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曆程(7)快樂加國
(2014-02-14 12:02:12)
下一個
剛到北美,對一切都感到好奇,藍藍的天(當時北京的天已經不太藍了,得出了城,到了十三陵附近,才能見到藍天),大片的草坪,隨處可見的野鵝,感覺與自然界貼的更近了,盡管這也是個大城市。LD在多倫多住了兩個星期左右,就上牛城報到去了。我在學校的大公寓樓裏租了一個Studio,自己住。LD在離牛大不遠的地方自己租了個一室的公寓,這一出國就沒跟人合租,還真是挺幸運,想起在北京出國前的那半年,像打遊擊一樣到處亂住,還真是馬上感覺到了生活的巨大變化。約克大學的三個很高的棕色大公寓樓很醒目,遠遠的就能看得見。真正的北美生活開始了。
在拿到美國J-2簽證之前,都是LD周末返回多倫多團聚。等我有了簽證,就是我兩邊跑了。從多倫多到牛城,坐灰狗(長途汽車)三個小時,但要加上去Downtown的時間,這單程至少得五個小時,半天就搭進去了。若開車的話,也就二個小時,因此這買車就成了很迫切的需要。特別是一件事情的發生,更加快了它的進程。
96年的奧運會在亞特蘭大舉行。平時坐灰狗到邊境海關時,乘客們都得下車去辦理過關手續,一直都很順利的,但臨近奧運會這次卻出了問題。我幾乎第一個下車,卻是最後一個上車的,海關官員盤問的非常細,搞得我很惱火,有很強的屈辱感,但毫無辦法,是護照的檔次不夠?美加之間還是有些不對等,同樣是持大陸護照,有美國綠卡可以直接去加拿大,而持加拿大永久居民的卻不能來美國,必須先申請簽證。聽說自己開車過海關會快多了,因此我當時特著急趕快能買了車,考過駕照。
因為這個奧運會,LD(我們是研究生同學)在看火炬傳遞的路上意外遇到周師兄。他是我大學校友,比我高兩屆,化工係的,我在研究所讀碩士,博士時,跟他同樓層,但不在一個科研室。他剛來這做訪問學者,時間不長。幾年不見,自是高興不已,真可謂萬裏他鄉遇故知(不好意思,這句話上集裏也說過),當時他就決定隨我來多倫多住一個星期,感受一下加國風情。他以前在美國呆過兩年,對北美的情況還是有所了解的。
隨我來到多倫多,決定先去Downtown感受一下,那兒有些節目當時在國內還很罕見,尤其是在北方。我倆在地鐵上正聊著天,有一個中國人羞澀地走過來問路,一看就是剛到加拿大的。我就盡所能地解釋,態度還是很不錯的。在Downtown玩得挺盡興,深更半夜在那兒的大街上散步,很讓周師兄高興,說以前想都沒敢想能晚上在馬路上散步。這在美國難以做到(來美這麽多年,從未晚上到downtown散步去),多倫多的安全真是讓人佩服。要是喜歡在大城市生活,那兒確實是個好地方,安全,幹淨,多元化,我隻是不喜歡那房子的Yard小,房價貴。
晚上玩得很晚才趕最後的一班地鐵回去。第二天,他隨我去實驗室見Bob,在辦公室等待的時候,一人推門進來,問,這是Bob的實驗室嗎?我回頭一看,簡直不敢相信,居然就是昨天在地鐵上問路那哥們,這世界上的事真是太湊巧了。這哥們姓曲,是山東大學的副教授,高訪。
按下帶周師兄玩兒不表了,更讓他高興的是找到了他的一個研究所同學,在Hamilton,是他同學開車把我們送回了牛城。其實最讓周師兄滿意的是他在牛城大學裏事情不多,查資料時意外地發現了一種新材料,國外剛起步,國內還沒人搞,且有很好的軍工和民用前景。看到這個,就再也呆不下去了,急匆匆地回國開始研究這個新材料了。這個方向成了他今後若幹年的主項,獲得Funding和榮譽無數,成了權威。後來我回國去他實驗室參觀時,他還屢屢提到這段經曆。科研上這點還是很吸引人的,往往會有不經意的發現,像我做的碳納米管也是如此。
當時美國的車比加拿大的便宜些,我們七月份開始在朋友的幫助下看了一些車,最後決定從一老美家買了一個五年新的 HONDA Accord,花了八千多刀(當時沒那麽多錢,好在能銀行貸款,LD實驗室的小老板做co-sign才拿到的貸款。),也很快拿到了駕照(四月份出國,八月份拿到駕照)。在加拿大通過路考是很難的,尤其是第一次,在美國就容易多了,大多第一次就通過了。
加拿大海關對車的進口管得很嚴,花了一千加元才把車換成了加國車牌。必須得換,要不然不讓我開回加拿大。
來北美的每個人或許都記得自己剛開始開車時的經曆,我不會開車時常想,這麽複雜的路可怎麽記得住啊。朋友說,放心吧,等會開車後,就都記住了,果然如此。
有了車,就像插上了個小翅膀,一切變得方便多了...
真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