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世界

人生的旅途,風光無限。 Life is so beautiful!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救人無數,他靜靜地走了

(2017-01-14 18:54:51) 下一個
2016年11月9日的那個下午, 潘治教授走完了人生91個春秋的最後一步, 平靜安詳幾乎無痛苦地走了。

執著勤奮和責任感,造就了他難以複製的一生。 

第一個用國產設備成功施行心髒“搭橋”的人;
第一個在大陸成功完成同期冠心搭橋及心髒換瓣手術的人;
第一個將國內首創人造血管成功應用於心血管移植手術的人;
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成為美國胸科學院院士、在胸外科學會做報告的人;
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名片成為美國科州醫學雜誌封麵的人。

連續1838例動脈導管未閉症手術無死亡; 
近萬例手術中未發生一次醫療事故。

一生救人無數, 從未拿過病人一分錢紅包。  86歲高齡榮獲“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學傑出貢獻獎”。

曾是上海外科“四把刀”之一的"心髒一把刀", 他用冰冷的手術刀撥開病灶的荊棘,揚起一葉葉生命的風帆。

-------------------------------------------------------------------------------
ZT

        2016年11月9日16時28分,我國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原中華胸心血管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我院學科創始人、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潘治教授因突發心髒病,經積極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1歲。今天,特以此稿沉痛悼念、深切緬懷潘治教授。

 Inline image 1

【潘治教授小傳】

編者按:1957年,黃浦江畔誕生了中國第一家以診治心胸疾患為主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一時間,中國心胸學科領域最傑出的醫學精英匯集於上海市胸科醫院。作為心血管外科當時難得的英才,潘治被時任上海市胸科醫院首任院長、中國胸心外科四大先驅之一的黃家駟院士招入麾下,見證了上海市胸科醫院的組建。其後,胸科醫院的心血管外科開創了數項中國醫學史上的第一,也奠定了“南有胸科、北有阜外”的醫學格局。半個多世紀以來,潘治教授不僅見證了胸科醫院成長、壯大、輝煌,更也書寫出他濃墨重彩、精誠為醫的人生篇章。

Inline image 2

潘治教授幼年時期

       1926年5月,潘治出生在杭州的書香之家,1949年,他畢業於浙江省立醫學院,從此開啟了醫學人生之路。初涉醫道,他曾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擔任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及主治醫師。1957年,上海市胸科醫院成立,潘治從醫院組建之初,即被時任首任院長的黃家駟招入麾下。其後,他先後擔任胸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心血管外科主任、心血管研究室主任,帶領團隊開創了數項中國醫學史上的第一,成為胸科醫院學科創始人。1988年,潘治退休後前往美國定居,擔任美國佐治亞洲亞特蘭市Emory大學所屬Carlyle Fraser心髒中心的心胸外科研究員。在數十年醫生執業期間,潘治曾兼任衛生部心血管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領導小組組員、中華胸心血管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美國心髒學會心血管外科理事會理事等職。他曾先後榮獲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傑出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上海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等諸多殊榮。

Inline image 3
結婚照(1950)

Inline image 4

參加全國技術革命大會,期間受到周恩來總理集體接見(1958)

Inline image 5

在上海電視台宣布人造血管研製成功

       潘治教授一生致力於心血管外科的臨床醫療及教學科研工作,為中國心血管外科學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上個世紀60年代初,新中國解放僅十餘年,醫療事業發展尚在起步。潘治在繁忙臨床之餘,潛心研究,主持了國產機織滌綸人造血管的研究工作,並先後研製成機織毛絨型人造血管、滌綸心髒修補材料、國產聚四氟乙烯彭體人造血管等,獲得了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20餘項。1979年,他又大膽創新地將國內首創的毛絨人造血管成功應用於主動脈縮窄段的切除及血管移植手術。1980年1月,潘治率領團隊,依靠我國醫療技術力量,在國內成功開展冠心病“冠脈搭橋”手術。1983年,潘治在研究冠狀動脈“搭橋”的同時,對遠端冠狀動脈的狹窄,開展了血管腔內的球囊成形術。1986年,他又成功開展了國內首例同期冠心搭橋及心髒換瓣手術,填補國內空白。

Inline image 6

圖示各類人造血管

Inline image 7

壯年時期,胸科醫院胸(心)外科主任

Inline image 8

連續1838例動脈導管未閉症手術無死亡

Inline image 9

被評為上海先進科技工作者(1979)

Inline image 10

依靠自主力量開展冠心“搭橋”手術成功,沒有國外醫生指導(1980)

       潘治教授不僅潛心於醫學研究,追求精益求精的手術技術,對待他的每一個病人、每一台手術,他都傾注全部的熱忱和智慧。他全心全意為病人考慮,每一台手術前他都精心設計手術圖譜,每一個手術方案都建立在術前討論、博采眾長的基礎之上,遇到疑難重症患者,潘治教授經常數夜不回,守在患者床邊。因此,心血管外科治療盡管風險大、難度高,但憑借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高超的手術技術和對病人滿腔的仁愛,潘治教授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

Inline image 11

榮獲國家發明獎

Inline image 12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潘治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醫學專家,也是一位教書育人的學者。他不僅悉心帶教、培養了一大批心血管領域的專業人才,深得同行的敬重,而且孜孜不倦地著書立說,他曾主編《心血管外科進展》、《潘治醫師論文選》專著,參編《心髒外科學》、《醫學百科全書》。發表醫學論文220餘篇,其中,40篇論文以英文撰寫、21篇發表在國外醫學雜誌上。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潘治教授退休去美國定居後,仍以飽滿的熱情推進中美兩國醫學交流,他努力使更多的美國人感受到中國醫師的聰穎和嚴謹,也讓國內的青年醫師及時了解國際心血管領域的最新進展,為我國心血管外科在新階段的快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Inline image 13

美國胸科學院院士(1981)

Inline image 14

在世界心髒病學大會全體會議上作學術報告,聽眾20000人(華盛頓1986)

       2012年,中華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胸心血管外科學會上,潘治教授因其對中國胸心血管外科事業的卓越貢獻,被授予“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學傑出貢獻獎”。

【緬懷先輩 誌在傳承】

編者按:2012年,在潘治教授獲得“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學傑出貢獻獎”不久,小編非常有幸懷著對老一輩專家的敬仰之心,采訪了潘治教授。交談中,當時已是86歲高齡的潘治,依然是精神矍鑠,神采奕奕。他和藹可親地娓娓講述老一輩專家對胸科醫院的深厚感情和醫院未來的殷殷期望。今天,小編將當時的采訪內容選登如下,以表緬懷之意。

 

Inline image 15

Inline image 16

獲得“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學傑出貢獻獎”

       問:您對獲得“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學傑出貢獻獎”有什麽感想?

       答:能在耄耋之年獲得這項殊榮,感到非常榮幸,使我終身難忘。我從事醫療工作已經60多年了,我們這一代心血管外科的醫生是很幸運的一代,正處在世界心胸外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快速發展的年代,迫使我們去改革創新,去發明創造,來滿足病人的需求,適應時代的要求。胸科醫院給予了我施展抱負的舞台,在醫院和同事的支持下,我才能夠去做一些對國家有利的工作。

       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國的心胸外科飛速發展,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年富力強的心胸外科專業醫師隊伍,擁有了國際一流水平的醫療設備。對此,作為老同誌,我感到很欣慰,也很驕傲。

       最後,講到自己,回顧60多年來的工作,感到年青時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得更好,隻有兩件事我對自己是比較滿意的。第一,在完成的近萬例手術中,沒有發生過一次醫療事故。第二,我沒有拿過病人一分錢的紅包,我為此感到光榮。

       問:在60多年的醫療執業生涯中,在遇到困難時,是什麽支持您一路披荊斬棘、攻堅克難?

       答:我們這一代經曆過戰爭的洗禮,見證新中國的成立,對祖國強盛、為人民服務有著非常強大、迫切的意念和信仰。雖然當時國家條件有限,有時真的很困難,報酬也不高,但是大家都不在乎這些,對事業上有著非常執著的追求,爭先恐後地投入工作。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個人不算特別的。

       問:作為一名老前輩,麵對新醫改時代背景,您對現在的中青年醫務人員有怎樣的期望?

       答:剛剛我也提到,當代醫療學科發展與我們年青時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的思想、社會文化也發生很大的改變。我覺得大家可以向喬布斯學**。我們來到世界上,不僅僅為了生活,也為了在這個世界上做一些事情,做些貢獻。如今,世界上有成千上百萬的醫務工作者,想要在同行的競爭中,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一定要“吃大苦,耐大勞”。大家都在努力,想要做得更好,一定要比別人加倍努力。我自己年青時幾乎每天工作到深夜,一兩點鍾是經常的事。每次手術前一天晚上,我都要將第二天的手術方案背三遍,哪裏切口,哪裏進針,要爛熟於心。我給自己規定,每年要寫6篇論文,統計都是自己做的。這些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做法,希望能給現在的年青人一點借鑒。

       問:您作為醫院的學科創始人,見證了醫院的發展曆程,您對醫院的未來有何寄語?

       答:當初在建院時,我主要負責“軟件”建設,承擔了大量的學科設置、專業授課等工作。一晃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非常高興胸科醫院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為國家的醫療事業和人民健康做出積極貢獻。今後,醫院的學科建設、人員素質、醫療技術、服務水平、醫療設備、醫院環境等都會有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堅信這一點。

        先輩已逝,風範長存。學科創始人潘治教授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職業精神、他的治學態度、他的堅毅品格將被後人銘記,鼓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胸科人,為實現胸科醫院的新的輝煌砥礪前行、奮發圖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