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都吃包子,習近平“親民”,駱家輝“作秀”?

(2014-01-01 21:23:33) 下一個

【未普評論】都吃包子,習近平“親民”,駱家輝“作秀”?

【阿波羅新聞網 2014-01-02 訊】

近日,習近平到北京月壇慶豐包子鋪吃包子,用21元買了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這頓20分鍾的包子餐,引起了官媒和網民的熱議。

應當承認,習近平和胡錦濤的行事作派相差真的很遠。胡錦濤一離開事先安排布置和彩排預演,便不知道說什麽做什麽。而習近平微服私行吃包子,即興的成分很大,因為並沒有官方媒體在現場攝影拍照,網絡的視頻都是包子店顧客上傳的。

習近平這種即興發揮,非常符合紅二代的性格。即使他事先已有心去做這樣一出親民秀,不讓通知官方媒體,那也隻能是出自習近平自己的決定。不過黨的喉舌雖然錯失了第一線的報道,事後的阿諛諂媚卻讓人倒盡胃口。《人民日報》對習總書記的包子餐是這樣渲染的:“沒有長槍短炮的攝像機、沒有左擁右簇的隨行者,自己排隊埋單、自己端盤找座、就餐堅持‘光盤’……”《環球時報》發社評說:“這個舉動客觀上散發的‘聯係群眾’意義,不僅大而豐富,而且是不可取代的。這樣的聯係群眾,中國需要,人民喜歡。”

說起來,中國的確需要,人民的確喜歡,不過這種作派早被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搶了頭彩。駱家輝曾在成都和美領館同事到夫妻檔吃川菜,在北京和訪問中國大陸的副總統拜登在鼓樓姚記炒肝店吃炸醬麵和包子。同樣是吃包子,在官媒的嘴裏,習近平是“親民”,駱家輝卻是“做秀”、“表演”。

不僅如此,官媒還對駱家輝發起猛烈攻擊。他們說,駱家輝的一係列表演都是展示給中國人民看,“暴露了美國以華治華,煽動中國政治動亂的卑鄙用心”:是“為美國收攬中國民心,強化中國民眾崇洋媚外的奴性,進而分化中國的意識形態,才是這位華裔大使的如意算盤”。《環球時報》就指斥駱家輝“大大超過了一個大使本應扮演的輿論角色”,“以巧妙的方式幹預中國輿論,增加中美之間新的誤解和懷疑”。

這些喉舌給習總書記的包子秀大唱讚歌時,一點也沒有覺得不好意思。更可笑的是《人民日報》所謂“自己排隊埋單、自己端盤找座”的造句,就像某某領導人“親自”作出“重要指示”的黨八股語匯一樣令人匪夷所思。誰想像得出來,不“親自”的指示該是什麽指示,更想像不出,不“重要”的指示該是什麽指示。難怪網民在包子秀報道後麵跟帖發揮,習總書記還“親自吃包子”,“親自夾菜”、吃完大概還“親自上廁所”,就算不去廁所,也“親自上車離開”,雲雲。

說到“人民喜歡”,看看駱家輝在中國的口碑就明白了。他在中國的聲望,遠遠超過他在美國的人氣。說到“中國需要”,應該說腐敗糜爛的中國官場需要這種早就失傳的價值觀,同時中共喉舌媒體也更需要革新陳陳相因的黨國話語。中國老百姓從官方媒體的造句裏才得知,現在當官凡是“親自”的都是一種曆史進步。以前皇帝越是“重要”的指示,就越不是“親自”的,它必須由太監尖銳高亢的嗓子去宣讀聖旨。《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之類,就是這類太監。

謝天謝地,“親自”這兩個字終於開始走下官壇。但那不是習近平的功績,而是在南京“親自”打傘和“親自”逛街的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有訪問中國大陸遇雨“親自”打傘的奧巴馬,在成都“親自”點菜和涮火鍋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黑頭發黃皮膚的駱家輝。現在駱家輝即將卸任駐華大使,不知是否像中國網民調侃的那樣,他被霧霾逼走了。不管原因是什麽,駱家輝所傳達的“正能量”,不會在中國大地上輕易消失。習總書記吃包子記,就讓中國人更加牢記駱家輝。

(自由亞洲電台) - See more at: http://www.aboluowang.com/2014/0102/361059.html#sthash.bXY5mFq6.dpuf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 本文網址:http://www.aboluowang.com/2014/0102/361059.html - See more at: http://www.aboluowang.com/2014/0102/361059.html#sthash.bXY5mFq6.dpuf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