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的記憶(十五)- 各行其責

(2014-07-25 05:48:53) 下一個

毛衣婆婆不停地忙碌,沒有一分鍾的空閑。她要做的事情很多:做一家十二口人的飯,現在加上我,是十三口;看管三個留在家中的孩子,為了不耽擱做事,她常常將最小的那個,用一個背兜背在背上,而其他兩個能走路,就跟在身後,自己玩;打理自留地,那是每天菜碗裏的主要來源;喂三頭豬,打豬草,煮豬食,清理豬圈;還要喂養一群雞。

日落黃昏,外出幹活的人們陸續回家,表嬸一到家中,就忙著給小英喂奶;小蘭,小燕兩姊妹很自覺,一進家門,就一刻不閑地幹家務活,幫忙做飯,摟草,喂豬,給小小孩洗澡,儼然就是兩個小大人;三個男孩負責給菜園子澆水,把水缸裏的水挑滿,做完這些事,他們會找一條河溝,一邊打鬧,一邊洗露天浴,玩爽了,也就洗好了,臨走時,在河溝裏將衣服搓兩把,衣服就算洗好了,拿回家,晾起來。

屋前的那塊空地已被潑了水,降了溫,一張小方桌被擺了出來,開飯了。小方桌不大,坐不了那麽多人,也就是毛衣公公,表叔,表嬸,撿仔,小蘭(她並不是每天都坐),還有我,有座位,其它孩子,四下散著,站著吃,毛衣婆婆在一旁,自己不吃,先給小孩喂飯,同時參與和家人們的談話。

表嬸喂好奶,一手抱著孩子,一邊吃飯,一邊說:“小蘭幹活肯下力,表嬸們都很喜歡,分組時,都願意和她搭夥,下次隊裏開會,有可能給她漲半個工分。”

從表嬸眼裏流露出來的,除了自豪,更多的是心疼。也不知這位十三歲的表姐是如何下死力幹活的,農村人為了半個公分,會打破頭的,但願她能如願以償!

毛衣婆婆接過話道:“是的,幹活要認真,賣力,人家才會喜歡。哦,明天小燕是不是去撿稻穀?別忘了把家裏的雞提去。”

在農村,大人們割完稻子後,就讓孩子們去撿灑落在地裏頭,成束的稻穀;撿完一遍,再將零散的顆粒,掃一遍;掃完一遍,再放雞去吃,對於那些浸泡著自己汗水的稻穀,他們是絕對不可能浪費半粒的!

毛衣婆婆接著說:“今天晚飯吃的魚,是撿仔,懂婆和蠢婆他們乾塘得來的,剩下的,我會焙成魚幹,存起來。”

這就是毛衣婆婆家孩子們的暑假生活安排,女孩子們跟著大人掙工分,男孩子們抓副業。

蠢婆湊過來,對我說:“表姐,明天跟我們一起去乾塘,好嗎?”

“嗯,好啊。”我欣然答應!

未完待續


 

寫於二零一四年七月二十四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