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閑雲醫話

\"掃來竹葉烹茶葉,挖得鬆根煮菜根\"
正文

中醫經典必讀(三)

(2014-06-23 19:54:11) 下一個
                       --- 讀經典是為了創新


       
中醫經典著作,已從醫學上升到哲學,醫哲一體。讀經典能夠發展中醫。


       
經典著作中,常常一句話一個段落,並不單純地表明一層意思,是多重意思的集合。即使字麵讀懂了,並不一定明白了深刻含義,即使明白了含義,臨床也不一定用得出來。


       
再有,後世的臨床和理論效應,並不一定是作者當初估計到的。


     
總之,經典著作常常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開拓的空間,發展的空間。


       
其空間可大可小,大到發展成一門學科,比如清代的溫病學,就是從《傷寒論》第六條發展的。


       
東漢末年,戰亂頻繁,瘟疫流行。《傷寒論》因此而誕生。當時的瘟疫多偏於寒,故寒邪的入侵成為該書的重點。


     
但是在第六條,張仲景指出,還有一種病,看起來象傷寒,但不是,叫做溫病。如果用傷寒之法治,就會加重,若一誤再誤就會死亡。但未詳盡論述亦未出示治法。


     
此後多少年,還有相當一部份人用治傷寒之法治溫病,造成很大的臨床失誤。於是先賢們前仆後繼地摸索溫病治法,探索溫病理論。直到清代中期,才完善了這門學科的理論體係和相應的治療方法,以及完備的方藥。其間經曆了一千多年。


     
也就是說,溫病學派是從《傷寒論》這部典著作上發展起來的。


     
《溫病條辨》是集溫病大成之作。其中的方藥有五分之一來自《傷寒論》。若算上加減方就更多了。而作者吳鞠通是讀《傷寒論》出來的,他"遠蹤乎仲景,近師承於葉氏"。仲景就是《傷寒論》作者張仲景。


       
經典著作不僅必讀而且要反複地讀,隨著臨床經驗的增加,每讀一遍都有新的體會,都能發掘出更深刻的東西。


       
閑雲創治早期感冒和流感的熱茶泡熱飯方法,就是在讀懂了麻黃湯、桂枝湯及其煎服法後,化裁出來的。(我將在下周寫出適應證和具體使用方法)。


       
《傷寒論》的厥陰病篇,被稱為"千古疑案",雖已討論數十年,至今尙未弄清。閑雲預言,厥陰病篇將和第六條一樣,發展成一門學科,到那時,過敏性疾病就有恰當的治療方法了。


       
中醫並不強調讀古代所有醫書,而是強調讀經典,中醫曆代著作,能以萬數計。而經典僅四部、有的把它放寬了,也不過八部。


     
讀經典與發展中醫是同向的,讀經非祟古,而是為了創新。
 
   
中醫精典必讀我己連發三篇,即1、 國際有識之士要與中醫接軌。2、 今後會不會出國學中醫?3、讀經典是為了創新。從三個方麵,結合自己的體會談了中醫精典必讀的理由。以此,暫告段落。在今後的博文中,很多地方將會折射出中醫精典的光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