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2015-01-20 01:04:54) 下一個
關於 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1——1)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中華鋻寶》網站發表的成化瓷器官窯款的基本樣本

                                     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黃磊  李輝映

                        (未定稿)

 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這個題目非常難,涉及到曆史、繪畫、書法等問題,我乃是古瓷器研究的晚輩,不知高低深淺,隻在本文中談點對成化朝瓷器官窯款的粗淺認識,還望這方麵的專家、行家多多批評指正,我在此先謝!

    有關古瓷器的款識問題,明成化之前也就有那麽些唐、宋、元時朝瓷器上零零星星的銘記款和紀元(年)款,進入明代永樂朝才逐步行成正式的官窯款,即後人所言 的“本朝官窯款”。款識淵源於金石學,且廣用於殷墟文化的甲骨文、戰國時期的陶器、齊魯的封泥、西域的簡牘、河洛的明器、夏、商、周......之青銅器 上,對此已有史載專著,在此不細論。說到古瓷器上的款識,也有多種專論,但唯故宮博物院耿寶昌先生主編之《明清瓷器鑒定》上有關於瓷器款識之論述細致精到。古瓷器之款識自明宣徳至今,浩繁如海,吾學識、才力、精力都極為有限,暫不論及,主以明成化官窯款為之探討。

    成化官窯款在明代官窯款中有其獨特的官樣和藝術風格,其氣勢之貫長虹、布局之妙、筆法之剛柔相濟、筆體之童體老功......使之成為後世之典範,正如馬希貴先生在《中國青花瓷》一書中在論及成化青花瓷的款識時所言:“明代官窯青花瓷的年款,成化時已形成定製,字體、書法、位置排列等都為後代典範”。,不管成化官窯款有多少種筆法,經我多年的研究對比,我個人認為成化官窯款隻有三——四種筆體(第四種筆體正在研究確認之中,尚未完全確定), 所有的成化官窯款無論其筆法如何變換,都是在這三——四種筆體上的不同寫法。研習書法的人都知道,一種筆體可以有無數種寫法,對此我不多言。台北國立故宮 博物院研究員楊女士在分析研究成化鬥彩瓷器的過程中,從成化皇帝立位、登基到整個成化朝的自始至終及成化皇帝與萬貴妃的特殊關係中,論及了成化皇帝和萬貴 妃年齡、性格、興趣差異後,認為精美絕倫的成瓷的創造者還是成化帝本人。同時也指出成化皇帝有喜好書畫和輕盈淡雅的嗜好。日本中國古瓷器研究專家萱草園主人在他的《關於明清官窯瓷器文章》網頁上發表有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成化皇帝登基不久繪製的《一團和氣》圖,此圖上有一段比較長的題跋,也可從此字體中來體味一下成化皇帝的筆體、筆法(參看本文1——12節)。有部分專家論證過,有一說:認為成化瓷的製瓷過程長達23年,分為早、中、晚三期,三期成化瓷上的款識都是成化皇帝從九歲時開始寫,一直寫到他去世前,所以成化款有一種“童體老功”的風格和韻味(缺少足夠的曆史文物資料,不足以證)。所以,我們在研讀研究成化瓷器官窯瓷的款識時,應從其曆史發展背景、書道筆體韻味、書法藝術風格、布局氣勢之精妙絕倫上進行總體把握,才能領略成化官窯款的其中韻味。

 

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1——2)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筆者收藏的祖傳成化青花西蕃蓮花卉紋碗底足內的款識

    類似此款識的成化瓷器的款識被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楊靜榮先生定為:“成化當朝官窯款”。孫瀛洲先生在談到成化官窯款時說:“成化官窯器的款識多用藏鋒筆法,故少有纖細的筆鋒;而且筆道粗、字體肥,柔中含有剛勁,格外顯得圓拙有力極有含蓄”(孫瀛洲  《成化官窯彩瓷的鑒定》《文物》1959年第6期)孫瀛洲先生又把成化官窯款筆體、筆法的特點歸納成六字歌訣:

                                        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

                         化字人匕平微頭,製字衣橫少越刀;

                         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

    大家可以認真研讀孫瀛洲先生發表在1959年《文物》第6期上《成化官窯彩瓷的鑒定》 一文,並結合近幾十年景德鎮多次從成化地層中出土的成化官窯瓷器上的成化青花官窯款來研究。隨著成化瓷器的不斷出土和民間收藏成化瓷的不斷收集,孫先生的 定論在個別的成化官窯款上不一定完全準確,但不管成化官窯款的筆法如何變化,其筆體的韻味是不會變的。要領悟好成化官窯的筆法、筆體、筆力、筆道中的韻 味,我建議鑒者可讀一讀古瓷研究專家陸建初先生所著的《古陶瓷識鑒講義》四二章508頁《款識概說》一文,並追根溯源,舉一反三地研讀一些古人有關書法的高論。請大家細心觀察我的成化青花西蕃蓮紋碗底足內的“大明成化年製”官窯款,從此款上我們可以看出,成化官窯款多用藏鋒筆法,極少有纖細的筆峰,而且筆道粗獷有力中不乏圓潤,字體肥而不笨,筆法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給人的整體的感覺是:格外粗壯圓拙,很是有力。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1——3)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故宮博物院藏成化鬥彩人物紋碗官窯款圖片   

    著名古瓷器研究專家馬希貴先生在《中國青花瓷》上引用的成化青花瓷器的底款款識與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成化青花嬰戲紋碗器底的款識一模一樣(《中國青花瓷》馬希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報12月第1版第163頁圖二二一)。此件成花瓷的款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館藏成化官窯瓷器展目錄”中的典型的成化瓷器官窯款識。大家可以細心觀察它的筆體、筆法、筆道,並與我在此篇前後發表的祖傳成化瓷器上的官窯款作細部特征比較。

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1——4)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祖傳成化青花百合花紋碗底足內的款識

     對成化官窯款的鑒定現今不似從前缺少資料,由某個權威專家說對說錯都是他說了算。現在有各路鑒瓷高手、專家的論證;有博物館的開放;有各大網站上發表的成化瓷器標本庫的圖片資料,對細心研究,反複對比方便多了。我在此想說的是成化官窯款不似以前定論的全是“淡雅”。從現今公布於世的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大量的成化官窯瓷器看,成化官窯瓷的青花款的發色不僅有淡雅的,也有濃豔的,有的甚至發藍黑(研鑒者可上網參閱日本萱草園主人的明清官窯瓷器網站(xuancaoyuan)上發表的成化官窯瓷器的底款、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發布的成化官窯瓷器款識圖片資料)。關於成化瓷器上青料的發色問題北京耿鬆、西安楊帆倆先生在2007年《收藏》雜誌第4期54頁上發表論文《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淺析》中指出:“明成 化鬥彩雞缸杯釉下青花料為“平等青”,此料分為濃重與淡雅兩種,煉製也分敲青與淘青兩種方法。明嘉靖年間《江西大誌書》記載精煉回青料的過程:成化青花大 部分淡雅亮麗,是用淘青法煉製而成,用進口蘇麻離青加國產陂塘青配比,配料敲打碾碎,用水攪拌,用磁石吸取鐵雜質,把漿水沉澱烘烤曬幹,每斤可得5錢左右 的青花料。青花鈷料發色的好壞與鈷的含量、水分比例及窯溫高低有直接關係。鈷占0.5%,呈色如藍寶石;鈷占0.25%,發色偏淡藍;鈷占1%,則色深 藍;青料超過1%,就是藍黑,但是無鐵鏽斑。深淺青花皆有暈散,溶於釉中,這是成化雞缸杯所用青花料的特色”。其實,在成化官窯瓷中青料發色存在上述這種現象的何止隻有雞缸杯,餘者的成化官窯瓷器上的青料發色也都存在這種現象,其中包括用青料書寫的成化青花官窯款識的發色也有這幾種。為證實成化青料書寫的官窯款的發色問題,我將在後續的圖片文字中不斷進行比較和論述。

關於 成化瓷器釉麵的鑒識問題(1——5)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祖傳成化鬥彩五供養臥足杯底足內的成化官窯款

    著名古瓷研究專家馬希貴先生在其瓷器名著《中國青花瓷》中論及成化青花款識時說:“成 化青花瓷款識,以青花楷體六字雙豎行“大明成化年製”為主,亦有六字橫書者,款外有雙圓圈和雙方框者,字體挺拔有力,書法嫻熟圓渾,字排列不夠整齊。款的 位置大多在器底,亦有少量在器口邊或足裏沿。無論官、民窯產品,成化真品均無“成化年造”、“成化年製”四字款。有這種款的必是後仿品”。他又說到:“成化青花瓷年款,色澤濃重深沉,透入胎骨,絕無飄浮感。落款文字緊靠邊框。” 我們可以從馬先生的鑒語精論中領悟到成化官窯款的字體、字型、青料發色、樣式.......等等,真乃大鑒家手筆,言簡意賅!祖傳成化青花夔龍紋碗底足內 的成化官款的青料屬鈷占0.5%以上,燒成溫度也恰到好處,所以發色如藍寶石般亮麗。其字體挺拔有力、筆法嫻熟圓渾、筆力雄壯有勁、完全給人一種剛中有 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的美感。完全符合孫瀛洲、耿寶昌、馬希貴、李知宴、楊靜榮等老一輩古瓷鑒定專家對成化瓷器官窯款的鑒語。

關於成化官窯瓷器的款識問題(1——6)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萱草園主人在他的網站上發表的比較淡雅的成化官窯款

    此款青料使用的是純國產青料“陂塘青”,其青料中鈷的含量在0.25%以內,所以發色淡藍偏灰。

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1——7)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萱草園主人在他的網站上發表的發色比較深藍的青料寫成的成化瓷器官窯款

    當我們把兩個瓶底足內的青花款作比較時,我們發現,兩個瓶一個是青花,一個是鬥彩,但其底足內的成化官窯青花款的發色基本一致,這說明其青料使用與青花燒成溫度是一致的。再看其底足內的“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款的筆體、筆法、筆力也是一致的,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關於成化官窯瓷器的款識問題(1——8)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成化青花龍紋碗底足內的官窯款

    我們可以從圖片上看出其青料不僅發色呈現出淡藍、深藍,甚至還帶有黑色,這說明其青料使用的是國產“陂塘青”與進口“蘇麻離青”鈷料的混合料,且還帶有暈散現象。再看其款識的筆體、筆法與前麵的款識有些不同,但韻味的確有相同之處。

關於成化官窯瓷器的款識問題(1——9)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放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成化鬥彩纏枝蓮紋高足杯底足內的款識

    成化官窯款的寫法有幾種,這是很正常的事。研究書法和練習書法的人都知道,同一字體可以有多種書寫的筆法,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在他的傳世名作《蘭亭序》中曾以21種不同的筆法來書寫“”字,但隻要你熟悉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法,不管任何人用任何形式單一地摘取《蘭亭序》中的某一個“”字,你一看就可以看出是王羲之的筆體,可反過來講,如果是某人臨摹王羲之的字,你隻會說“寫得很像王羲之”。可見筆法和筆體都是很難仿的,這是幾千年來都做不到的事。後人也許寫得很像王羲之的字或許超過王羲之的字,但隻是“”,終歸已不是羲之的字。歎,上千年來有多少書家名人高士臨習摹寫過王羲之的字體筆法,其中包括馮承素、禇遂良在內,可又有幾人寫成王羲之的字體和筆法?現代人很是聰明,他們運用高科技設備和手段,用電腦來製作各個朝代的款識,從原款上套下來的款識從形體上看很像,可經不住細看和推敲,隻要你一細品味,電腦款很呆板,毫無人工書寫的韻味,因為電腦終歸不是人腦。古董藝術品就那麽神秘——隻可仿製,不可複原。

      當前,在仿古瓷上仿各朝款識幾乎到了無朝不仿、無處不在的地步,可正如五代書法論家荊浩在其《筆法記》中所言:“何以為似,何以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遺其氣;真者氣質盛。”我們在鑒識成化官窯款及其他各朝官窯款識時,最主要的是根據各朝官窯瓷在器物上寫款的個性特征來細細地品味其書法、書體、筆法中韻含的氣韻、氣質,如果能考證某朝的官窯款屬某書法家書寫就更佳;就更好地研讀他的筆體、筆法,而在古瓷的款識上去偽存真。

關於成化官窯瓷器的款識問題(1——10)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筆者祖傳成化官窯青花竹節瓶底足內的款識圖片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筆者祖傳成化官窯青花竹節瓶(一對)底足內的款識對比圖片

    我們可以從同樣的器物底款上看出同一種筆體筆法的款識,因其在窯中受到的窯溫不同,燒成後的青料發色也不同,但不管發色如何濃淡,用強光照射時,其青料深入胎骨,不似現代青料漂浮在表麵。這種濃淡相宜,在同一個款識上同時發幾種不同濃淡色的青花款被孫瀛洲先生在《元明清瓷器的鑒定》上高論為:“明代款的青花顏色若用放大鏡照視,多是深厚下沉,清初仿品也大致如此。道光以後的仿品,青色則散渙,而且淺淡上浮。尤其是宣德款色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現黑、藍、灰等幾種顏色,這一點雖不美觀,確是後世絕難仿效的特征。”話雖這麽說,鑒家在實際鑒定過程中一定要綜合各方麵的要素,冷靜分析,細心觀察,以免“照葫蘆畫瓢”而“打眼”。因現如今有仿古瓷高手也把款描得濃淡深淺,甚至已帶有結晶斑。但其青料和結晶斑是漂浮的。《飲流齋說瓷》對鑒古瓷款有言曰:“款 字之鑒別亦不易,道光至光緒初所仿前代款字,猶尤甚篤似,若近年之款字,恒有與乾隆時官窯絲毫無二者,但憑是以辨真偽,殆不僅皮相之譏,故籍繪事以察新 舊,而繪事者之精者,足以頡頏前代也,藉瓷質以察真偽,而瓷質之精者,又足魚目混珠也。......非極細心钜眼,猶未能以察別之也”。近年,仿者亦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勢,可假的就是假的,因仿者受各種原材料的限製,隻好在現代技術上下功夫,再加之受各種環境條件的限製,如胎土、釉果、鬆柴......等等,仿得再像也有漏洞,隻要鑒者具備钜眼,仿品就難過慧眼關!

 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1——11)
 [轉載]關於成化瓷器的款識問題

補祖傳成化官窯青花夔龍紋宮碗底足內款圖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