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的記憶(二) – 外公家

(2014-06-26 09:28:03) 下一個

峰回路轉,過了這兩座橋,便是開闊的平原地帶。我發現農村真是安靜極了,人影無蹤,隻有或近或遠的布穀鳥,不時地發出“布穀~,布穀~”的叫聲,還有雄雞的啼聲,仿佛在提醒人們,此時正是響午時分。

七月上旬,早稻已成熟,稻穀的葉子還多是綠色,黃色的穀穗從中間抽出,沉甸甸地耷拉著腦袋,風兒從遠處吹來,在稻田裏掠起一陣黃中帶綠的波濤。

農村多樹,處處有陰涼地,遼闊的田野,微風習習,就像有人拿著扇子跟著你,一直為你扇著風,我和外婆雖說是趕路,卻一點也不覺得熱。

走過了一村又一村,外婆說,到了!我發現自己正站在一塊橫跨在一條小溝上的青石板上,小溝的對麵左邊有一棵樹,樹下有一塊石碑,石碑有三個字:圳口村。

外公家是村口的第一幢房子,青磚烏瓦,進門,有一露天的四方前院,是由三麵一人多高的青磚圍牆圍成,圍牆的頂部插著玻璃碎片,地麵鑲滿了鵝卵石,前院的右邊有一廚房。

前院連著正屋,屋簷下有燕子做的窩,木頭門檻高高的,外公在門檻後麵,扶著門框站著,迎接我們,老人白白的,瘦痩的,眼窩深陷,目光炯炯有神,見到我們十分歡喜。

廳堂的正麵擺著一張香案,又高又窄又長,上麵什麽都沒有擺;左右兩邊,有一方一圓的飯桌各一張。廳堂的左右各有三間廂房,正後麵還有一間後廳。外婆常年跟我們住在城裏,外公一個人住鄉下,便把右邊的三間廂房加前院的廚房,租給了一個四口之家。自己住在左邊,左邊的第一間是廚房。

外婆也不歇息,開始忙著燒午飯。爐灶是用磚和水泥砌成的,一口沒有把柄的大鍋,嚴絲合縫地陷在爐灶裏麵,大得像城裏單位上的職工食堂的炒鍋;大鍋後麵,開著一個小圓口,正好把水壺放在上麵,前麵煮飯燒菜的同時,順帶著把後麵的水燒了。燃料是曬幹的稻草,火很大,但燒得也很快。

我便坐下幫忙燒火,一麵饒有興趣地觀察外婆做飯,隻見她,先用水把米煮成半熟,再把米粒撈起來,上蒸籠蒸;蒸飯的功夫,她到自家菜園裏摘了些白菜和黃瓜,洗好進屋時,飯已蒸好,很快地,菜也做好了,大家把飯菜擺在廳堂左邊的那張方桌上。

老實說,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飯菜!米是今年的新米,用稻草煮的,經蒸籠蒸後,沾了些竹子的清香,盛在碗中顆顆分明,吃在嘴裏彈彈的,香香的,帶著絲絲的甜味。米湯濃稠得快成固體,既可以泡飯吃,也可以直接喝。它又細又滑,哧溜入胃,讓人倍添精神,這東西太養人了!青菜是100%的有機,十幾分鍾前還在地裏茁壯生長,此時綠油油地躺在碗中,似乎還有生命力一般。

吃完,正收拾碗筷時,有一中年男子進門,站在前院,大聲說:“同發叔,我明天要去趕集,要買什麽東西啵?”

未完待續



 

寫於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haronsharon1 回複 悄悄話 喜歡。等待下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