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搖鈴尊

(2014-12-03 12:26:44) 下一個

紙槌瓶,又稱搖鈴尊,為康熙官窯的創新式樣,平底內凹,均有款,所見多為青花及釉裏紅兩個品種;鳳尾尊為當時的流行式樣,因其口、足外撇形似鳳尾,故名。它是從花觚演變而來的,線條優美,舒展流暢。多是康熙中、晚期產品,無款居多。
紙槌瓶造型俊俏挺拔,直口豐身,全身花飾繁密,層次豐富,口沿繪卷草紋,其下繪以三組折枝牡丹紋,肩部分繪卷草紋與覆蓮紋裝飾。

    紙槌瓶折肩以下高凸,繪有纏枝花卉紋與腹部下緣的纏枝花卉紋相應,腹部突起十組開光,內繪各式折枝花卉紋,繪畫筆觸嫻熟,青花蒼雅深沉,頗見永宣遺韻。圈足處亦繪卷草紋,與口沿、肩部的卷草紋上下呼應。

    另外,此瓶的底部有青花雙圈楷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款。

    如果從此瓶器型的規整以及畫工、清花色澤等方麵來看,這隻紙槌瓶無疑是件官窯的精品,但就是瓶底的款識,使得它露出了破綻。

    款識的字體初看起來端莊工整,雄健有力,字與字之間距離比較大,很像是真品的款識。但細看的話,就不是那麽回事了,因為,如果是真品款識,那麽每筆都應該有頓觸,而且“年”字最後一橫在上部,中間一豎腳很長。

    但眼前這隻紙槌瓶的款識,顯然並不是這樣的特征,那麽,瓶的款識肯定是有問題的,既然款識不對,那麽這隻瓶子真偽也就不難確認了。

    這隻紙槌瓶的式樣,肯定不是康熙年間的產物,寫康熙的款識,明明就是張冠李戴。這隻紙槌瓶紋飾的特色與繪畫摹求的效果,其藍本顯然是來自永宣窯器,然而現今所存的永宣禦物未見此造型,與之相近的隻有永宣青花直身水注,我懷疑應該由此轉變而成。”

    “但以現存實物來看,這種紙槌瓶的造型應該是乾隆朝所新創,嘉慶和道光官窯也有燒造,就是青花色澤、紋飾精致程度與前朝相去甚遠。乾隆創燒的東西,卻被按上了康熙的年款,這不是牛頭不對馬嘴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