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曾經是個夢

喜好繪畫音樂,也喜好曆史文學
正文

羅浮宮鎮館三寶

(2014-06-05 05:00:27) 下一個

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始建於1204年,曆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在盧浮宮裏麵,有三件價值連城的傳世之寶。分別是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這三件寶貝被稱為“盧浮宮三寶”。 

 

    一,阿弗洛狄忒,《米洛的維納斯》(Vénus de Milo)

    自雕像於1820年在希臘米洛斯島被發現以來,這尊古希臘女神雕像以其高貴優雅的體態及圍繞著她的謎團般的身世,令人為之傾倒。她應該是經常以半裸姿態出現的美之女神阿弗洛狄忒,還是米洛斯島上供奉的海之女神安菲特裏忒呢?

 

    一位神秘莫測的女神

    這尊雕像被神秘的光環所包圍。雕像失蹤的部分以及象征物的缺失都為重塑女神的姿態並辨別她的身份帶來了重重困難。象征物指傳統上與諸神形象相關聯的物品,以便能夠確認他們的身份。因而,一些研究學者設想這尊女神雕像原本手持弓箭,代表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其他研究學者則認為女神原本倚靠在一塊柱子上,或是把臂肘支在戰神阿瑞斯的肩膀上。然而,許多專家一致認同從雕塑半裸的描繪手法、形體的女性特征以及姿容豐韻,可判斷這尊雕像是愛與美之神阿弗洛狄忒。這也解釋了為何雕像享譽世界的名稱是《米洛斯的阿弗洛狄忒》(Aphrodite de Mélos),或《米洛的維納斯》(Vénus de Milo),維納斯是古羅馬人賦予女神阿弗洛狄忒的稱謂。雕像中的女神可能手持蘋果,隱喻阿弗洛狄忒與另外兩位女神相爭的上麵刻著“獻給最美之人”字樣的金蘋果,也可能持有一頂王冠或一麵顧影自賞的鏡子。但這尊雕像也可能是米洛島上供奉的海之女神安菲特裏忒。

 

    殘缺的傑作重見天日

    《米洛的維納斯》雕像是1820年於米洛斯島(在現代希臘語中稱為米洛)發現的,這座島嶼位於基克拉迪群島的西南方。雕像於被發現的次年作為禮物饋贈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八,隨後國王將其送給盧浮宮博物館。這件作品從此便聲名遠播。

雕像分幾個部分製作完成,各部分分別經過雕琢,並由垂直的大理石砌入部分(如胸以上、雙腿、左臂及左腳)拚接而成。這種方法在古希臘社會廣泛使用,尤其在公元前100年雕像的誕生之地基克拉迪群島。雕像的雙臂一直未能尋回。女神雕像原本戴有金屬佩飾,諸如手鐲、耳環、束發帶等,如今隻留下雕像身上用以固定首飾所穿的洞。此外,雕像可能曾覆以彩繪,但這些顏色今天已經消失殆盡。

  

盧浮宮三寶

                     藏品名稱:阿弗洛狄忒,《米洛的維納斯》

                     創作年代:公元前二世紀末期

                     發現地:米洛斯島,在現代希臘語中稱為米洛,位於希臘基克拉迪群島

                     藏品材質:帕洛斯島大理石

                     藏品高度:2.02米

                     1821年,德.日弗埃爾侯爵饋贈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八的禮物。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二,《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雕像(Victoire de Samothrace)

     雕像描繪了帶有羽翼的勝利女神,昂首挺立於戰船船首,立於薩莫色雷斯島的眾神聖地上。這尊雕像可能是羅德島的居民為紀念一場約在公元前二世紀初取得勝利的海戰,敬獻給眾神的祭品。

 

    具有紀念意義的雕像

    薩莫色雷斯島的萬神聖地是為供奉諸神之所,在希臘語中被稱為卡貝若,古希臘人用以祈求神靈保佑在海上遇險的船員,或祈求庇佑戰士取得勝利:將昂首挺立於船首的勝利女神尼凱祭獻給諸神,是古希臘人向眾天神表示敬意的虔誠行為。一些學者認為這尊雕像是羅德島人為了紀念一次具體的海戰勝利而敬獻給天神的。事實上,雕像所表現的戰船類型,以及船首和雕像底座所采用的灰色大理石產地,都使人推測這件作品可能在羅德島上雕刻完成。如果這尊雕像與羅德島的海戰勝利有關聯,那這場勝利可推定的年代為公元前二世紀,極有可能是公元前190年左右。

 

    希臘化時代的傑作

    《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雕像是希臘化時代雕刻藝術的傑作之一。這尊雕像由雙翼和左腿出斜線,輪廓構造呈現傾斜的姿態。雕塑家展示出衣裙褶襇處理的精湛技藝:寬大的長裙時而順滑地緊貼於肌膚,如真實般自然流動,時而迎風飄揚。女性的裸體在衣衫的覆蓋下呼之欲出,如同其它公元前五世紀末的作品一樣,采用的《沾濕的衣褶》之雕刻技法令雕像栩栩如生。

     偉岸並富有舞台效果的布局構造

    1863年,法國考古學者、時任外交官的查爾斯?尚帕佐,在地處希臘愛琴海東北麵、分隔希臘與土耳其的薩莫色雷斯小島上進行考古探掘時,意外發現了這尊非凡的雕塑。勝利女神(在希臘語中稱為尼凱Nikè)高展雙翼,翹首挺立於戰船船首,衣裙迎著猛烈的海風舒展舞動。女神高舉右手,傳遞勝利的捷報。這尊龐大的雕像曾立於在山丘山壁鑿出的聖龕中。這座雕像同時也矗立於萬神聖地上,這應該是一幕蔚為壯觀的景象,遠遠可見。聖龕中可能還建有一個水池,使得戰船似乎在其中航行。這個舞台效果極強的布局場景更有力地體現了雕塑的真實感。雕像的布局設計使人們的視線集中於其左側四分之三的位置,這也解釋了為何她的右側麵更為簡潔。

  

 盧浮宮三寶
 

                 藏品名稱:《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雕像(Victoire de Samothrace)

                 創作年代:約公元前190年

                 發現地:薩莫色雷斯島,愛琴海東北部的小島,希臘小亞細亞地區或羅德島

                 藏品材質:希臘戰船船身以拉爾多斯村的灰色大理石製成;女神雕像以帕洛斯島的大理石製

                           成雕像上部、手臂及雙翼分別單獨雕刻

                 藏品規格:3.28米

                 查爾斯.尚帕佐於1863年和1879年的考古遠征中發現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三,《蒙娜麗莎》(Mona Lisa)

    列奧納多.達芬奇很可能是在1503至1506年間在佛羅倫薩完成的這幅作品。本是為弗朗西斯科.戴爾.喬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之妻,麗莎?蓋拉爾迪尼(Lisa Gherardini)所作的肖像畫。喬孔多(Giocondo)這個姓名陰性化是喬孔達(Gioconda),也就是《蒙娜麗莎》在意大利語中的昵稱,或在法語中的昵稱(Joconde)。《蒙娜麗莎》可能並未送至委托人的手中:列奧納多?達芬奇似乎將其帶到法國。隨後這幅畫又成為了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收藏品,具體經過已不得而知。

 

   麗莎.蓋拉爾迪尼,戴爾.喬孔多之妻

  《蒙娜麗莎》的神秘麵紗始終未曾被世人揭開:人物的身份、畫作的委托、繪製的時間,甚至在何種情形下成為了法國王室的藏品,其中細節至今未有明證。對畫中人物身份最具可信度的猜測:佛羅倫薩的紡織品商人戴爾.喬孔多之妻,麗莎?蓋拉爾迪尼。這也是為什麽這幅畫以《蒙娜麗莎》(蒙娜一詞在意大利語中意為女士)之名而享譽全世界的原因。這幅肖像畫的創作很可能與發生在戴爾.喬孔多夫婦生活中的兩件事有關:1503年購買了一處私宅,或是1499年女兒夭折後,第二個兒子安得列(Andrea)於1502年12月降臨人世。蒙娜麗莎秀發上的輕紗有時被解讀為哀悼的象征,但實際上這是婦女嫻淑操守的常見標誌。並沒有任何一處衣著細節具有特別的象征和含義,其中包括裙袍的黃色衣袖、褶皺襯衫、精心圍在肩頭的披巾;與同時期繪畫作品中的衣飾相比,這幅畫中人物的著裝異常樸素。

 

   新穎的表現手法

   在《蒙娜麗莎》之前的繪畫作品中沒有一幅作品將整個人物的半身如此充分地展現於畫麵中,以純粹自然的姿勢完整地表現了胳膊和雙手。看至腰身部位,可以發現蒙娜麗莎坐在一張椅子上,左胳膊搭在扶手上;在她的身後我們可以看到一道欄杆,以及分列畫麵兩側的兩根小圓柱的一部分;這些細節說明蒙娜麗莎坐在涼廊(意大利建築中的一種帶簷露台)下。人物呈四分之三角度側坐、以風景為背景、以建築部件為框、雙手在近景處交叉,這種布局方式在十五世紀下半葉的佛蘭德繪畫中就已經出現了,但《蒙娜麗莎》將這種技藝發揮到了無與倫比的完美境界。這也是為什麽這幅傳世之作對十六世紀初的意大利肖像畫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標誌性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對“喬孔達”(gioconda)一詞中所含幸福之意的注解,這個詞在意大利語中即意為“幸福的”。這也是列奧納多這幅肖像畫的主旨動機。蒙娜麗莎微笑的臉龐從由兩部分交疊而成的背景中脫穎而出:在暖色調構成的下麵部分可以看到人類生活的痕跡,比如蜿蜒的道路和小橋;上麵部分虛構的景物則是一派岩石叢生、沼澤遍地的原始自然景觀。所有這些成就了這幅肖像作品所展現的理想之美。

 

盧浮宮三寶

 

                    藏品名稱:《蒙娜麗莎》

                    作者姓名:列奧納多..瑟皮耶羅.達芬奇,亦稱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

                              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郡芬奇,1519年逝世於法國昂布瓦斯)

                    創作年代:1503年—1506年間

                    藏品材質:木板油畫(楊樹木)

                    藏品規格:高:77厘米;寬:53厘米

                    弗朗索瓦一世1518年獲得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盧浮宮三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