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友人書信錄:知行乎?行知乎?

(2019-10-17 10:44:15) 下一個

忽然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似乎可以聯繫到哲學上。心經或很多有教化內容的文字是教我們要明白世間許多事情的道理,然後再付之以行。究竟是先知後行,還是先行後知?這是「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的另外一種表述。

 

杜威的學生,著名思想家家陶行知的理念是行而後知,或是先行後知。他原名陶知行,跟了經驗主義學者杜威後改名陶行知,很有趣。

 

而心學家王陽明則認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王守仁認為知行是緊密聯繫的,不能斷然分為兩截,是知行合一的。

 

我以為,一般說來,我們呱呱墜地以來,認知這個世界,一開始是先行後知的,通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心經語)來感覺知道周邊世界,故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心經語)。將長成,有了思想思維後,通過自身領悟及他人教誨,而獲得理性的知識而再與實踐,方能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總之,人生在世無外乎兩件事:知與行,一輩子都在,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一輩子都在,且行且珍惜。無論怎樣理解知與行,能做到內修(知)於心,付之於行,都是一生慎要之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淺語忘憂' 的評論 :
對,回國陪老母,享天倫。人生每天都在知,都在行,修行未必要去神聖的地方,修行就潛於每天的日常。謝謝來訪留言。
淺語忘憂 回複 悄悄話 雲子“心經”篇談到時差。雲子回國了嗎?真的去五台山修行了嗎。
好像雲子意不在談心經,字裏行間在談心境。
您真的悟出很多知與行的一致,作為人一生的內修已是很不易了。學會自己懂自己比什麼都重要。所有珍愛過人生的人一定是知行一致的人。
珍重,
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