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的記憶(十三)- 毛衣婆婆家

(2014-07-18 05:50:48) 下一個

睡覺之前,毛衣婆婆端著一個帶著大玻璃燈罩的煤油燈,仔細檢查蚊帳裏有沒有蚊子,發現一隻,便將煤油燈湊過去,蚊子企圖飛時,隻聽“哧”的一聲,落入了煤油燈的燈罩裏,空氣中便能聞到一絲被燒焦的糊味。

床並不大,四個人擠著睡,毛衣婆婆摟著兩個三,四歲的孩子,半個身子吊在床外,為的是留出足夠的空間給我這個客人。我看在眼裏,卻說不出話來,閉上眼睛,假裝睡去。兩個孩子漸漸睡著,我聽見毛衣婆婆起身,過一會,從廚房的位置,傳來碗筷碰撞的響聲,顯然,她今天的活還沒幹完。

不知毛衣婆婆是什麽時候上床,起床。第二天醒來時,看見那兩個同床的孩子,睡得正香。來到廳堂,毛衣婆婆正在給最小的孩子小英喂飯,而家中的其他成員都已出門,幹活去了。

毛衣婆婆家的結構與布局,跟外婆家相似。不同之處是,廚房和與其相鄰的一間廂房打通,因此,廚房大了許多,這個十二口之家需要有一間這麽大的廚房。房子建得高,進門前要上五,六級石板台階。房子前麵是一條村裏的人行道,房子正前方的那一段被整得很平坦,這大概就算得上是前院了,那片土被壓得很緊實,即便是下雨天,也不會變鬆軟。平地的邊緣處有一堵半人高的泥石牆,是為了防止人們尤其是孩子不慎掉入下麵的水塘,水塘位置較低,要下十幾級台階才能接觸到水麵。

在水塘裏洗漱,然後吃早飯,感覺有些無聊,想想暑假作業已有一陣子沒碰了,便拿出了課本和作業本。一邊做作業,一邊欣賞廳堂裏的裝飾,其實就是廳堂兩邊的宣傳畫報,兩麵的木板上都被貼滿了,仔細一看全都和計劃生育有關。
 

未完待續 




寫於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七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