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的記憶(十四)- 宣傳計劃生育

(2014-07-20 07:12:35) 下一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黨中央,國務院三令五申,頒布控製人口增長的政策,全國上下加大力度,宣傳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少育。

當時的中國,一般城市家庭有兩到三個孩子,農村是四到五個,毛衣婆婆家有八個孩子,成了這一帶宣傳及防預的重點家庭。村幹部會定期將避孕藥具送上門,反複叮囑,千萬不能再生了;如有宣傳畫報,也會拿過來,往她家牆上貼。

毛衣婆婆一家就生活在這鋪天蓋地的宣傳畫下,他們似乎還挺習慣,沒覺得有什麽不妥。當廳堂兩邊的牆上貼滿了,沒地方貼時,毛衣婆婆就會向村幹部建議,在某張她認為舊的,或不太好看的畫上,再貼一張。計劃生育宣傳畫,成了他們家不斷翻新的糊牆紙,把個廳堂裝扮得五顏六色!

我像是在畫廊裏看畫展的,一幅一幅地,慢慢地,仔細欣賞。

這幅畫,麵人物是工農兵,農民阿姨懷抱一捆稻穀,頭紮藍頭巾;工人叔叔手握扳手,頭戴護目鏡;解放軍叔叔肩背步槍,手持毛選,底下的題字是:“實行計劃生育有利於我國民族的健康和繁榮”。

這幅畫上,有一位英姿颯爽的英雄解放軍阿姨,她手中抱著個女娃,下麵的題詞是:“勞動生產最光榮,婦女也能當英雄,生男生女都一樣,移風易俗創新風”。

這幅畫的題目是:“三個媽媽賽跑”,第一名的媽媽背上背著一個小娃娃,輕鬆自在,如沐春風地往前跑著,她的腳下寫著:現代化;第二名背上背著一個,手裏牽著一個,微笑地跑著,她的腳下寫著:小康;第三名的媽媽,趴在地上,背上馱著三個孩子,她看上去寸步難行,她的腳下寫著:脫貧。

在這些琳琅滿目的宣傳畫當中,一些孩子們的優秀學生,三好學生的獎章,被見縫插針地掛在牆上,相比之下,它們顯得那麽渺小,有一種小巫見大巫的感覺。

也不知究竟是這些宣傳畫的效應,還是村幹部的預防工作做得好,還是表叔表嬸他們本身也不想生了,反正,第八個孩子之後,表嬸的肚子就被打住,沒再生了。

未完待續

  


寫於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九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