
圖九;這種全品的價格低不了,因為它畢竟是康熙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