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命運三部四章 創業之二 養雞和開旅館

(2014-10-02 17:12:07) 下一個

   治成回四川後,我們一下子沒有了外塊收入,光靠工資就覺得生活緊張。我又胡思亂想計劃再幹個體,但是不知道幹什麽好。這時奎屯麵粉廠建了一個飼料廠,廣告上說保證供給奎屯地區飼養戶合格的飼料。我就想起伊犁的養雞萬元戶,就想利用我的副房養雞。方案提出後,沒有得到老婆的同意,但是在我不斷的遊說下她終於動心了,我們決定養雞。這年冬天,我在電廠購進一部分低價8號鉛絲,又在物資局購進一部分,請電廠我的好朋友氣焊工高師傅利用星期天在我們家焊接現代化的雞籠。我出圖,他和我換著焊,我們倆整整焊了三星期才焊好十組雞籠,兩層結構,共二十個籠子,每個籠子可養五隻雞,可以養一百隻大雞。83來開春,我們買了幾百隻雞蛋,放在正房的廚房間孵育,不出30天,就孵出了小雞。然後我們把它們轉到副房的小房內飼養。當小雞長到兩個月後,我們把裏麵的公雞處理掉,自己吃了一部分,賣掉一部分,就把大母雞遷移到做好的小籠中。到六月,就開始下蛋。那時我們每天可以收幾十隻蛋。幾天就可以出賣一批蛋。可是世事難料,麵粉廠的飼料分廠,由於經營不善倒閉,我們的飼料供應發生困難,怎麽辦?我們隻好出售部分母雞,以解決飼料不足的難題。到八月份,我們隻剩下六十來隻母雞了。這幾隻母雞都是很能下蛋的好雞種,我們實在舍不得賣掉,就維持著。那時正逢我的兩個孩子放暑假,我愛人已經多年沒有回老家四川了,我們就決定回一次四川老家,一方麵探親,一方麵旅遊,以休息一下我們多年辛苦疲勞的心身。我們作這個決定也有一定的顧慮,就是留下那麽多的雞,加上兩個孩子還沒有成年,能放心嗎?但是孩子們知道我們想回家探親的信息後就主動動員我們,老大說:“這有什麽不放心的,我們兄弟倆都十幾歲了,(一個十五歲,一個十三歲)不就是作三頓飯嗎,我們從小就會;還有喂幾隻雞,這活也不難,在電廠時我們就會,我們還特別喜歡撿雞蛋呢!”老二也表示沒有問題,說:“我和哥哥保證不讓雞子俄到。”在這種情況下,我和老婆毅然決定探親,就是要快去快回,不給孩子們造成很多的負擔。1983年夏天,是我老婆來新疆十六年後第一次回四川老家探親,過去不是沒有時間就是沒有足夠的錢。這是值得紀念的日子,是在倆孩子的支持下得以實現的。我到今天,仍然非常感謝我的孩子。想想現在的孩子,上大學了還要父母的照應,很多女孩子,結了婚還不會燒飯,真有天壤之別。我和妻本著快去快回的精神,先到四川,拜訪了兄弟姐妹,還拜訪了妻父母的墳墓,實際上算不得是墳墓,隻是一堆記憶中的土堆。在一片田裏擺上祭品,燒上香,再放點鞭炮,就算盡了我們作晚輩的心願。在作完了這一切後,和兄弟姐妹們在一起吃了頓飯,照了次相,就算完成這次探親任務。接著買車票到重慶,在重慶呆了一天,觀看了市容,然後坐船沿長江經過三峽到武漢,在武漢也隻呆了半天,隻到武漢起義展覽館去看了看,然後坐火車到北京,在北京隻呆了兩天,參觀了天安門,古宮,和天安門周圍的紀念館,又玩了王府井和西單,連長城和十三陵都沒有去,就買票去上海。在上海沒有停留立即去杭州,在杭州呆了兩天,回上海再呆兩天,就回新疆了。就是這樣,前前後後也用了二十來天。這是在當年,現在根本吃不消。雖然短短二十來天的旅遊,也使我們得到相當的滿足。尤其是看望了多年沒有見麵的兄弟姐妹,看望了名義上的父母親墳墓,盡了自己當晚輩的道義,平了自己的心願,也算對自己有個交代。而且旅遊了著名的三峽和北京杭州等名勝古跡,這在當時的老百姓中也算是少有的享受。

   八月中旬我們回到新疆,兩個孩子看到我們回來,高興的不得了。這二十多天也實在把他們累壞了,他們瘦了,他們養的雞由於照料的不很理想,也不怎麽下蛋,但是還好,就是雞毛差點掉光,光禿禿的雞也別有風味,我們看了也好笑。不過兒子們都健康,沒出事,就算幸運了。就是這樣,我還是非常感謝我的兩個孩子。為了恢複正常的生活,我們回來後,就把剩餘的雞通通低價出售。這次養雞,雖然沒有掙上很多錢,也沒有虧本。

  83年下半年,我們除了正常上班,沒有幹任何事,到了84年初,我們的心又不安分了,就決定再幹縫紉,吸收上次的經驗,我們這次自己辦個體執照.我愛人退休已經三年多,我們估計棉紡廠也不會說什麽話來阻擋。但是我愛人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能支持這樣繁重的個體勞動的,所以我們又想把她二姐的女兒接出來。我們和二姐商量,她同意了,說她二女在家無事幹,她聽說三姐的兒子治成通過向我們學縫紉掙了不少錢,她也想讓她女兒出來學縫紉。我們同意了,不過我們不知道她女兒患有顛痂病,智力也有問題。這年開春後,我們就把二姐的二女小燕接出來。小燕長的倒蠻漂亮,來了後幹活也很把急,隻是學縫紉學的很慢,所以我們的收入就不如和治成一起時多,而且更辛苦。掙的錢一大部分還要消費在小燕身上,覺得沒有勁頭。到87年秋天,加上我老二要考大學功課很緊,怕影響了老二考大學,所以決定停止個體勞動。想不到這中間發生一件難繞的糾紛,也一直是我心中的痛。就是我們不想幹個體了,可是小燕不願離開我們。我們就給她找了個對象,是我局設計院小劉介紹的,是一位農七師工程隊的轉業軍人,長的也可以,他們雙雙都沒有意見,就商量著要結婚。我們原來想小燕結婚後會搬到男方,有她丈夫幫助可以繼續幹縫紉,在當時收入也不會很差。誰想到那男方是個貪得無厭的人,得了老婆後竟鼓動小燕要我們買的商用房作嫁妝陪嫁。要在我們那個房子開縫紉鋪。我們當然不同意,小燕也就不同意離開我們家,賴在我們家吵得不亦樂乎。嚴重地影響了我老二的學習。當時我們真的很生氣,我們教會了她裁縫,幫助她找來對象,還給她留下不少錢,給她從頭到腳買了全部行頭,她居然這樣對待我們,賴在我們家幫她丈夫勒索我們花五千多元買的商用房。(那時五千多元是一個天文數字,可以買一輛小汽車)。我們氣的沒辦法,就寫信給她在伊犁的姐姐國華,(也是我們把她接到新疆的,後來嫁給伊犁一個專業戶,發了大財,)叫她來奎屯把她妹妹接走。她姐姐接到信後立即來奎屯,小燕那個心狠的丈夫知道要不了我們的商用房後,就提出要和小燕離婚。好歹國華在這裏,就幫助小燕離了婚,然後帶小燕去了伊犁,我們家總算平靜下來。後來,聽說國華也經不住小燕的纏繞,就把小燕帶回四川,後來小燕在四川又找了個對象結婚,以此了事。

 

 

 

 

 

   八五年未,我們城建局為了配合奎屯市個體經濟的發展需要,在奎屯最熱鬧的地方團結南路奎屯商場的附近蓋兩排個體商場。是一磚到頂的平房,每個單位有五十多平米,一共48個單位。因為我在城建局工作,所以率先知道這個項目。工程開工後就開始預售,很快就有人搶。我當時還在猶豫,買還是不買,因為我們局沒有一個人買,就是我們局基層也沒有人買。我就去和路燈班的塗永福商量,他的兒子也在幹幹體,我問他買不買,他也在猶豫,因為價錢很貴,要五千多元。我們正在猶豫,聽負責這個項目的同事告訴我,這個項目賣的很快,我們倆就動了心,就都決定買。這也是我們局係統唯一買的兩家,買了這座奎屯第一次修建的個體商用房。到88年竣工後,我們去接收了這座房子,質量還是很好的。但是當時我沒有用,塗永福卻馬上派上了用場,他把他兒子開的電器修理部開到了那房子裏,後來生意就比原來好。我們當時還在幹縫紉,因為當時的縫紉都是擺攤,就沒有想到利用我們買的房子開服裝店。但是房子不能空在那裏,我們就決定出租,在867月到888月,我們共收入租金六千多元,平均每月230元,比我們幹個體收入要少的多,但是比我們倆的工資收入要高的多。已經收回我們當初的投資。從此,我們認識了資本的力量。自從879月我們停止幹個體以後,我們過著十分舒服的生活。我除了上班沒有其他的事,老婆則除了料理生活外,我們早上都參加在政府廣場前麵的晨練,打太極拳,跳交誼舞。晚上除了看電視外,有時也參加在青年公園舉行的交誼舞會,心情特別順暢,身體也好多了。

  888月,當我得知老二也考上全國名牌大學以後,我的心情進一步放鬆,加上我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當時放著我們自己的商用房讓他人掙錢真有點不情願。所以我們想利用那房子再掙點錢。因為家裏有兩位大學生需要開銷,光靠工資完全不夠,而且那時我老婆的退休工資很低,隻有三十多元,原來掙來的錢沒有增加,花一天少一天。和老婆商量後,就決定再幹幾年個體。但是幹什麽好還得考察。我們那幾天都在我們那個個體市場跑,觀察什麽樣的生意比較適合我們幹。看來看去,在那條商業街上開的最多的是餐館和旅館,看起來開餐館掙的錢要比開旅館多,但是我們沒有條件開餐館。開餐館需要全家全心全意地投入,而且必須有一位信得過的廚師。而我們不具備,我們隻有我老婆一個人,我要上班而且工作還忙,抽不開身。開旅館則不需要很多人,隻要把旅館布置的舒服清潔,讓人住的舒心,就會有客人來住。我們把這個決定寫信告訴倆孩子,他們也都支持,老大還建議旅館取名叫惠康,和英文 WELCOME 同音,英文WELCOME 是歡迎的意思,中文惠康則是實惠和康樂的意思,無論中文英文都有它特定的含義,我們大家都覺得很好,就取了惠康的名稱。我們去工商局登記,他們也說好。我們的旅館終於在十月開張。當然,在這以前,我們作了大量的工作,譬如到烏魯木齊采購鐵床,買棉被床單枕頭等,作廣告燈箱,粉刷裝修等,尤其是設計改造原來的取暖設備,我們依照暖空氣上升的原理設計了超低暖爐和暖氣管道圍繞牆腳再通到原來的通天煙囪上,這樣,高差大,暖空氣從地麵上升的吸引力也大,提高了熱利用率,大大地節省了用煤。後來實踐證明我們這個設計是非常合理的。還有,我們在烏魯木齊買的是雙人高低床,買來後我們把它鋸開成了兩張單人床。在人少的時候,擺單人床,人多的時候,把另一張床架在單人床上麵用銷固定就成了一張雙人床,可以多接待客人一倍。後來,我們隨大流在我們房子後麵又接了一間十四平米的房間。這樣我們的旅館就有65平米。前麵的大房子擺十張單人床,人多的時候就變成二十張床。後麵的小房子作為貴客房,擺兩張床。這樣我們最多的時候可以接二十四位客人,實際上在農民工回鄉或者農民工來新疆的高峰時期,我們最多可以接三十位農民工,他們不願意多花錢,願意倆人擠一個鋪。

  開旅館的時候,正好老婆大姐的兒子來奎屯打工,我們就請他幫忙晚上看旅館值班,給他發工資(因為他白天打工晚上沒有事,就可以給我們看旅館。一方麵也解決他的住宿問題。)我老婆則每天去火車站和汽車站接客‘因為我老婆接客能力比當時那條街上旅館的接客人強,,我們旅館的住宿客人就比那些比我們開業早的旅館多,引起他們的嫉妒。曾經有幾次,為了接客人和我們爭吵。有一次,我們鄰居的旅館,還來到我們的旅館裏麵來搶客人。這個時候,就由客人說了算。大多數客人還是願意住我們旅館的,因為我們旅館比他們那些旅館幹淨衛生,空氣也好的多,還比他們旅館暖和。

   我們的旅館可以說生意興隆,財源滾滾。但是人也很累,我老婆為了接客,有時候到半夜還沒有回家,因為旅館客人還沒有接滿,她就在車站一直等,尤其在冬天,寒風凜冽,零下幾十度,那個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到了906月,我的大兒子已大學畢業要找工作,正好我們局裏有一名公費度假的名額落到我頭上,是去青島度假,可以帶愛人,不過愛人要自己出錢。我當然毫不猶豫帶老婆去度假,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為了這個機會,也為了幫助兒子在北京找工作,我們的旅館向工商局申請停業經營。當然這有點可惜,但是我們也不心疼。因為我們終究有一天要停止我們的個體經營,我們有工資收入,兒子們也都有前程,我們已經沒有後顧之憂。錢掙的再多也是沒有止境的,而且這種小本生意沒有發大財的可能,兒子們也勸我們要歇氣了,我們就停業了。歇業後,我們把我們的商用房再出租給他人開飯館,每月的租金都有500元。到93年我們南遷回上海時,我們把86年用5千元買的商用房在93年以五萬元出售,八年之間房價漲了十倍。

  從81年到90年間,我們斷斷續續幹個體加起來大概不到七年,除了836個月養雞沒有掙多少錢外,其餘的六年多掙了36萬多,早就超過當年的所謂萬元戶。平均每月收入420元,最差的是養雞六個月,基本上不掙錢,最好的是開旅館,最好的時候每月掙近千元。這一切說明,靠勞力是掙不到多少錢的,要掙錢除了勞力外,資本,機會和環境都是重要的因素。

  這幾年的個體勞動,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生命中最發光的幾年。通過這幾年的勞動,我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也給我們家庭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要不是這幾年的個體收入,我那裏有那麽多的錢來支持兩個孩子上大學,更不要說出國留學,和我們自己南遷上海買房和生活費用。經濟是一切的基礎千真萬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巫山疑雲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我期待著。我想我比您的孩子大概要大五六嵗吧,但我們都走過那個年代。您的回憶錄對我來説(一定也跟對您的孩子一樣)是那麽地親切。我尤其喜歡的是您寫得那麽真實,沒有誇張或者情緒化,我覺得您應該出版,讓人們知道那個年代普通中國人的生活。
天金四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巫山疑雲' 的評論 : 謝謝你的繼續關注,我想你可能和我孩子是同一年代的學子,也可能出國的時間也差不多,下篇文章是講我兩個孩子的事,可能你有興趣。
巫山疑雲 回複 悄悄話 最近出門了,沒有上文學城,今天一下子看到您的好幾個新貼,非常高興。您寫的這一段時間,是我開始工作和成家的時期。讀著您的生動有趣的回憶,我自己的往日的記憶也一下子都回來了,充滿了快樂和辛酸。歲月、人生,說不完道不盡,我隻想說,謝謝您的回憶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