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神聖無花果之種》(The Seed of the Sacred Fig)
又有一部伊朗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 《神聖無花果之種》。伊朗人才濟濟,前有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他的《分居風暴》(A Separation)和《新居風暴》(The Salesman )分別是2011與2016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主,後有自編自導《神聖無花果之種》的穆罕默德·拉索洛夫 (Mohammad Rasoulof):拉索洛夫很直白,經常以作品控訴當權者的霸道與殘酷。
批評政府 導演遭判刑
就是因為拉索洛夫敢對外批評政府,所以被宗教立國的法律懲罰。《神聖無花果之種》2024年在第77屆坎城影展奪得評審團特別獎後,拉索洛夫被判處8年監禁,並處以鞭刑、罰款和沒收財產。拉索洛夫與部分劇組,由伊朗長途跋涉28天,逃到德國領事館。此片是代表德國參賽奧斯卡的。
劇中主要人物有四個:爸爸伊曼(Iman,Missagh Zareh飾)、媽媽納吉梅(Najmeh,Soheila Golestani 飾)、長女蕾茲萬(Rezvan,Mahsa Rostami飾)、以及次女薩娜(Sana,Setareh Maleki飾)。小康之家剛剛喜獲老爸將要升遷的消息,他們會搬到更大的房子,收入也將增加。
代價是伊曼接令作審訊官,宣判叛亂分子死刑。伊曼頭天上任,就必須簽下名單。奉公守法的伊曼在威脅利誘下,想到自己從窮困奮鬥的背景,決定違背良心。太太納吉梅早先支持丈夫,為他辯護。認為背叛的老百姓居心叵測,隻會造成社會動亂。兩個女兒剛好成長到能夠獨立思考,一場家庭內訌就此開始。
演媽媽的Soheila Golestani:她因為演此片也遇到麻煩,如今被禁止出境。此片這麼招惹,乃因為它揭露了伊朗苛政,在2022 年老百姓舉行的「婦女、生命、自由」抗議活動裡的暴行。導火線是一位22 歲的女子阿米尼 (Mahsa Amini) ,因為沒正確佩戴頭巾,而被宗教道德警察毆打,在拘留期間死亡,而引發了這場浪潮。兩個女兒的朋友被官方打傷而暫居家中,離開以後卻不知所蹤。很明顯地代表阿米尼的厄運。
四名演員的張力很飽滿,演技非常說服觀眾。尤其劇情的高潮,在老爸發現上司發給他的手槍失蹤以後。伊曼的任務極危險,所以必須持備手槍自衛,丟失手槍的製裁很嚴峻。伊曼在慌亂之中暴露了原形,他把家屬當作偷槍的內賊,將最親密的三個弱勢女子強壓在威權之下。
編劇微妙 用細膩暗喻
全片幾乎無光,故事進展都發生在暗黑之間。拉索洛夫編的劇本,有幾處相當微妙。比方夫妻同床對談,當然不演肉慾;然而他的安排,「踰矩」了其他伊朗片。夫妻鬧矛盾當兒,納吉梅聽見伊曼在床上說:「到這兒來。」她次晨在廚房忙乎,快活的表情不言可喻。納吉梅替伊曼刮鬚剃鬍的進程很細膩,遺憾伊曼「革麵」後,並未「洗心」,反而像個精刮的納粹,這是拉索洛夫的另一種暗示。
也許拉索洛夫對政府挾著私怨,由於移情作用,尾戲變成三打一的偵探驚悚片 - 公報私仇來懲治壞蛋,片前的優點被打散了。非常可惜!不過伊朗現今的最高領袖,是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 的接班人 - 阿亞圖拉·阿裏·哈梅內伊(Ali Khamenei)。「何」規「哈」隨。伊朗百姓對社會自由、經濟困境和政府腐敗的不滿繼續升高。尤其是年輕人,對更開放的社會和經濟有強烈需求。累積了幾十年,引發多次大規模抗議行動。拉索洛夫的埋怨其來有自。
西方霸權 改變伊朗命運
1951年時,伊朗政壇出現過熠熠之星 - 穆罕默德·摩薩台(Mohammad Mossadegh,1882 - 1967)。他年輕時在巴黎讀到法律博士,懷有抱負從西方回國,並受到民眾支持。他當時推動的石油國有化政策,被控製伊朗石油的英國視為眼中釘。於是中央情報局(CIA)和英國情報機構(MI6)策劃了1953年的“亞賽之作”(代號Operation Ajax)政變,再重新扶持了伊朗的國王 - 巴勒維(Shah Mohammad Reza Pahlavi)。
巴勒維又被扳倒,換何梅尼上台。西方國家總去他地謀權奪利。伊朗就是明顯的例子,就算不代表官方的有識之士,在文化上認同伊朗民情,但是資本主義和殖民霸道,往往又毀滅了設下的善意。這些都令人揣想:如果70年前摩薩台成功執政,伊朗的今天會如何?
世界周刊2/16/2025 P.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