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往事如風 - 憶家鄉小吃

(2013-12-14 13:58:09) 下一個

看到下麵的上海小吃貼,好像時空穿越,又回到了小時候吃喝玩樂的幸福時光。

早飯通常是大餅,油條,豆漿,還有生煎。油條是滾燙燙的,可以用一根筷子串著拿回來。大餅分甜大餅和鹹大餅,我通常隻吃甜大餅的。學校考試前,爸爸媽媽照理回叫我吃一根油條,兩隻大餅,寓意考100分,我是更喜歡油條,所以結果是吃了兩根油條,一隻大餅,可以考個110分了 (10分是加分,哈哈)。

豆漿,也分甜豆漿和鹹豆漿,我也通常隻喝甜豆漿,但是如果是鹹豆漿,把油條折成小段,浸在豆漿裏麵,也是獨有風味。

生煎,當然是最popular的。一兩四個,皮薄底厚,上麵閃爍著黑芝麻,咬一口一包湯水,真是美味無比。吃生煎是一定要蘸醋的,二兩生煎,一碗小餛飩,是我青少年時代的最好回憶之一。

做生煎的鍋子,做到後麵,生煎做完了,最後一鍋通常是鍋貼。鍋貼也很好吃,但和生煎比,缺少了一點什麽。

還有小餛飩和大餛飩,小餛飩是名符其實,真是小,芯子更是隻有真真一點點肉,小吃店的阿姨在後麵包小餛飩,動作飛快,筷子沾一點肉末,點在小餛飩皮上,手一捏,一個小餛飩就包好了。 大餛飩個頭就大多了,通常是菜肉的,一般我不考慮作為早點。

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早點,象粢飯糕是到處都有的。還有一種粢飯團夾油條,就是把油條裹在粢飯團裏,還加點糖和榨菜吧,也是很好吃的。

這大概就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早飯了,其它生猛一點的,象雞鴨血湯,我是一點都不會碰的,大概從小就是很專一的人。

其它小吃,一般都是偶爾吃吃或者季節性的。象青團,通常是清明前吃的;湯圓,年初一的早飯;龍蝦片,也是過年才做的;春卷也是春節才做的,也分甜春卷(豆沙的),和鹹春卷 (菜的)。說到春節,八寶飯也是必不可少的,豆沙餡加上紅綠絲,蜜棗,各色果脯,很受歡迎。

那水撲雞蛋呢,通常是用來招待客人的。通常客人來做客,送盒奶油蛋糕,或者一簍水果,就招待一碗水撲雞蛋,有時加兩個蛋呢。

其實,酒釀園子拉,小籠饅頭拉,也是很常見的小吃,不過平時吃得不多,象小籠饅頭,是到城隍廟去玩,才會點一籠有名的南翔小籠。

至於油墩子,是我很小時候的小吃,長大以後已經不多見了。

最後,說一下我大學最喜歡吃的一樣東西---大排麵。那時候是學生,沒什麽零錢,大排麵是不可多得的美食。還清楚的記得,在新閘路,江寧路附近有家小麵店,裏麵的大排麵,大排又薄又大,麵又細又香,是我所吃到過最好吃的大排麵。

長大了,上班了,出差了,出國了,吃過東南西北,無數山珍海味,美食佳肴,不過無論如何,都比不上小時候的家鄉小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