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納和他的《浪漫交響曲》
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 的父親是個鄉村學校教師兼管風琴手,也是布魯克納第一個音樂老師。父親在他十三歲那年去世後,他就進入聖弗洛裏安教堂合唱團,在這裡學習到管風琴、小提琴、音樂理論等音樂知識。
因為對作曲有濃厚的興趣,老布於一八五五年到維也納進修,跟隨西蒙 西特爾學習對位法,這門課一直持續到他約四十歲左右。但是對他影響較大的是維也納的環境。在此地,他接觸到華格納的音樂,對他的音樂影響極深,在此間完成的《d小調彌撒》、《e小調彌撒》、《f小調彌撒》與第一號交響曲流露出華格納的影子。
西蒙 西特爾死後,老布得到維也納音樂院對位學教授的職務,經濟來源得以穩定。從事教職期間,他曾以管風琴巨匠與改良者的身份到到巴黎、倫敦旅行。回到維也納時,繼續創作交響曲。維也納樂界對於他的作品評價很低,《第一號交響曲》被稱為「瘋狂之作」;《第二號交響曲》則被斥責為「無意義且無法演奏」;《第三號交響曲》被譏笑為「不具演出品質」。《第四號交響曲》總算演出成功;《第五號》卻要等到十八年後才能演出;《第六號交響曲》在他的有生之年從未演出過。在德、奧皆拜倒在布拉姆斯的音樂之時,他因為崇拜華格納的音樂而受到排斥。老布隻有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他才享受到真正成功的滋味,尤其是《第七號交響曲》得成功,讓他開始在德國等地演出、得到榮譽。
貝多芬與華格納這兩位音樂家影響老布的音樂極深。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提供老布作曲的主要方向與形式;華格納則深深影響管弦樂配器,像是加重銅管的份量。他的音樂形式以奏鳴曲式為主,通常有三個以上的音樂主題,而非兩個,老布試圖以加重留白的部分,呈現主要的部分,在高潮時會讓主題不斷重現。
老布從四十歲起才開始寫交響曲,他字字斟酌,不輕易發表,即使在發表前也必定一再修改,也因此流通市麵的版本眾多。而他在一生的十首交響樂創作中,隻有給《第四號交響曲》正式的標題《浪漫》,由於作曲者在曲中有明確的寫下文字性的引導,使這首曲子成為老布最受歡迎的樂曲。
在老布親自撰寫的節目單中,他對第一樂章作了如此的描述:"中世紀城堡—天剛剛破曉—瞭望台傳出晨呼—城門開啟—眾騎士騎馬出城—進入神奇的森林—林中鳥兒鳴唱—之後的浪漫畫麵延續以上的意象延展。" 音樂的流動在布魯克納心中彷彿眼前場景的無限想像。之後在一封書信中,作曲者也對他的友人再度提到這一段,"《第四號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城內的號角宣示天剛破曉,第二主題則是山雀之歌。"
確實,樂章開始,弦樂的微弱顫音烘托出法國號 "清晨的號角" 主題,該主題慢慢發展成銅管的上行旋律,雄偉的場景象徵騎士的出城。接續的第二主題,則是由中提琴在小提琴的伴奏下所奏出的歌唱旋律,宛如黃雀出穀,清新而悅耳。之後的發展,則是在這兩個主題的交織下,形構出大自然的中豐富的音響。
第二樂章是行板,布魯克納隻用簡單的三個字形容,"歌唱、祈禱者、小夜曲"。第一主題是由大提琴奏出哀傷的悲歌,繼而由木管轉奏。第二主題則由中提琴拉出極感人而又深富表情的旋律。
第三樂章再度回到森林中,樂章起始是法國號與小號所合奏的短捷的狩獵動機,到達樂曲中段,據布魯克納的描述,是在描寫 "獵兔" 與 "烤鹿肉" 的場景。
在第四樂章中,老布並沒有任何文字性的描述,樂章中混合了第一與第三樂章的主題,曲式略顯複雜。於起始的舒緩節奏後,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在管弦樂一陣喧囂後接上,並發展成宏大的旋律,隨之,則由弦樂拉奏出對比的柔美旋律,是為第二主題,整個樂章最後則是在號角齊鳴中燦爛結束。
浪漫樂派中,標題音樂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整體樂念的指涉,而非明確的描述,諸如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英雄》與《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另一類是作曲家在每個樂章以具體的文字詳加描述,全曲具有明確的 "對象性",該類型以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為正宗。今天,若照這樣的規範,該首《浪漫》交響曲的標題無疑顯得略具爭議。不過,音樂之美在於聆賞者無限的想像,若如老布所描繪,而能讓聽者恣意徜徉在森林中的世界毫無束縛的想像,無疑也將是一種浪漫。
東雲子
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
《第四號交響曲》《浪漫》Symphony No. 4 in E flat maj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iofesNvSA
Mahler的第二交響樂,復活Resurrection,在老馬作品中佔很重要的地位,他自己說過他的這部作品““傳來了單純信仰的歌,我變得像神一樣,也許我將回到神的身邊。”強調了復活的主題。
您很有眼光,作品的確很震撼。謝謝來訪留言。
謝謝dudu來訪,您過奬。
謝晨兄留言。
東兄說的對 “音樂之美在於聆賞者無限的想像”,如果能把自己融入音樂,真的能有另一番身處大自然的享受。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