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命運 三部第二章 我的公務員生涯(一)

(2014-09-19 17:35:15) 下一個

   我來到城建局報到後,穆局長讓我管理全局的機械設備。同時由於我來自電廠,又把全  78年秋我調到城建局時,局機關隻有十三位同事。他們是付局長兼黨組書記穆風鳴;付局長張福培;會計魏玲;出納顧喜科;計劃統計王永法;城市規劃組組長陳振東;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係,因為是右派,分到新疆)規劃員丁紅軍,錢藝勝(自治區建設廳城市規劃培訓班結業);園林技術員周蘭風(北京知青,畢業於兵團農學院園林係,);市政道路技術員鄭富國(初中畢業生);測量員楊某和李某(都畢業於奎屯中學高中部);電氣規劃員杜學夫(畢業於浙江省電力學校)。屬正科級編製。辦公室隻有三間不到十二平米的平房,下屬市政公司,園林處,自來水公司,公共汽車公司等四個單位。年城市建設費用隻有30萬元,由自治區建設廳撥劃到我市。我93年離開城建局時,我們局已經上升為處(縣)級編製。局機關有52名員工,其中公務員編製有八個名額(我也是這八位名額之一)其餘為事業編製。有一名正局長,三名付局長,一名黨委書記。下設政工科,總務科,計財科,規劃室(我離開後升格為城市規劃局),環保辦公室(93年升格為環保局),綠化辦公室,建築質量檢測處,市政公用科,城市檔案館,等九個科室。下屬市政工程隊,(後升格為市政工程公司),市政工程養護處,園林處(後升格為園林局),建築設計院,奎屯市建築工程公司,環境保護監測處(後升格為環境保護局)建築質量監督站,房屋管理處(後升格為房管局),自來水公司,公共汽車公司,液化氣公司,汙水處理廠,公共交通管理處,市容整頓檢查站(即市容警察),等十四個基層單位。辦公室有一整座豪華的四層大樓。一;樓是環境保護監測處,二樓是城建局機關辦公室,三樓是建築設計院,四樓是城市檔案館。另外還有幾處辦公室在樓外麵,一年的城市建設費用有近千萬。短短的十五年,變化之大夷非所想。這也從側麵反映了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國家的變化。

市的路燈交給我管理。當時全市的路燈由機關直接管理,設一個路燈班,有四名職工,由推薦我進城建局的塗用富任班長。一共隻有四條線路:為烏魯木齊東路,西路,團結路,伊犁路,約兩百來盞燈,由人工控製開燈關燈。我進局後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來奎屯市的路燈由人工控製改為由時間繼電器電子控製全市路燈的開關。接著製定了城建局機械設備管理條例,把全局的機械設備建立設備檔案。當時我局的機械設備不多,隻有市政工程隊,公共汽車公司,自來水公司和園林處有少量,所以管理起來比較簡單。而且像公共汽車公司,自來水公司,它們原來就有一套管理係統,用不著我操心。這樣我剛來局時,工作量並不是很大。到十月底,王永發同誌調回家鄉無錫工作,穆局長就把王分管的計劃統計工作也交給我。當時正值年底,有好多年報要上報,我一下子多了這麽多工作,又沒有這方麵的學曆和工作經驗,有點吃不消。好歹王永發很配合,走時教我很多這方麵的知識,又把去年的報表給我看,供我參考,在王永發的幫助下,我終於順利地完成第一次統計年報任務,送給穆局長審核後,報到市統計局和自治區建設廳。

  第二年開春,自治區建設廳召開一年一度的城市建設工作會議。指定各市的市領導一名,建設局第一把手和建設局的統計負責人參加。我們市就由負責城建的徐付市長帶領穆局長和我參加。這次會議十分重要,因為這是一年一度的城市建設資金分配會,各市領導都會在會上爭先恐後地數說自己的成績,來年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難,爭取更多的撥款(那時各市的城市建設資金是由自治區建設廳掌握,分配。一直到八四年,才改為由各市自籌,即全國開征城市建設附加稅,稅率是全市工商所得稅的7%。從那時開始,我們市的日子就好過多了,因為我們市當時的工商稅在自治區縣級市中,是最高的,是當時全國百強縣之一。)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省一級的政府工作會議,覺得特別興奮,我被分配到建設廳綜合處主持的統計年報評審會小組;徐付市長和穆局長則參加由廳長和綜合計財處主持的城市建設綜合工作會,最後兩個組合並召開總結會。由廳長和綜合處王處長總結去年的工作和今年的任務。這個會開了一星期,我們住在南門體育館邊上的四星級體育賓館。領導們住進帶套房的房間,我們一般工作人員住兩人房,和我住在一起的是伊寧市建設局的老統計吳,他已經多次參加這樣的會議,所以不覺得有什麽了不起。我可是激動不已,這是我平生第一次住這樣好的房間。地麵木地板上還鋪著地毯,牆上貼著有圖樣的壁紙,床是鋼絲彈簧床,睡在上麵軟乎乎的,實在愜意。對比我家那個土地麵土牆和木板床,真有天壤之別。我好像劉佬佬進大觀園那樣新奇。更使我稀奇的是會議室頂上的那個水晶吊燈,豔光四射,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見識。我們在賓館飯廳就餐。早餐是六冷菜,饅頭,稀飯或牛奶豆漿,中餐和晚餐都是八炒菜和一湯。所有這些都是我有生之年還沒有享受過的,所以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在這次會議中,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尤其是自治區建設廳的朋友例如俞一鳴,劉翔東(後來提升為建設廳計財處處長)。他們在我以後的生活中,提供了不少幫助。從這以後,每年開春,都要開一次這樣的會議,在我擔任計劃統計期間,我都參加。但是以後我就沒有當時的興奮和稀奇了。不過我參加過一次全國城市建設工作會議倒值得一提。因為我多次在城市建設統計年報中獲得建設廳的表揚和獎勵,84年城市建設全國統計年報會議,建設廳邀請兩名縣級建設局統計人員參加全國會議作為獎勵,我和喀什市的統計員應邀參加。會議在江西廬山召開,時間是四月,正當春光明媚的時節。我公費上了盧山,因為我沒有資格坐飛機,隻能坐火車,所以我報到時會議已經開始。全國的會議縣級市的代表根本沒有事情可幹,隻是陪坐,聽首長講話,更多的時間是娛樂和遊覽。我們住在小鎮牯嶺,幾乎跑遍了盧山有名的景點,什麽仙人洞,含鄱口,白鹿洞,花經,美廬蔣介石住處,廬山會議廳等。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廬山會議廳,是當年廬山會議開會的地方。我本以為黨中央開會的地方,一定是富麗堂皇,想不到是如此簡陋的場所。會議廳正廳有大概五百來平米,和我蓋的電廠食堂差不多大小。裏麵的座位是木頭椅子,主席台也一樣,在前廳裏,全文展列了彭德懷的萬言書。我仔細地瀏覽了萬言書全文,覺得寫的又真切又深情,裏麵飽含了彭德懷對領袖毛主席的尊敬和對人民的關切。想不到連這樣的文章都會被打成反黨。可見那時毛是一點也不能容忍不同意見的。    在廬山我上了一次當,就是我每到一個風景點,都要去拍照留念,因為那時我還沒有照相機,隻能讓風景點的所謂照相點去照,他們裝模作樣的比劃,給我們這些顧客這樣照那樣照,然後收取高昂的費用。裝模作樣地給我們開發票,在發票上寫上郵寄的地址,答應我們一星期內可以寄到我們單位,可是我回新疆後,幾個月也沒有收到照片,才知道是上當受騙了。

  時間到了79年,國家要恢複技術職稱,有學曆的自然按國家有關規定晉升,沒有學曆的要經過考試,然後按成績晉升。奎屯市成立了職稱考核辦公室,我們機械電氣組組長是工交局的工程師劉承時(他解放前就是工程師)。我沒有學曆,真懊悔63年在電廠時我沒有把北京水利水電學院的函授課程堅持下來。(61年我和政委一起參加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函授學習,63年因為電廠擴建工程很忙,我們倆都沒有堅持,我那時已經念完了兩年最難的基礎課。)但是懊悔也沒有用,沒有學曆必須參加考試,我於是投入緊張的複習。我要考數理化和機械設計,隻有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但到考試時我並不擔心,因為我的基礎知識很紮實。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考試題目極其簡單,我一會兒就考完了,一個月後公布職稱評議結果,我越過技術員這一階梯直接評為助理工程師。有學曆的可以直接評為助理工程師,通過考試可以晉升為工程師。

   到80年我們機關已經增加到二十幾人,我們的生活又緊張又充實,每個人都負擔一定的職責,不像現在那樣人浮於事。我除了主管全局機械設備和路燈外,主要的工作是計劃統計和部分電氣工程的預算審核。所以每天要跑基層單位,和基層的領導和幹部建立了友好關係。我們局最忙的部門就算管規劃的幾位同事,辦公室裏整天吵吵嚷嚷的,扯皮的事不斷,還有管測量的同事,因為建築紅線出來後,就要他們去測量放線,整個奎屯市政府機關就算我們局最忙。但是,我們並不覺得吃虧,我們看著城市在我們手中快速地成長,一個個工程先繼開工,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我們心中也充滿成就感。那一年夏天,我們局的經費看來有所富裕,為了改善我們的居住條件,局裏決定蓋一幢住宅,六個單元,每個單元有50平米,這在當時已經是很好的了,房子還沒蓋好,已經有很多人申請。我因為還住在電廠,自然也在申請之列。那時的房子基礎是紅磚,牆是土塊壘起來的,然後抹上石灰漿,隻有房頂上用瓦鋪蓋,地麵還鋪上磚,已經是非常不錯了。(當時的職工住宅都沒有瓦頂,隻有草泥,土地麵。)這樣的房子蓋的很快,從決定蓋到蓋好,不到兩個月時間,但是蓋好後卻遇到難題,即僧多粥少分配成問題。於是局黨組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按困難程度,工齡,和職稱定下分配原則評分,分數最高的六人可以入住。但是後來分配的結果也不是完全按評分的高低,我們局的汽車駕駛員也分到了。因為局長他們對駕駛員有特殊的需要。我以有職稱,也困難,所以也分到了。最後得到房子的六個人從東到西是黃昌煕,鄭福國,駕駛員徐光輝,顧喜科,杜學夫和我。得知自己分到房子,那個高興勁無法用語言形容。我們全家投入全部業餘時間為提高房子的使用價值和居住環境而努力。我和老婆每天下班後就在電廠老家前麵的空地打土塊,連未成年的孩子也和我們一起勞動。經過十來天的幸勞,我們終於完成大約五千多可以用來建小院的土塊。然後請園林處或市政工程隊的拖拉機拉到新房前麵。又去園林處買了十根可以做大梁的木頭和一些木板,做成門窗,準備在自己的正房前麵蓋副房。因為根據當時的規劃要求,每幢住宅前麵有25米寬界隔空地,除去六米寬作消防通道後還有19米可以用來建自己的小院。我規劃了自己的小院,用6.5米寬建可以住人的副房,剩下的125米建可以種樹和花的庭院。原來電廠外線班同事知道了我要搬新家,都過來幫忙。除搬家外,還幫助我們蓋小院,我當大工,兼設計,老婆則忙著做飯和準備水果飲料招待客人。外線班的十幾位同事,個個都是身強力壯的小夥子,隻用一天時間,就蓋好了付房和庭院圍牆。我記得最深刻的是我調離電廠後才調到外線班的薑某,他是奎屯州醫院有名的薑醫生的兒子,和我素未平生,可是幹活非常賣力,從始至終都擔任和泥巴的累活,我真的很感動。房子蓋好後已經天很黑了,我請他們吃飯,和他們聊天,雖然是筋疲力盡,心中卻充滿幸福,也充滿了對自己原來同事的感激之情。接著幾天,我又忙著收尾工程,和老婆和孩子們一起,從設計隊借來一輛板車到處找磚頭,鋪好自己蓋的副房地麵和小院的道路,留下兩處各70多平米的空地,我們在上麵種上兩棵李子樹和兩顆葡萄樹,還有一些花,把我們的小院打扮的分外美麗。在這一切都完工後,我們看著自己的新房,越看越喜歡,越看越滿意,就是我們自己蓋的副房,也比我們原來在電廠的房子好幾倍。我們心裏想,我們可以在這裏住一輩子了,想不到幾年以後,我們又搬上了樓房,那是奎屯第一批職工住宅樓。我們搬到新家後,我的兩個孩子都轉學到市中心讀書。那時大兒子已經上初中,因為中學是分地域就學的,大兒子無法轉到奎屯最好的中學一中上學,隻好轉到三中,每天騎自行車上學,好歹83年他考上了奎屯一中高中部。二兒子倒很幸運,當時就轉學到奎屯最好的小學奎屯一小上學。

  從78年秋我調到城建局到81年秋我住上新房子,短短三年,我們家的生活發生巨大改善,這不能不說明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帶給全國人民的幸福,那個時候,人民心裏充滿了滿足,也充滿希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天金四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巫山疑雲' 的評論 : 我寫的很慢,對不起你了,知道你一直在看我的博文,很感謝。
巫山疑雲 回複 悄悄話 又讀到您的新作了,真高興!寫得那麽真實和樸實,非常愛讀,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