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稱呼反映著社會現實

(2014-05-11 07:37:28) 下一個
稱呼反映著社會現實

近日看到一篇採訪陳丹青的報道,老陳對別人稱呼他為“大師”,頗不以為然。憤言:"不要隨便叫一個人'大師',我不覺得中國有大師。'老師' 也不要隨便叫。非常隨便認一個人為大師或老師,這都是教育造成的,弄成了權力等級,在國外就直接叫名字,或先生、女士。我真不喜歡現在學生出口就是跟權力有關的稱呼。在非常扭曲的權力國家,才會到處是這種稱呼。這是罵人哪!"

本叟非常認同老陳的觀點。並覺得,或親疏,或同事,以及公共場所對陌生人的稱呼反映著所在社會的現實,而所謂的社會現象反映了社會的本質。

老毛建政後,廢除了所有的"先生","太太","小姐"等"資產階級"的稱呼,取而代之是"同誌"。故名思意,就是有共同誌願的人。稱呼對陌生人為同誌,有點強加於人與自己有共同意誌的意思。本來是共產黨人之間互稱,不知為什麼擴大到坊間,成了一個標準稱呼。拋去這個意義,"同誌"算是一個沒有顯示任何官階,男女長幼,平等的稱呼。年紀大的可稱"這位老同誌",女士可稱"那位女同誌"。就是年紀小點的也可稱"這位小同誌",不一而足。多少反映了社會人人平等的一種現實,姑且不說這種平等有沒有水分,至少老百姓之間是這樣。

同誌的稱呼從五十年代一直延續到文革爆發,老毛就是要搞得天翻地覆,百姓之間,無數派別對立,誰知道是不是和你誌同道合的一派,自然也就互不稱"同誌"了。社會動蕩混亂,人們事非顛倒,各式帶有侮辱性質的稱呼出爐也就不足為奇了。甚麼"臭老九","狗崽子",“保皇派”等等。一個原來很受人尊敬的老學者的稱呼,在那個年代可能有這樣的變化,王老-老王-姓王的-王八蛋。可見人倫常理,社會混亂到了什麼程度。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社會上開始互稱 “師傅”了,大概是八零年代吧。與 “同誌” 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分男女長幼,“師傅” 可以稱呼任何人。比起“同誌”來,這 “師傅” 的稱謂還包含著尊敬的意味,也算是社會的一種進步吧。

國門開啟後,新的稱呼 “老師” 又出現在任何場合中,明明不是老師,非要稱呼你老師,明知道是尊重你,但總覺得有點不倫不類,有點拍馬屁的味道。其他稱謂就更百花齊放了。中的洋的,老的新的,雅的俗的全召乎上了。本叟每回走在祖國的大地上,聽著這五花八門的稱呼,各種各樣的稱呼,“同誌”,“師傅”,“先生”,“阿姨”,“大姐”,“大爺”,“小姐”。這也說明中國現在正處於一個巨大的 “transition” 時期,人際交往,人際關係也處於不斷的轉變中。

老陳說的有理,不要出口就是與權利有關的稱呼,“老師” 還算是泛泛的,什麼“處長”,“局長”,“書記”都反映了這個社會還是個功利的社會,名義上的 “公僕”,實際上的攬權人。

在美國,認識人之間,不管公司總裁還是清潔工都是直呼其名,沒有任何失禮和不妥。不認識或公共場合男的就是 “Sir”,女的就是 “Ms” 簡單明瞭。沒有官稱,見警察也就是個 “officer"。好像隻有一人,如果你真能見著他的話可能要冠上他的官銜,那就是 “Mr. President”。

東雲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無為' 的評論 :
無為兄喜歡魯迅?取他的文片斷來作頭像?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無為' 的評論 :
oops! Typo,謝謝無為兄指正,希常來坐。
康無為 回複 悄悄話 "與權利有關的稱呼"..."權利",此處應為權力power,方為先生本意。
您所言,也是我所想。謝謝。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晨曦東微' 的評論
中國幾千年的崇儒,君臣父子等級觀念已滲透到文化中,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想不遵從都難,也苦了國人。慶幸後半生在自由的國度裏。謝留言。
晨曦東微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現在稱謂講究人性化,情感化和個性化. 自古以來,稱謂隻是人們在社會交際中使用的簡單而必要的工具。它的確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也常常最敏感地反映出社會生活和社會思想的變化。稱謂的確是時代變遷的產物.
東兄說的有理,現在國人使用的稱乎的確是某特定時代的睛雨表,它明顯地反應了國人的心態變化及生活方式. 雖說由於現在社會的多元化, 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稱謂, 但如果是出於個人私利而刻意選擇過份的稱乎,反而讓人覺得很虛偽, 更顛覆了中國傳統稱謂中滲透著的美德. 我們還是應該對中國原有的純樸的稱呼多比分敬重之心.
東兄周末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