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古人的裸遊和洗浴

(2015-03-29 02:40:31) 下一個

說 起浴室,人們往往隻知道古羅馬。實際上,古代波斯與羅馬以及後來的伊斯蘭文明在浴室一事上存在著複雜的互相影響與傳承關係。伊朗的皇家浴室或民間浴室基本 屬薩法維王朝 (1502-1736) 及其後諸朝,時代相對晚近,但每一座都保存完整,結構設計上十分科學,設施安排亦富有技術水平,裝修布置更是華貴精美。因此,與古羅馬的浴室廢墟不同,在 這些傳統波斯浴室內部,當代訪客能夠獲得立體的、接近原態的體驗。

伊朗的皇家大浴場——瓦基爾皇家浴場 Vakil Bathroom

在 中國曆史上,每當西域文化影響明顯的時候,一些異常豪華、風貌奇異的浴室就會出現在文獻中,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稍加分析就不難明白,曆史上的此般豪 華浴室實際均為直接引入中亞、西亞浴室樣式的結果。且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在漢語文獻中顯得那麽神奇,似乎神奇到不真實的著名浴室。

傳為晉人王嘉所著的《拾遺記》中,有一則關於所謂“裸遊館”的講述,看似荒誕,實際卻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線索。

這 則記述說,東漢靈帝(168-189)曾經在皇家園林“西園”當中修築“裸遊館”, 作為夏日避暑之地。其內僅館閣就達一千多間,不過最大的特點在於,建築之間以水渠環繞,引進活水在渠間流淌。渠麵相當之寬,可以由年輕美麗的宮女乘著船在 渠中來去,荒淫的昏君竟喜歡故意讓船兒沉入水中,欣賞宮女們浸在水中的玉體。他還命令宮女們“共裸浴”,並且以“西域所獻茵墀香”投入水中,煮成芳香的浴 湯,供宮女洗浴之用。浴後的剩水被泄流到排水渠內,因為仍然殘香隱隱,以致這條排水渠得美名為“流香渠”。

簡單來看,這則軼聞描述了一個昏君的極度荒淫行為。然而,實際上透露在此的可能是一處大型皇家浴池的信息:

所謂的“裸遊館”內,水池的麵積不小,但是分隔成幾個區域,由此形成各自獨立的浴池。這些浴池分別配置相應的建築,池與池之間憑水道相通,因此被民間誤傳為“水渠”繞著館閣流淌。

整個水域由統一的入水係統供水。同時,每一座浴池中,也豎有蓮花形的大石盆,任淨水從盆中的出水口湧出,再流瀉入池。浴後的髒水會通過下水係統最終匯集到一條排水渠內,泄向宮外——這就是所謂“流香渠”。

至於把西域珍香煮成浴湯的說法,其實原本是利用特定設施——如下麵設有火灶的蓄水池——對水進行加熱的環節,同時在加熱時投入香料等成分。

如 果這樣解讀,則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一處規模頗大、設施完整的露天浴池的形象了。據《後漢書》記載,漢靈帝喜歡各種異域事物,“好胡服、胡帳、胡床、胡 座、胡飯、胡箜篌、胡笛、胡舞”。東漢後期則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外來文化全麵湧入的重要時代。也許,在公元 2 世紀下半葉,漢朝的皇家園林內真的曾經興建過一座模仿西域風格而成的大型露天浴池。

據《鄴中記》、《拾遺記》、《十六國春秋》等書的記錄,十六國(304-439)時期,後趙國主石虎在其首都鄴城的皇宮內建有數所浴池,包括室內浴池與露天浴池兩種類型。

《鄴中記》書影:後趙石虎浴室

《鄴中記》談道,鄴宮中,金華殿後建有三所“皇後浴室”。這三所浴室的建築外觀富麗,滿布浮雕與彩繪的紋飾。另外,顯陽殿後也有一所“皇後浴池”,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全部以石材構築與裝修,石頭建成的屋宇將浴池覆蓋在內,池旁供休憩之用的床榻亦為石質。

值 得注意的是,石虎的鄴城皇宮內修建有發達與完整的上下水係統。明渠與暗渠相結合,將活水自宮外引入,從最重要的太武殿前流過,然後流向金華殿後的皇後浴 室。顯陽殿後的“皇後浴池”則是通過另外一條水渠,由不同的水源引水入宮。水渠在通向浴室的關節之處會設有三道過濾網,第一道為銅鑄的粗眼網,相隔六七步 為一道葛布製的攔網,再相隔六七步則是紗做的攔網,宮外引來的天然河湖水經這三道網便被濾掉了雜質。隨後還有一處儲水池,是一個巨大的玉盤。浴池的下水口 為一隻大銅龜,浴後的穢水進入龜口,然後經由特設的水溝泄至宮外。

《鄴中記》關於後趙鄴宮內皇後浴室的介紹雖然簡略,但卻勾勒出浴室設施的總體結構,因此非常珍貴。相比之下,《拾遺記》、《十六國春秋》關於石虎露天浴室“四時浴室”的描述更為詳細,不僅披露眾多細節,而且展示的場景既奢侈又豪放,予人目迷之感。

四時浴室同樣位於皇宮之內,因為四季適用而得名。這一浴室配置有發達、合理的上下水管道,進水管道與皇宮中的水渠相接,直接從宮外引進清澈潔淨的河流之水

; 下水管則與排水渠相通,不斷把穢水排出宮外。在夏天,上、下管道的活門會同時打開,這樣,隨時都有河流活水湧入池中,然後再從下水管流出,浴室裏便永遠是 一池幽涼而幹淨的清水,人在其中泡浴,既能解暑,又能享受衛生的舒適。最美妙的是,池底會沉有上百隻的紗製香囊,囊中滿盛著多種香料的細末拌合而成的“百 雜香”,悄悄溢入水裏,讓池麵上始終有芬芳徘徊。

至 於寒冷季節,則是在打開上水門,灌滿一池清水之後,便把水門關閉。與此同時,無數隻飛姿生動的銅質鑄龍——每隻都有幾十斤重——在炭火中被著意燒得通紅, 然後抬到浴池邊,一一沉入水下,頓時,池底似有條條火龍在披焰而舞,不消片刻,便將一池清水燙得溫熱如春。如此富有特色的加熱方式,使得這種浴池得了個專 名為“燋龍溫池”。非常明顯的是,“燋龍溫池”正是後世“土耳其浴”、“芬蘭浴”之類洗浴方式的前身,也是這類洗浴方式的超級豪華版本。

至於浴池的裝修風貌也有著相匹配的華麗,池岸全部用富有紋理的瑪瑙石砌貼表麵,洗浴所需的各種用具如桶、長勺之類,也都用琥珀、硨磲一類貴重材料加以裝點。

敦煌莫高窟302 窟隋代壁畫中表現的露天浴池

另 外,在池前生有兩棵四季長青的大樹,大約是冬青類植物,因為終歲不凋,而且年代久遠,所以被稱為“西王母長生樹”。這兩棵大古樹之間拉掛著條條長帶,一頂 頂大帳就利用這些長帶懸張起來。到了夏天,一雙長生樹上開滿白花,樹下則是一架架輕紗的鬥帳,輕風絲絲,紗波微漾。冬天以及春、秋二季,不凋的樹葉讓樹冠 如同青翠的華蓋,樹下所張撐的大帳改而以彩錦為外麵,以白絹為襯裏,形成隔寒保溫的“複帳”。錦帳采用當時流行的“鬥帳”造型,其頂如一隻倒覆的鬥,而在 中心立有一朵金蓮花的頂飾,四角則飾有鍍金龍頭,從龍口中垂下流蘇垂飾。

至 於複帳之內,在金蓮花之下,吊掛著一隻巨大的貼金箔的織成錦香囊,大到可以內裝足足三升沉香粉,同時帳的四沿還垂掛著十二隻同樣紋彩的小香囊。帳子之內的 四個角落,則各安放著一隻純金或純銀鑄成的鏤花香爐,升起燃香縷縷,推想起來,爐中的炭火也有著提高帳內溫度的意義。因此,夾帳之內香溫氤氳,安逸適體。

無 論冬夏,四時浴室都是露天的狀態,隻在浴池周圍張設一道鳳紋彩錦的帷障。在四圍的錦障之內,石虎與他喜歡的妃嬪宮女們一起采取天體狀態,一邊洗澡,一邊飲 酒作樂,能玩個通宵。據說,浴池內的剩水被排出宮外之時,仍然帶著熱氣和香氣,以至於那排泄剩洗澡水的宮渠得名“溫香渠”。

遊牧民族一向以天地為家,對於露天裸浴的粗獷作風,既很熟悉,也很適應,因此,中國建築史上才會出現“四時浴室”這樣的插曲。今天,當各種露天溫泉洗浴中心重新流行起來之時,回首曆史上的燋龍溫池,不僅讓人感慨於時光的輪回。

華清池

唐 代的“華清池”因唐玄宗、楊貴妃的情感傳奇而膾炙人口。“華清池”,意思是指華清宮內的溫泉浴池。《明皇雜錄》、唐人鄭嵎《津陽門詩》等作品中均有關於華 清宮內浴池具體形製的描述。尤為重要的是,直到北宋的時候,華清宮昔日重要建築的殘基依然約略留存,相關記錄保留在宋人錢易《南部新書》中,這實在是珍貴 異常的資料。如果沒有這部筆記的記載,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想象李、楊二人專用浴池的基本樣式

:白色的方池,四麵分布著層層台階。

金城文物教育摘編·《裝飾》

華清宮

在 華清宮的宮垣之內,共有八九處溫泉眼。唐玄宗與楊貴妃各自占用一處泉眼,在其上築就為這二人獨享的專用浴殿。唐玄宗的專用浴殿稱為“禦湯”,其內的浴池長 寬均達數丈之廣。楊貴妃的浴殿稱為“妃子湯”或“蓮花湯”,位於禦湯的西北側,在麵積上比禦湯稍小。這兩所至尊級別的浴殿在裝飾風格上有個最大的特點,那 就是“潔白”:

浴池的內外全部以瑩澈如玉的白石鋪砌,池的四周為一圈白石鋪成的平台,每一邊都設有白石的台階,一級級地逐漸降入池水,這樣,唐玄宗或楊貴妃入浴的時候,就可以帶著隨侍宮人順著台階從容走到池內。

華清宮遺址博物館“蓮花湯”

浴池的內裏更是玉一般的白石壁,玉一般的白石底,但是鎸滿魚龍花鳥的浮雕紋飾,千變萬化,難以名狀,一旦池水漾動,滿池的魚紋花影也隨著水波輕輕動蕩起來,像是有了生命,正在水底潛遊。

另外,池麵上還橫架有浮雕精美的白石梁,大約為放置物品而設。

禦湯的池中部,立有兩根白石柱,每根柱的頂部托起一隻雕成蓮花形的白石盆,熱泉不斷從盆中心湧出,再由蓮瓣式的盆緣瀉下,為浴池提供著地溫熱水。

蓮花湯的出水方法與禦湯不同,乃是設在浴池的一側,由四隻蓮花形石盆形成出水口,其中兩隻用白石做成,兩隻用紅石做成。這一紅一白相間的四隻蓮盆嵌入在白石的池底上,也就是說,石盆的邊緣與池的底麵齊平。因此,在妃子湯,熱泉水是從池底不斷湧出,在水深處形成汩汩的暗流。

楊玉環與李隆基兩人的浴池居然走高潔路線,裏外一色鑲砌白石,雪一樣的不染纖塵,這可讓人有些意外。形成對照的是,華清宮內供臣下使用的浴池反而裝飾絢麗,極盡鏤金錯彩之能事。

華清宮遺址博物館“尚食湯”

除 禦湯以及妃子湯占用的兩處泉眼之外,其餘幾處泉眼均流入石鑿的水管,這些石水管埋在地下,形成沿山勢而向下蜿蜒的暗渠,溫泉水就通過這一暗渠的係統由高向 低迤邐奔流。順著這一輸水係統,分布著多達幾十間的大小浴池。這些浴池或恩賜給如安祿山這樣的寵臣單獨享用,或屬於供宮女以及各等隨行人員集體洗浴的大型 公共浴池,稱“長湯池”或“長湯屋”。坐落在後宮之內、專供宮女們使用的長湯屋就有十六間,其餘的則分布在外廷的範圍。如此眾多的浴池分別對應著不同的使 用對象,沿山勢次第分布,其位置規劃一定頗為複雜。

長 湯屋內,浴池的表裏全部以帶有天然花紋的瑪瑙石砌麵,池水中還立有裝飾假山。一種稱為“瑟瑟山”,是把仿照藍寶石而燒成的半透明天藍色玻璃塊按照山巒的形 狀堆粘在一起,做成體積可觀的假山,放置在池水裏,讓玻璃的藍色與蕩動的明波互相折映。還有一種假山,則是用貴重的進口天然香料如沉香塊、檀香塊或者丁香 粒堆粘而成,稱為“沉香山”、 “檀香山”或“丁香山”。這些以香料堆成的山子浸在蕩漾的清水中,向蒸騰的、濕熱的空氣中吐放著名貴的、天然的幽香。

將 玻璃假山與香料假山放在池水之內,是帶有設計理念的,意在塑造傳說中的海上蓬萊、方丈等仙山的意境。假山周圍,水波輕漾的池麵上,還佇立著一隻又一隻的小 船,這些小船或通體髹漆,帶有銀紋的裝飾,或者以白香木製成,船上槳櫓等小配件也都一應俱全,並且用珠玉加以裝飾,本身就是精巧的工藝品。船底嵌有支杆, 支杆插入池底,於是看去仿佛這些小船就漂浮在池麵上一般。在裝飾的作用之外,這些小船還有一個實際的用處,就是於其上放置洗浴用品。熱霧蒸騰之間,藍瑩瑩 的山影時而反射出潾潾明光,彌漫著異域香氣的山影則若隱若現,還有條條船影分布遠近,確實讓人有身臨仙境的恍惚。即使好萊塢大片的布景師們,也想象不出天 下曾有這樣的奢侈啊!

長 湯池中,同樣立有石柱,柱頭上承舉蓮花形石盆,溫泉熱水正是從蓮花中央噴湧而出,將池子灌滿。如此的出水方式真是華麗而又精巧,推想來看,應該是由於泉眼 位於山勢較高之處,借助水壓的作用,各個湯池裏才能形成溫泉由石蓮花中不斷噴湧的奇觀。最妙的是,這些石蓮花的高度也是刻意計算好的,當池水灌滿的時候, 水麵就會恰好與蓮花的表麵齊平,在這樣的情況下,蓮花的噴水在池水的表麵所形成的是細巧、急密的微渦與漣漪,環轉湧蕩。

遺憾的是,文獻中沒有留下華清宮湯池在建築外觀、室內裝修、掛飾陳設方麵的資料。然而,僅憑《南部新書》等作品中的有限信息,已足以讓人傾情於大唐盛世最後一刻的堂皇氣象。

漾碧池

石虎的四時浴室並非孤例,據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元氏掖庭記》所述,在元大都(今北京)的皇家園林內,也建有一處豪華的露天浴池,名為“漾碧池”。這所浴池的裝飾風格令人聯想到泰姬•瑪哈爾陵一類建築的風貌,應該是建立元朝的蒙古皇族引入異域風俗的結晶。

漾 碧池的底麵、四壁、岸沿全部用帶有紋路的瑪瑙石砌鋪,同時,各色寶石拚嵌成奇花異葩,組為絢麗的彩色圖案,間錯地分布在瑪瑙石麵當中,很明顯的,呈現出中 亞、印度等地建築風格的色彩。更奢侈的是,彼時的巧匠還製作出玉雕的獅、白晶石雕的鹿、紅色石雕的馬等雕塑品,固定在池底,矗立在水中,既是華美無比的裝 飾物,同時也是具有藝術造型的坐具,後妃們洗浴時,可以坐在這些石獸的背上休息。

圍繞著池沿,豎立有若幹根高柱,把一頂“紫雲九龍”紋樣的巨大華蓋張撐在半空,為浴池中的人遮住驕陽。另外,在池的周圍則設有三重錦帷,將浴所嚴密遮護起來。

漾 碧池有上下水口與皇家園林的整體水係相通,清澈河水源源流入其中。同時,在池畔還有一個叫做“香泉潭”的小水池,其底部有加熱設備,當皇帝與妃嬪們洗浴之 時,香泉潭裏便不斷燒煮熱水,同時,還有專人負責向潭內投灑玫瑰香水、蘇合香油等名貴香料。散發濃香的熱水被有節奏地從香泉潭注入到漾碧池內,不僅提高了 池水的溫度,使之更適合人體的舒適感,同時還讓池內馥鬱彌漫,沾體生馨。

這幅繪於 1533 年的細密畫展示了帖木兒大帝洗浴中的細節

漾 碧池一側的石橋上,臨時用彩錦結出三座亭子,分別名為進鸞亭、凝霞亭、承宵亭。其實,這三座錦亭乃是蒙古人傳統的氈包的華美翻版,當元朝皇帝與後妃們於池 中洗浴已畢,便到錦亭內舉行宴慶活動,在亭前,還會組織鬥草、擊球等娛樂項目,妃嬪宮女爭相參加。據說,每年三月三日,皇帝都會與後妃宮女在這裏洗浴、宴 樂,以這種方式完成古老的祓禊儀式。

從 四時浴室到漾碧池,這些曾經瑰麗閃爍的皇家浴池都已消失在時光中。僅僅根據文獻中保留的有限線索,我們也不難感受到,它們全部充滿異域色彩,可以斷定,是 直接搬用西亞、中亞各時代的高級浴所的樣式與風格。亦即是說,類似古羅馬浴室的洗浴場所,不僅一直擴散到歐亞大陸的西部,而且也向東傳播,一直波及到這塊 大陸的最東端,在中國大地上開出了雖然不多但卻頗為輝煌的花朵。

浴德堂

異域風格的浴室曾經傳入中國,這一有趣的曆史現象,並非僅能通過文獻來獲知。實際上,在紫禁城中,至今仍保留著一座完整的古代浴殿。

這座浴殿坐落在武英殿院內西北角,名為“浴德堂”。“浴德堂”由兩座建築組成,前麵的建築為一座黃琉璃瓦頂、麵闊三間的殿堂,是更衣、休息之處。殿的後牆上開有券門,通向一條券道式的走廊,由此與坐落在殿後的浴室相通。浴室的麵積約為

16 平方米,采用高高的圓穹頂,在穹頂正中開有采光透氣的小圓天窗,天窗之上再矗立一個擋雨雪的小圓屋頂。值得注意的是,浴室的四壁牆體厚達一米以上,如此設計的目的顯然是保溫。浴室的四壁及穹頂,以及整條券道式走廊,全部砌貼白色瓷磚。

浴德堂

在 浴室的北牆外設有獨立的灶屋,至今,石灶及灶中的銅鍋依然留存在原處。在浴室的牆外西北處,有一口專門配置的水井,上建井亭。在這口井的井台之上,安置了 架在半空的石水槽,一路穿牆伸入灶屋之內。當年,仆役將井中水倒入石水槽,清水便可以順水槽奔流,直接匯入灶屋內的大水鍋。在灶屋與浴室之間的隔牆上,靠 近灶台的位置設有一處圓形石槽,槽底嵌有銅管製的孔道,穿越隔牆,通向浴室。銅鍋內的水燒熱之後,便可以被舀到石槽內,經銅管孔道輸往浴室。可惜的是,浴 室內的浴池或浴盆之類物品沒有能夠保留下來,因此無法進一步了解當年人們在浴德堂洗浴的細節。

關 於浴德堂的具體用途,目前存在著不一的說法。不過有一點可以明確,這座建築無論從整體結構還是細部設計都與伊斯蘭世界如伊朗的傳統浴室完全一致,因此,大 約在元代或明代,浴德堂是作為浴室建造出來,這一點並無疑義。同時,它也是一個最珍貴的實例,證明元明時代的中國曾經直接引入伊斯蘭國家的浴室的形式。

混堂

至 晚從宋代開始,商業性的公用澡堂已非常發達,稱為“香水行”。至明代,則稱為“混堂”。明人郎瑛《七修類稿》中對於當時江南地區的“混堂”進行了很精確的 描述,由之可知,在中國,不僅僅是宮廷曾經照搬伊斯蘭文化中的浴室形式,民間社會更是廣泛模仿,以致這一外來建築樣式變成為各地商業性公共浴池的通用模 版。

如 《七修類稿》所述,明代的商業性浴堂是用大塊石磚砌成很大的浴池,其上方的屋頂則築成圓穹頂的形式,穹頂的表麵還會貼滿磚——應該是有防水性能的琉璃磚、 瓷磚。在浴池所在的穹頂空間之側,單設一個灶火間,讓加熱區域與洗浴區域徹底地分開。灶火間與浴池間僅一牆之隔,置有大水鍋與火灶,同時,隔牆上開有管 道,這就使得水鍋與浴池隔牆相通。灶火間外則鑿有作為水源的水井,同樣地,水井上安有轆轤,井旁則架設引水管,引水管穿牆一直延伸到水鍋之上。井水由轆轤 汲起,經引水管流入室內的大鍋中,專人負責不斷將大鍋裏的水燒熱,再通過隔牆中的管道匯入浴池之內,於是浴池裏終日熱氣騰騰。

可以看出,這種民間經營的公共浴室在結構上、手段上都與浴德堂一致,因而也與伊斯蘭文化中的浴室一致。因此,一種合理的推測就是,明清時代的商業浴室實際上是引進了異國浴室的樣式。

文人園林內的獨立浴室

在 中國的傳統社會,富貴階層也會在自家住宅內修建功能完美的小型私人浴室,這是今人往往不了解的情況。明代文人文震亨所著的《長物誌》中就指出,一座士大夫 園林的理想方案,要有正堂(客廳)、山齋(即書齋,同時也是園林主人的私人小客廳)、臥室、丈室(過冬時專用的小型暖房)、敞室(度夏所需的涼廳)、佛 堂、琴室、樓閣、台、亭、榭、橋,同時,也還應該設有獨立的浴室。

《長 物誌》關於浴室的設計方案可謂考慮周全。首先,浴室一定要密封性好,避免風寒侵入。其內部則用一道牆隔成前後兩個房間,前間是正式的洗浴空間,在室內砌一 個矮灶,灶上架一口巨大的鐵鍋,這個鐵鍋其實就是澡盆。矮灶的火口則設在隔牆上,開向後間,因此,後間就是單純的燒火間。這樣,負責燒水的人是在牆的另一 邊照管灶火,便不會看到洗浴間內的洗澡過程,避免了洗澡人暴露在他人眼光之下的尷尬。柴、草等必不可缺的生火材料也一並堆放於此,使得燒灶的過程變得很方 便,同時還保持了洗浴間的清爽幹淨。鐵鍋澡盆內倒滿水,然後從一牆之隔的火口向灶內添柴,把盆內之水燒到合適的溫度,就可以落身到澡盆裏,舒服享受泡澡的 樂趣了。

在 洗澡間的外麵,就近鑿一口井,井口上安設轆轤,同時在井口附近架上引水管,讓引水管穿牆而入浴室之中,這樣,井水經由轆轤提取到高處,傾入引水管,便會順 水管直接流入浴室牆內,用水桶接盛之後再倒於鐵鍋裏。前間的牆角還砌有排水溝,浴後的剩水便是由此排出室外。洗浴的一個特點就是用水量大,在當時的技術水 平下,《長物誌》的這一方案可說是很好地解決了引水與排水的問題。

到了清代,乾隆時人曹庭棟所著《養生經》中也提到:“有磚築浴室,鐵鍋盛水,浴即坐鍋中,火燃其下,溫涼惟所欲,非不快適。”這就說明,《長物誌》所提到的私人浴室形式在實際生活中確實存在,並且一直延續到清代。

日本人編《清俗紀聞》中的清代浴堂

有意思的是,這種私人浴室的形式還流傳到日本,並且在那裏發展出了一種更為簡化的版本

:獨立於主屋的一處小屋,屋內砌有矮灶,灶上架一口巨大的鐵鍋作為澡盆。矮灶的火口則開在房屋的牆壁上,這樣,負責燒水的人便可在屋外照管灶火,劈好的柴火則整齊碼放在火口旁的屋簷下。

另外,據清初人李漁《閑情偶記》中議論

:“至於富室大家,擴盆為屋,注水於池者,冷則加薪,熱則去火,自有以逸勞之法,想無俟貧人置喙也。”可知,在清代的江南富庶地區,富家大戶宅內的私人浴室也往往如商業性公共浴池“混堂”一樣,在室內砌築浴池,並在隔壁灶間架鍋燒水,以便隨時調節水溫。

誠然,上述形式的私人浴室是僅僅屬於富有財力的大戶人家的奢侈,普通人絕對置辦不起。不過,傳統生活中長久地存在著獨立的、設計科學合理的浴室,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值 得注意的是,《閑情偶記》提及清代富室大家建有混堂式的浴室,這就意味著,此種私人浴室實際上也采用了伊斯蘭國家流行的浴室樣式的基本結構。《長物誌》、 《養生經》所介紹的以鐵鍋架於灶上的浴室形式,以及日本所發展出的更為樸質的變體,都顯然是浴德堂這類大型浴室的靈巧的簡化版,雖然空間縮小,設施也被刪 減,但所采用的格局、所具備的基本元素,仍然與浴德堂相一致。因此,不知是否可以認為,中亞、西亞的浴室形式,不僅傳入了中國,而且激起了充滿靈感的回 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馬上續殘夢 回複 悄悄話 古人洗個澡真不容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