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朝換代的開始——夏滅商起: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共傳14代、17個王。夏朝的勢力和影響達到黃河南北,直到長江 流域。夏朝未年,各種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起來。到孔甲的四世孫桀(第十七個王)即位,他更加暴虐,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形勢下,商湯乘機滅夏。占領夏朝的統治中 心,滅掉夏朝的屬國。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3、惟才是舉——文王防賢:商朝後期,商王武乙,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此時,奴隸主貴族和奴隸、平民的矛盾達到了空前尖銳的程度,商朝已經走到了它的盡 頭。就在商朝江河日下的時候,西方的一個周民族一天天強大起來,周文王記住了父親讓他們廣為搜羅人才的囑咐,對有本領的人十分敬重,不少當時著名的能人, 聽到周文王廣求賢才的消息,紛紛跑到周國去投奔他,其中不少是商王朝著名的大臣。周文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一個釣魚老翁薑子牙,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 物,在他的輔佐下,在公元前1027年,周滅掉了商。
4、前徒倒戈的先例——武王伐紂:紂王是商朝最後一個國王。紂王對我國東南地區的最初開發和經營,起了一定的作用,為後來中原文化發展到東南地區奠定了 基礎,在曆史上他是做過貢獻的,但他很荒淫無度,喜歡酗酒作樂,引起了極大的民憤。周文王死後,武王繼位,做了許多滅商的準備,大約在公元1027年宣告 了商朝的滅亡。
5、第一部真人與神話的故事——《穆天子傳》:《穆天子傳》起初叫《周王遊行記》,後來也叫《穆王傳》或《周穆王傳》,流傳至今的共6卷,書中記載:周 穆王十三年(約公元前989年),周伯父為向導,乘著造父駕的八駿大車,親自率領一支由智勇之士做隨員組成的大隊人馬,帶著大批中原地區的精美絲織物和其 他手工藝品,從王都宗周出發,最後來到西王母之邦,拜會了西王母。這部書抵是春秋戰國間人,根據當時已經流傳的周穆王西征犬戎的故事,和有關西王母的神話 傳說,以及當時人們的地理知識而精心編寫成的,整個故事生動感人,既有真人真事,又摻雜著神話幻想,充分體現了古代史實與神話交織在一起的傳說故事的特 點。它既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東西各族的友誼史。
6、集體耕作之始——井田製:井田,就是像井字形的方塊田,井田製是指我國古代的一種土地占有製,原始社會晚期,這就需要把大麵積的土地劃成一個個的等 分。當時,大致一人能耕種100畝,就是一個方塊,也叫做“一田”。田與田之間開溝修路,既是水利,又便於行走,也是田界。這些方塊的界劃,遠遠看去,取 其中一部分,正像漢字的“井”字形狀,所以就叫做“井田”。後來由於生產力不斷發展,出現了鐵製農具和牛耕,井田製開始消融,公元前4世紀中葉,商鞅變 法,明令廢除井田製,從此,井田和井田製就在中國曆史上逐漸消失了。
7、千金一笑——烽火戲諸候:周幽王是曆史上有名的昏亂國王。他為了表示對妃子褒姒的寵愛,將太子費掉,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並立褒姒為後。為了博 得褒姒的歡心,就下令將所有的烽火台同時舉火,於是,諸候、將領們都紛紛率領軍隊急忙跑來,到了都城一看,既不見有敵人侵犯,也不見打仗,但是一個個都跑 得滿頭大汗,氣喘咻咻,褒姒看見後果然大笑起來。申後是周王朝一個諸候國申候的女兒,女兒被廢了皇後以後,他便聯合了犬戎的軍隊進攻國都豐鎬,快攻到國都 時,烽火台上再次舉起的烽火已經被當作兒戲無人問津,周幽王被殺,西周王朝被滅亡,後來申後將廢掉的太子立為國王,遷都洛邑,史書上將東遷國都以前叫西 周,東遷以後的王朝叫東周。西周王朝從周武王伐紂滅商到周幽王被殺滅亡,一共延續了11代,12王,約257年。
8、和平翰旋之始祖——向戊弭兵:弭兵就是停止戰爭。春秋後期,宋國有一個左師官叫向戎的,在他的倡議和張羅下,14個諸候國代表在末國舉行了一次盟會,議定彼此間不再交戰,曆史上稱之為:“向戎弭兵”。此後在與會國之間,畢竟有十幾年沒有交戰。
9、發憤圖強——臥薪嚐膽:公元前510年,吳王派兵攻打越國,越王勾踐巧用妙計智取勝利,吳王受了傷不久死在半路上,臨死前,囑咐他的兒子夫差要替他 報仇,過了3年,勾踐探聽吳王夫差準備進攻越國,就想采取先發製人的策略,但被打得大敗,隻好向吳王求和,接受了吳王提出的屈辱的求和條件,伺候吳王,從 事勞役,3年後,被釋放回國,勾踐回國後,立誌發忿圖強,艱苦奮鬥,唯恐自己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報仇雪恥的誌氣,於是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艱苦的生活環 境,撤掉舒適的床鋪,晚上就躺在稻草堆上,枕戈而臥,他還在室內掛上一隻苦膽,每天出入坐臥都要看著它,吃飯的時候也先嚐嚐它,公元前473年,勾踐又一 次親自帶兵進攻吳國,越滅吳,終於報仇雪恨了。
10、攻城掠地的大比拚——戰國七雄爭霸:春秋時期開始在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是齊、楚、燕、趙、魏、秦七個大國。七個諸候國的地理位置和疆域是不 斷變化的,秦在函穀關以西,其他六國在函穀關以東,稱為山東六國。戰國初年,秦國還是個比較落後的國家,到了秦孝公時重用法家商鞅實行變法,一躍而成為強 國,公元前359年和350年,商鞅先後兩次進行變法,大力推行獎勵耕戰的政策,使民風質樸的秦國很快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趕上和超過了山東六國,為秦統 一六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11、奪淫民之祿——李悝改革:李悝是魏國人,他是戰國初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魏文候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便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李悝在政治、經濟、 法治方麵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改革行之有效,使魏國很快就富強起來了,他還編著了《法經》,該書用法律的形式把封建製度固定下來,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比較 係統的封建法典,為秦漢以後封建法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2、為一統天下奠基——商鞅變法:商鞅,姓公孫氏,他是戰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第一次變法,其內容如下:1)廢除世卿世祿製;2)獎勵軍功,禁止私 鬥;3)實行編戶製和“連坐”法;4)獎勵耕織;5)鼓勵個體小農經濟。公元前352年,商鞅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是:1)推行縣製;2)廢井田,開阡 陌;3)統一度量衡;4)製定秦律;5)燒詩書,禁遊學。公元前338年,支持變法的秦孝公死後,舊貴族被瘋狂報複,誣告商鞅謀反,並用車裂的酷刑殺害了 商鞅,然而商鞅變法適應了秦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商鞅雖死而他的新法仍然在秦國繼續推行。
13、漢民族服裝樣式的形成——胡服騎射:趙武靈王(公元前325-299年)是趙國的第六個國王。他是一個社會改革家,也是一個軍事家。趙國北方大多 是胡人部落,這些胡人都是遊牧民族,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長褲,上馬下馬,非常方便,開弓射箭,運用自如,往來奔跑,迅速非常,公元前302年春季的一天, 趙武靈王召大臣肥義和他商議說:“我想繼承先輩的事業,使趙國強大起來”。趙武靈王的胡服措施成功以後,他就親自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改變了原來的 軍隊裝備,到了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讓位給他的兒子趙惠文王時,趙國已是“七雄”中的強大國家之一了。
14、學術爭鳴——稷下學派興起:稷下,是指齊國首都稷門外所設的學宮,許多不同觀點的學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千裏迢迢,聚集於此,著書立說,自由辯 論,這些人就叫稷下先生,他們各自所聚集的門徒叫做稷下學士。稷下學派的曆史較長,前後大約100多年。在這當中,參加的人進進出出,並不固定。主要是在 齊宣王時,規模比較大,人數多達“千有餘人”。在那裏盡可以聚徒講學,著書立說,談治亂之事,但他們並不當政隻是議政。稷下學派為戰國時代的一個學術中 心,影響是很大的,在學術思想上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
15、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泰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的統一,是我國曆史上的 一件大事,對我國曆史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統一有利於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實現全國統一,結束了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麵,統一對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作 用,卻越來越顯現出來,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居於世界文明的前列,這與秦的統一是分不開的。統一促進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春秋戰國以來,中原地 區的華夏族與周邊一些少數民族關係日益密切,一些少數民族逐漸與華夏族融合。秦的統一,是對長期以來民族融合的一個總結。秦的統一,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國家奠定了鞏固的基礎。
16、文化專製的第一次浩劫——焚書坑儒:公元前213年,李斯建議:“除博士官藏書和秦國史書以外,所有的《詩》、《書》、百家語和史書一律燒掉,有 敢談論《詩》、《書》的殺頭,以古非今的滅族,醫藥、農業等書不燒,禁止私學,原學法令的,以吏為師。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書。焚書的第二年, 在秦始皇嚴命之下,秦禦史對在鹹陽的方土儒生進行了審問,經過這些方士儒生的互相告發,秦始皇自為其中的460多個人定了死罪,下令坑殺在鹹陽城郊,這就 是曆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但是,事實上,焚書的結果,除了造成對我國古代文化典籍的摧殘破壞以外,並做不了“統一思想”的作用。坑儒的結果,卻造成統 治階段內部的關係破裂,削弱了秦王朝的統治基礎,也並未起到鞏固秦王朝統治的目的。
17、築起人類的奇跡——修長城:秦統一六國後,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軍30萬反擊匈奴,收複河南地。接著,便命令蒙恬把原來的秦、 趙、燕三段長城,聯為一條,重新加固,並增調民力守衛,這便是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秦代“萬裏長城”。特別是明代,又對長城進行一次全麵整修改建,形成了 今天我們見到的西起嘉裕關,東至山海關,長約一萬一千裏的堅固雄偉的長城。
18、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206年)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農民大起義發生在秦 朝未年,起義的爆發和發展到全國規模,絕不是偶然的。秦二世掌權後,對人民的壓迫變本加厲,秦二世是用陰謀手段取得帝位的,深怕人們不服,先後殺死扶蘇、 蒙恬、蒙毅、李斯等宗室大臣幾十人,結果,“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眾,”引起統治階級內部的大混亂。到這時,不但人民已經無法生活下去,統治階級也不能照 舊統治下去了,農民起義爆發的條件完全成熟。209年7月,他們和900個貧苦農民,在秦朝兩個尉官監押之下,一起被征發去守衛漁陽。他們走到大澤鄉,遇 上連日大雨,道路不通,無法按期到達漁陽。按照秦朝法律,失期當斬,死亡威脅著每一個人。陳勝便和吳廣商議:現在逃亡是個死,起來造反也不過是個死,同樣 是死,為什麽不拚死幹出一番事業來呢?他們下定決心發動起義。舉行盟誓,正式宣布起義。陳勝、吳廣被推為起義領袖。秦未農民戰爭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 的農民大起義。東勝是中國農民革命史上第一位農民革命領袖。“張楚”政權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出現的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因此,秦未農民起義體現了農民階段的 革命首創精神,並為此後曆代的農民革命鬥爭樹立了光輝榜樣。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未農民起義,揭開了我國古代農民戰爭史上壯麗的序幕。
19、智慧與力量的較量——楚漢之爭:公元前208年陳勝、吳廣起義軍失敗以後,劉邦和項羽所領導的兩支農民軍,繼續進行反秦鬥爭,成了反秦的主力軍。 項羽擺下了“鴻門宴”欲置劉邦死地未果,“鴻門宴”後,項羽進入鹹陽,放火燒了阿房宮,殺死秦王子嬰,大肆搶掠。他憑借手中武力,以為天下從此已定,分封 六國貴族、秦朝降將和有功將領18人為王,自稱“西楚霸王”,班師東歸,都於彭城。劉邦被封為漢王,被迫進駐巴、蜀、漢中一帶。項羽和劉備過招幾回,公元 前203年秋,項羽兵疲糧絕,被迫與劉邦達成和議,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以西歸漢,以東歸楚。項羽歸還了劉備的父親、妻子。公元前202年,項羽感到了 覆滅的命運就要來臨,隻得和身邊的美人虞借酒澆愁,帶著八百壯士,乘夜突圍,向南逃去。當逃到烏江時,漢兵已經追到,又拚殺了一陣,項羽遍體鱗傷,自度不 能逃脫,便舉劍自殺了。之後,劉邦建立了漢王朝。
20、受人稱頌的盛世——文景之治:文景就是漢文帝和漢景帝,文帝名叫劉恒,是劉邦的兒子,在位23年(公元前179-157年),景帝名叫劉啟,是文 帝的兒子,在位16年(公元前156-141年)。文景統治的40年,在曆史上被稱為“文景之治”,由於他們的政策,調整了生產關係,使之適應生產力的發 展。對當時封建經濟起了積極的作用,社會和國家都已比較富庶。
21、解除大漢的軍事威脅——抗擊匈奴: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派遣馬邑人聶一以獻馬邑城為名,引誘匈奴單於率領10萬騎兵深入武州要塞。漢軍30多萬 人則預先埋伏在附近山穀裏,準備一舉圍殲匈奴主力後備匈奴察覺未果,但大規模反擊匈奴戰爭的序幕卻從此拉開了,漢與匈奴戰爭共有三次重大戰役。公元前 127年,第一次大規模戰役爆發,這一年,匈奴集結大量兵力,進攻漢朝上穀、漁陽,殺遼西太守,虜去2000餘人。漢武帝決定避實就虛,派衛青率大軍進攻 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公元前121年,第二次大戰役開始,鬥爭焦點是爭奪河西地區。第三次戰役開始於公元前119年。這是規模最大,征途最遠,具有決定 意義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匈奴全軍潰散,衛軍奏凱而歸。經過這三次戰役,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氣大傷,漢朝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軍事威脅。
22、架起中原與西部的橋梁——張騫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漢朝日漸強盛,公開征驀出使西域的人才,性格堅毅的張騫應驀,他出使中途被匈奴截留下來, 在匈奴十多年,始終保持著漢朝的特使符節,雖在當地娶妻生子但也未動搖他完成任務的決心。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驀乘機脫身回到長安。公元前119 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這次他提出應該與西域各族加強友好往來。張騫通西域後,漢族和西域各族間的經濟文化關係日趨密切。
23、新式的耕作之術——趙過的“代田法”:趙過是西漢武帝末年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農業科學家,武帝時推行趙過創造的新農具和新的耕作技術,使我國農 業獲得了重大的進步。趙過創立的新耕作法,叫“代田法”,代田法是在地上開溝培壟,作物種在溝內。隨著作物的生長,在中耕的同時,將壟上的土培到苗的根 部。最後,溝變成壟,壟變成溝,來的溝壟再互相輪換。這是一種適於北方旱地作物的耕作方法。
24、名著史冊的經濟大會——鹽鐵會議:公元前81年,大將軍霍光以昭帝名義,命令丞相田千秋、禦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賢良”、“文學”60餘人,舉行 一次大規模的政策討論會,這次會議,是要“總論政治得失”,就漢武帝時期的各項政策,特別是以鹽鐵專賣政策為主,進行了全麵的總結和辯論,這便是曆史上有 名的“鹽鐵會議”。漢武帝在位時期,重用大理財家桑弘羊,實行鹽鐵專賣,收回鑄錢大權,設立“平淮”、“均輸”製度,加上“告緡”、“算緡”辦法,使朝廷 增加了巨大收入,削弱和打擊了大工商業主和封國諸候的經濟勢力,加強了中央政權的經濟基礎,漢武帝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內削諸候王,北擊匈奴,西通西域,大 大鞏固了中央集權,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鹽鐵會議是漢朝政府討論國策的一次會議。會議留下了記錄。宣帝時的桓寬利用這些記錄材料,寫成了幾萬言的 《鹽鐵論》一書。《鹽鐵論》寫得好,保存了當時辯論雙方代表人物的原來風貌,為後人提供了西漢鹽鐵專賣和鹽鐵會議的重要情況。
25、失敗的改革——王莽改製:西漢和東漢之間,有一個曆時16年的新朝。代漢稱帝而建立新朝的王莽,打出複古的旗號,進行所謂“改製”,曆史上稱作 “改製”,曆史上稱作“王莽改製”。“王莽改製”的目的,純粹是為了掠奪,因而其結果必然是“農商失業,食貨俱廢”,市場停頓,生產凋敝,整個社會經濟遭 到極大破壞。王莽改製觸發了席卷全國的赤眉、綠林起義,而且革命烈火越燒越旺。公元23年,長安市民響應義軍,攻入宮中殺死王莽,結束了罪惡的新莽王朝, 也宣告了王莽改製騙局的徹底破產。
26、外戚和宦官的爭奪——黨錮之禍:東漢後期,有一批官僚、士人因出麵反對宦官專政,被罷官禁錮,甚至株連殺害,曆史上稱為“黨錮之禍”,兩次“黨錮 之禍”第一次發生在公元166年,第二次“黨錮之禍”,開始於公元169年,一直延續了10餘年,株連之廣,也超過了前一次。“黨錮之禍”是王室朝廷內部 爭權奪利的鬥爭。外戚與宦官長期鬥爭的繼續,把東漢局勢攪得更複雜。
27、中西交流的新篇章——班超通西域:班超是著名文學家班固的弟弟。他從小勤奮好學,並非常仰慕西漢的張騫,立誌要像張騫那樣做出一番事業,他長成以 後,果然如願以償,受命出使西域,經過艱苦鬥爭,重新打通西域要道,成為我國曆史上繼張騫之後,為促進中西經濟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的又一位傑出人物。公 元102年,班超70歲時才回到洛陽,並在當年死去,他在西域前後經過了整整30個年頭,他能順應漢族人民與西域人民的共同願望,“轉側絕城”,“不避死 亡”,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幫助西域各國擺脫匈奴貴族的壓迫,恢複了西域與漢長期以來存在的政治經濟關係,打通了西域要道,勾通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關係。
28、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黃巾起義:東漢末年,太平道領袖張角自稱大賢良師,畫符誦咒,為人治病,在貧苦農民中間,廣泛宣傳原始道教的平等思想。張 角把信徒們組織起來。以“方”為單位,分作36方,大方1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各方設渠帥,他們提出了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 吉”,在群眾中廣泛宣傳。經過充分準備以後,張角決定甲子年三月五日,全國各地信徒同時起義。起義計劃被泄露後,東漢政府下令冀州官吏追捕張角,形勢十分 急迫。張角等連夜通知七州二十八郡諸方,提前於二月同時起義,張角稱天公將軍,他的兩個弟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各地起義農民,都頭裹黃巾 作為標誌,稱黃巾軍。
29、以少勝多的傑出範例——官渡之戰:官渡之戰爆發在公元200年,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中,曹操與袁、紹爭奪中原地區的關鍵性一仗,在這次戰役中,曹 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了袁紹,進而統一了北方。於是,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大規模兼並戰爭爆發了,這時候曹操也已經占據了袞州和豫州,並且控製了漢獻 帝,“挾天子以令諸候”,大體上統一了河南。公元199年春,袁紹調兵10萬,進軍黎陽,準備一舉打下許昌,消滅曹操,他事先派人聯絡荊州的劉表和穰縣城 的張繡,劉表口頭答應,但按兵不動,張繡非但沒有幫忙,反倒歸降了曹操。毛澤東同誌說,官渡之戰是“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官渡戰後兩 年,喜愛紹鬱憤病死。公元205年,曹操徹底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完全占有了冀、青、幽、並四州。大體上統一了北方。
30、放射異彩的文學中興——建安文學:建安是漢獻帝劉協被曹操迎到許昌後建立的一個年號,建安年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實際執掌著東漢政權,曹 操死後,魏文帝曹丕篡漢自立。“建安文學”即指漢末到魏初這一個時期的文學。建安作家最著名的指曹操、曹植文學成就較高,七子是指孔融、王粲、劉楨、阮 瑤、徐斡、陳琳、應場。其中王粲成就較高,七子除孔融外,在政治上都與曹氏休戚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