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

平安是福,心靜是樂,修身養性,笑對一切。
正文

歲月流金 苦樂童年(1)

(2014-01-18 05:33:15) 下一個

童年, 天真無邪,無憂無慮,是歌,是夢...

對於絕大數新中國的60後而言,童年大都在貧困和極端的特殊的政治環境中渡過的,有點像今日的朝鮮,物質極端匱乏,但幼小的心靈便印有一顆紅太陽。那時媽媽最先教我識的字竟然不是我的名字而是毛主席萬歲!第一次所寫的毛主席萬歲,得到了爸爸的誇獎,五個大字歪歪扭扭,仍記憶猶新。第一次無意中手剪的天安門城樓依稀眼前。童年雖窮,爭當革命英雄,那具有時代氣息純真無邪的夢卻陪伴著很多年,至今難以忘懷。

我的童年是在東北吉林省一個小縣城渡過的。縣城不大,當時有三萬多人囗,整個縣城隻有兩座樓房,一座是縣政府招待所,另一座是電影院。所有人口都居住在簡陋原始的平房中,人均居住麵積不超過5平米。好一點的平房是磚瓦結構,差一點就是土坯房毛草房。平房中既沒有廁所和上下水係統,也沒有現代化的取緩設施。為了應對寒冷的冬天,絕大多數人家在睡房當中安裝了鐵爐子,燒煤取暖。少部分富裕人家會安裝土製的暖氣係統。盡管有簡易的取暖設備,但很多家庭無處購買足夠的冬天取暖用煤或無力支付這筆費用, 再加上房子沒有良好的保溫層,在嚴寒的冬天,屋內溫度也就是在三、四度左右,夜晚有時會低於零度,盆裏的水常常會結冰。冬天燒煤,關窗閉門,煤燃燒不充分產生一氧化碳,造成煤氣中毒,輕者頭暈目眩,重者喪命。此類悲劇每年冬在那座小縣城幾乎都會上演。寒冷是童年抹不掉的記憶。記憶最深的是左手得了凍創,肉都凍亂了,專心的痛,每年皆犯,直到上了初中才好。

當時國家以階級鬥爭為綱,物質極其匱乏,整個國家可以用缺糧少衣來概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糧食、肉、布全部憑票供給。無數的家庭的奮鬥的目標便是吃飽肚子,有衣服穿,有被子蓋。小縣是農業縣,主產玉米、高梁,大豆和水稻。我們家生活水準屬中等偏上,能吃飽肚子。勤勞的父母供養我們姐弟六人,除了精打細算國家定量供應的糧食外,每年都想方設法再從各種渠道買些玉米來補貼。家中主食以玉米和高梁為主,玉米麵大餅子,窩頭,碎玉米粥,構成了一日三餐的主旋律,偶爾的高粱米飯調濟就算改善了生活。至於說大米白麵隻有在過年過節或來客人時才能看到。

童年盼望最多的莫過於過年過節。一年到頭,隻有過年過節,才能吃上好吃的。說好吃的,其實食物品種少的可憐,遠非今日食品琳琅滿目。臨過節若幹天前就開始盼望節的到來,離過節還有幾天就開始不停地和哥哥姐姐們圍著媽媽年打探家裏準備買什麽好東西。這個時候,媽媽常常神密一笑,然後說猜猜看。無論猜中與否,媽媽都很少公布謎底。一般節日飽餐一頓媽媽精心籌劃很久的美食,戀戀不舍、茫然所失地告別節日,這樣的心情往往會持續好幾天,然後再滿懷憧憬地計算著時日,盼望下個節日的到來。

春節是童年翹首企盼的節日。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包餃子,吃凍梨,玩撲克牌, 貼對聯,立燈籠,看焰火,放鞭炮,挨家挨戶去拜年。一年365天,幾乎所有好吃好喝的都積攢到春節這幾天品嚐掉。粘火燒,黃糯米豆包、白麵豆包,白麵饅頭,白米飯,酸菜餡餃子,酸菜穿白肉燉粉絲外加飯後的凍梨都是童年垂涎欲滴的過年佳肴。那時,電視機還沒有走入家庭,更沒有什麽春晚。富裕一點的家庭有一部收音機已經很不錯了。除夕之夜,聽著收音機裏經常播放的《白毛女》,想著饑寒交迫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真覺得新中國兒童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兒童啊!

春節給了幼小的我無盡的歡樂。五六歲的我曾充滿稚氣的問媽媽,為什麽我們不能天天過年?媽媽就繪聲繪色地紿我講了瞎創王過年的故事。從前有個瞎創王,率兵攻占了北京城,當了皇帝,按照天意,他有十八年的皇帝命。進了北京城,正趕上過年,家家張燈結彩,吃著年貨。他從未體驗過年如此之好,於是他就宣布天天過年。與他的大臣們天天花天酒地,歌舞笙平,吃盡了所有從老百姓征來的山珍海味,這樣連續過了十八天,也就是過了十八個年,天下百姓十八年的東西都被他和他的臣子們十八天吃光了,所以他的皇帝命就壽終正寢了。如果象他一樣,我們天天過年,我們就隻能活幾十天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芍藥花開 回複 悄悄話 同為60後,也剛於今年開始寫博客,才寫了一篇關於凍瘡的。一直以為東北人冬天很幸福,因為90年代去過沈陽,屋裏很暖和,原來70年代大家一樣的,抱歉自以為是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