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年年味

(2014-02-02 12:58:17) 下一個

國外的春節本沒有太多年味,出國這些年也習慣了。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過年”漸漸沒有了兒時那種強烈的期盼。兒時覺得隻有過年才有的好吃、好看、好玩,如今早已失去興趣;兒時覺得無比濃鬱的過年氣氛,如今也在逐年變淡。不知是因為生活越過越好,以前隻有春節才有的“稀奇”東西不再稀奇,還是自己的心態在變呢?可每每到了這個時刻,總是會無比 懷念小時候過年時的那些快樂。想想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們無從體會我們兒時的中國“年味”,不免感到小小的遺憾。所以想把我的春節記憶寫下和她們分享:


兒時的春節:


1.壓歲錢

每年外婆,舅舅,舅媽,姑姑,姑父都會給所有孩子壓歲錢。因為是孩子中最“乖”的一個,大人常常會悄悄多塞幾塊錢。已經不記得自己的壓歲錢是怎麽花的,大概多數時候是上交爸媽“保管”,可那份濃濃的親情卻牢牢的印在心裏。


2.穿新衣

女孩子都愛打扮,自然特別在乎自己新年的時候是否穿著一身可心的新衣裳。每年初一,外婆家的傳統是去鄉下上墳。至今還能憶起自己穿著一身新衣,走在鄉間的田埂上的心情。感覺女兒這一代再也不會對一件新衣有這樣的期盼和欣喜了。也許簡單的物質生活反而更易帶來簡單的快樂吧。


3.年夜飯

舅舅舅媽擅長烹飪,每次過年都是他倆主廚,外婆孃孃幫廚。一家十幾二十口熱熱鬧鬧在一起吃著一年最豐盛的一頓飯。小孩兒一桌,大人兩桌。香腸臘肉是必須的,外婆提前一兩個月就把這些醃製好了(每年吃臘味都吃得發膩,現在倒挺懷念這口),舅舅的糖醋排骨也是孩子們的最愛。菜式家常,年味卻濃。



4.看春晚

現在春晚越來越差,兒時的記憶裏春晚卻是一分一秒都不可錯過的必看。連放鞭炮錯過的節目都要重播補上。


5.放炮

喜歡放禮花,可惜好幾次不小心把太空服(記得那時羽絨服算奢侈,大多數人穿所謂的太空服)濺上小洞。



6.走親戚

吃飯,送禮,聊聊家長裏短,大人議論議論各家的娃。這大概是學習好的娃最得意的時候,也是學習差的娃最有壓力的時候。



今年大年三十是星期四,上班忙,也沒特別慶祝。好在周末和朋友一起熱鬧了一下,拾回一些年味。朋友為這頓年飯一定準備了好幾天,菜式相當豐富,美味可口,又寓意吉祥:

清蒸鱈魚 - 吉慶有餘!

黃豆燒豬蹄 - 步步高升,金榜題名!

蔥薑小甜蝦 - 彎彎順!

蛋黃焗蟹 - 橫財就手 !

烤熏鴨 - “鴨”與“甲”諧音,一甲一名即為狀元

三黃雞 - 雞即“吉”,大吉大利 !


照相技術有限,辜負了一桌好菜。

今年春晚太爛,就幹脆來個趙本山小品專輯。當然也沒忘了孩子們,每人一個小紅包,希望她們感受到一點我們所懷念的年味。每人28,取其諧音“兒發”,希望孩子們在馬年茁壯成長,學習更上一層樓!


順便分享幾張駿馬美圖,祝朋友們馬年一馬當先,馬到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obby41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提供的馬的照片。
就是第2張不喜歡,因為照片裏的馬被戴上胳口了。
我們喜歡的馬是自由奔騰一往無前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