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300年前的角力——“中國伊萬裏”VS日本“伊萬裏”zt

(2014-03-11 20:44:34) 下一個

    17~18世紀是東西方瓷器貿易的繁榮時代。中國作為最重要的製瓷國,是當時東西方瓷器貿易中當之無愧的主角。而這一時期,日本隨著瓷業的崛起,也加入到了外銷歐洲的行列中,與中國形成競爭,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伊萬裏”與“中國伊萬裏”之爭。
    日本的瓷器製作始於1610年,雖然出現時間較晚,但在歸順於日本的朝鮮陶工的幫助下,以及地方政府的幹預下,日本的製瓷業吸收了許多中國技術,進步很快,至1650年後便已步入成熟階段,規模上達到了量產,質量上已接近中國。而此時中國正值明清改朝換代的動蕩時期,其後續影響直至1680年隨著三藩之亂的結束而結束,這些戰亂給中國瓷業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麵對中國瓷業的蕭條,其時作為東西方瓷器貿易紐帶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將觸角轉向了日本,希望用日本瓷器代替中國瓷器以滿足歐洲及其他地區的需求。
    日本瓷業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遇。一方麵日本製瓷技術在1650年後有了飛躍,實現了量產化,有能力承接荷方需求;另一方麵,荷方的大規模訂購進一步促進了日本瓷業的繁榮和製瓷水平的提高,能更好地滿足荷方需求。日本瓷器於1650年後開始了大規模外銷,尤其是1659年,與此前的年均數千件的出口量相比,一下子躍升至56700件,成為日本外銷瓷器起始的標誌性年份。日本瓷器進入世界市場後發展很快,從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中期這段時間,日本瓷器在歐洲創出了聲譽,得到歐洲貴族的喜愛。其代表性品種就是柿右衛門風格瓷器和“金襴手”風格瓷器。由於日本出口到歐洲的精品瓷器均從伊萬裏港口出運,故被歐洲通稱為“伊萬裏瓷”。
    柿右衛門風格瓷器出自柿右衛門窯,由酒井田柿右衛門家族創燒。其典型風格流行於1670~1690年左右,特征是在略帶乳白色的白胎上施紅、綠、青、黃、紫等色,筆鋒纖細,也稱為“濁手”,又稱“乳白手”(圖1、2)。柿右衛門瓷器既繼承了之前日本瓷器受中國瓷器風格影響的傳統,又體現了日本江戶時代審美文化的特色。它的紋樣來源於中國,但構圖形式卻具有日本風味。如往往將構圖重心置於一旁而非中心,形成“偏”的風格,這恰是受了日本當時歌舞伎文化的影響。

日本柿右衛門古陶瓷資料館藏彩瓷盤

景德鎮窯粉彩人物紋盤  1730~1745年燒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