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皮定均的故事

(2013-11-06 11:14:05) 下一個

皮定均的故事
皮定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傑出將領,軍事家。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區司令員,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率領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突圍中原,創下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貢獻。建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軍長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並擔任福建、福州軍區副司令員,蘭州、福州軍區司令員等職。
 
 

1人物簡介

皮定均

  皮定均

定鈞(1914—1976),安徽金寨縣人。1928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英山縣童子團團長。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一二九師特務團團長,率團隨師部轉戰於太行抗日前線,運用遊擊戰中的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取得了節節勝利。1944年,日軍集結重兵,開始向正麵戰場河南進攻,皮定均組織豫西遊擊支隊,強渡黃河,開辟豫西抗日根據地。經過半年的努力,建立了兩個專署、10個縣級政權和10個抗日獨立團5000多人。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0月,豫西支隊開赴中原軍區,被編為一縱一旅,皮定均任旅長。他帶領部隊粉碎了10倍於己的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到達蘇皖解放區,勝利地完成黨中央賦予的掩護全軍區向西突圍光榮任務。參加了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
建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軍長兼政委。1952年9月中旬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誌願軍第九兵團第二十四軍軍長兼政委。回國後,曆任福建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和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九屆和第十屆中央委員。1976年7月7日,親臨福建沿海前線視察指揮軍事演習,因直升飛機失事以身殉職,終年62歲。

2人物性格

皮定均將軍治軍嚴厲,時間觀念極強。某日,皮定均將軍至某師觀看戰士演出隊演出。時間定在晚8點開演,因師 領導尚未到齊,過8點仍未開演。是時,將軍不悅,問陪同的副師長:“為什麽不開演?”答:“師長政委馬上就到。”將軍起身曰:“你是戰士演出隊,給戰士演出,叫戰士遵守時間,你不遵守時間,不看了!”言罷即走,該師領導惶惶也。次日演出,準8點開幕,一分不差。
皮定均將軍夫人張烽言:陳伯達“文革”中欲拉攏皮定均將軍。將軍無動於衷。一次,將軍赴京開會,陳伯達召其談心。將軍借故不通閩語,請以筆代言。陳伯達無奈,取紙條書之:“福建糧不足,吾不歸。”將軍取紙條,留用。批陳(陳伯達)整風,將軍以紙條為證,與陳伯達無嫌。“文革”中,有人言皮定均將軍“戰場上英雄,黨內鬥爭狗熊。”將軍坦言:“狗熊就狗熊,自己鬥自己算哪路英雄?”
皮定均將軍愛罵人,官愈大罵之愈狠,然從不罵士兵。某日於某部營外,將軍見兩士兵棄空酒瓶於水田,召連長指導員至,命其下田摸酒瓶,倆士兵欲替下,將軍怒止之。某日某部,將軍見一哨兵軍大衣少一鈕,即命營長跑步帶針線,為哨兵釘鈕。將軍側立一旁,怒視之。營長手顫抖,良久方畢。將軍至某島視察,見無一條平坦之路,即命守備團長端一盆水上將軍車,繞島一圈。路顛簸,水晃蕩,團長全身淋透,方恍然醒悟,此乃將軍嚴厲批評也。“文革”前,八十四師一戰士因打靶誤傷而亡,將軍大怒,命厚葬,師長政委抬棺。其時,八十四師師長政委均為抗戰幹部也。故皮定均將軍常雲:“子不教,父之過;兵不教,官之過。”此亦將軍帶兵之道也。
古人雲:富貴不回鄉,如錦衣夜遊。1953年夏,皮定均將軍從戎後(離別家鄉24年)首次返鄉探親。將軍攜妻帶子,榮歸故裏,驚動四鄉八鄰,父老鄉親探望者從早至晚,絡繹不絕。將軍一夜未眠。次日清晨,將軍斷然率全家離鄉返回,眾鄉親皆不解何意。1983年3月20日,記者曾獨往大別山金寨縣古碑鄉探訪將軍之侄皮國立,提起當年事,他仍耿耿於懷也。其後,將軍再也沒有回鄉。據雲是日返回途中,遇大雨,山洪暴發,雷聲如炸,將軍一家被困於山中三天三夜。於將軍夫人張烽曰:“然。始小雨,後大雨,山洪險衝汽車。而後借宿一戶農家,三天後方上歸途。”夫人又曰:“初時我也不明白,未回鄉時朝思暮想,回鄉後隻住一日便走。返回途中,將軍一言未發,任我牢騷滿腹。數年後,他才吐露心跡。”夫人言此哽咽不已:“將軍怎不想在家多住幾日?但見與其一起參加革命者皆戰死沙場,僅己一人生還,榮歸故裏,如何向先死者家人交代?回鄉後,鄉親紛紛詢其親人下落,他心裏怎受得了?”此謂返鄉情怯,苦不堪言,時人安知耶?
“文革”期間,皮定鈞到張掖去視察。看到十八九歲的女孩子都沒褲子穿,光屁股在外邊走跟。問何故。陪同的地方幹部說那是個瘋女子。後來進到農戶家。看到男人們應酬,女人們坐在炕上蓋著被子不下地。原來是家裏隻有一條褲子,男人們穿著下地,女人們沒有褲子穿,隻好坐在炕上。當地的幹部們說,這裏的風俗就這樣,上炕就脫褲子。將軍非常生氣,說:“你們的父母,也是這種習慣嗎?”

3婚姻家庭

年輕時的皮定均是太行軍區有名的“皮猴子”,渾身上下透著猴性,無論和日本人打仗還是和上下級交往,都是沒個正形:和老首長劉伯承的小馬駒“握手”,結果眼睛差點被踢瞎;劉伯承讓他找人偵察敵情,他自己卻化裝跑到敵占區“溜大街”,險些被敵人活捉……甚至在情場上,他也往往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來。人們都叫他“皮猴子”。
將軍情竇初開是在1940年,年僅26歲的他出任太行五分區司令不久,遇到亭亭玉立的張烽,一見傾心。張烽時任將軍轄區下涉縣婦救會主任。將軍請縣長做媒,卻遭到很有個性的張烽的回絕。將軍的第一次求愛吃了閉門羹。
但皮定均有股韌勁,他發誓:非張烽不娶。他不停地給張烽寫信,盡管被撕得粉碎。聰明的徐子榮政委充分發揮組織和群眾的力量,親自找張烽談話,所有機關領導的家屬都出麵撮合。張烽縱有一萬個不願意,也抵不過這樣的輪番轟炸,不得不於1943年6月底將自己的鋪蓋卷兒放到將軍的床上。
雖然他們的愛情是從組織包辦、一窮二白的“啞巴婚禮”開始的,但經過戰爭生死離別的洗禮,漸漸升華為相互欣賞、海枯石爛的終身廝守。

4生平述要

開辟根據地

1944年8月司令員皮定均在河南林縣上莊

  1944年8月司令員皮定均在河南林縣上莊

皮定均在鄂豫皖蘇區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鬥爭和創建川陝根據地及長征途中,英勇頑強,多次立功,迅速成長為一名紅軍指揮員。
1939年,皮定均任八路軍一二九師特務團團長,率部到潞城、黎城、涉縣、武安等縣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運用麻雀戰破擊戰地雷戰等,打得日、偽軍心驚肉跳。在邯(鄲)長(治)路襲擊、伏擊敵人,破壞敵之交通,迫使敵人不得不全線退出邯長大道保衛了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師部東南側安全,配合了太行軍民粉碎日軍“分區清剿”的陰謀計劃。1941年任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向冀南和豫北發展抗日遊擊戰爭。1943年8月,參與指揮了林(縣)南戰役,消滅偽軍孫殿英龐炳勳部7000餘人,攻克日偽據點八十餘處。隨後調任新建立的第七軍分區司令員。1944年4月,指揮第七軍分區軍民,解放了林縣全境。同年9月,率部南渡黃河,任河南人民抗日軍第一支隊司令員,協助王樹聲開辟了豫西抗日根據地。

中原突圍

1949年4月皮定均在渡江戰役前夕觀察敵情

  1949年4月皮定均在渡江戰役前夕觀察敵情

戰勝利後,皮定均率兵5000進入桐柏山區,編為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任旅長,人稱“皮旅”。1945年蔣介石以30萬兵力包圍6萬中原人民解放軍,並大肆築碉堡,工事縱深達10多公裏。妄圖在7月1日前夕發動總攻。中原軍區黨委根據黨中央抓緊時間,迅速突圍的指示,由皮定均指揮一旅擔任掩護全軍區部隊向西突圍的任務。皮定均率部奮力拚殺,掩護主力突圍。接著長驅千餘公裏,擊退數倍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編為華東野戰軍獨立師,任師長,後任縱隊司令員。美國新聞記者史沫特萊驚奇的說:“你們的奇跡,我一定要告訴全世界人民!”蔣介石對中原地區“圍剿”未能得逞又以50萬兵力進攻華中解放區。“皮旅”又立即投入了華中保衛戰,在漣水、萊蕪、孟良崮以及以後的淮海、渡江等戰役中,都立有卓著戰功。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軍長兼政委的皮定均奉命率二十 四軍跨
皮定均

  皮定均

過鴨綠江入朝作戰,經20天徒步行軍,到達指定的朝鮮蜂腰部戰略要地——元山。當時二十四軍處於朝鮮中線門戶,五聖山、西方山是敵我必爭的戰略要點。當麵之敵為美三師、美獨立第五團、韓國九師、韓國首都師及比利時營、希臘營、盧森堡排。敵人從數量上和裝備上都占優勢。雙方相距多則一兩公裏,少則十幾米,都靠陣地工事對峙。為了持久作戰,部隊開展了廣泛的“以陣地為家”和“人在陣地在”的宣傳教育,把陣地建設成戰場上的“家”。皮定均親自帶領幹部戰士挖地道。由於皮定均經常工作在前沿陣地,所以他對陣地上每個工事及其兵力部署、火力配備都很熟悉;各師、團、營指揮員也都以他為楷模,天天生活在前沿陣地和戰士們大成一片,全軍凝成一體。全軍前5個月出擊150餘次,殲敵2000人,占領了敵人很多前沿據點,鞏固的誌願軍陣地,為開展夏季攻勢創造了有利條件。1953年7月,誌願軍總部和朝鮮人民軍發起夏季總攻戰役,當戰鬥進行到第三階段,皮定均接到回國命令,調任福建軍區副司令員。但他十分關注抗美的戰事發展,與新任軍長張震共同研究製定第三階段的作戰方案,協同指揮作戰,直到第三階段全勝,才離開朝鮮回國。皮定均榮獲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頒發的一級國旗勳章。[1]

威鎮邊疆

朝鮮戰爭剛停,皮定均即奉命回國到福建前線,負責東南沿海的防務。196 9年“三北”邊防緊張,皮定均又奉命調往西北前線,任蘭州軍區司令員;1974年又調往東南沿海前線,任福州軍區司令員。無論是在東南海防,還是在西北邊疆,他總是一心放在戰備上,為東南沿海和西北邊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皮定均

  皮定均

1975年6月,葉劍英鄧小平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提出整頓部隊紀律和作風任務。皮定均主持團以上各級主管幹部訓練,不論職務高低,都當普通兵,過連隊戰士生活。當時雖然“四人幫”不斷幹擾,但在皮定均堅持下,如期完成了任務。
曹村伏擊戰1944年夏,日本為挽回太平洋戰場失利的局麵,決定打通中國內地的南北交通線,以數萬兵力向豫北大舉進攻。40萬國民黨軍潰敗,37天丟掉38座城鎮,豫西大部淪入敵手。此時,黨中央決定從太行軍區抽調部隊,組成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任命皮定均為司令員。
30歲的皮定均臨危受命。他15歲參加紅軍,不到20歲就升任團長,屢建戰功。他與政委徐子榮率部迅速搶渡黃河,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沿途張貼以皮定均司令員的名義書寫的布告,內容是‘約法五章’:一、掃除敵偽收複國土;二、取締一切敵偽漢奸組織;三、組織人民武裝,開展遊擊戰爭;四、實行民主政府製;五、廢除一切苛捐雜稅。
皮定均依托層巒疊嶂的嵩嶽山區,痛擊日偽有生力量。惱羞成怒的日軍發動了大規模“掃蕩”,皮定均聲東擊西,與敵周旋。
一天傍晚,部隊突破包圍圈,路過一個名叫曹村的小山村,皮定均命部隊在此住 宿。大家正在吃晚飯,特務連連長急匆匆地跑來報告,哨兵發現,這個村的偽保長悄悄溜出村了,很可能向日本人告密!
定均微微一笑,順手攤開地圖,琢磨了片刻,叫人讓35團團長王誠漢和其他幾個團領導布陣。日軍中隊長掘江得情報後,親自帶領登封、盧店、唐莊三百多名日、偽軍,向曹村撲來。臨近曹村了,掘江拿望遠鏡觀察,發現村頭有八路軍的身影,有的擦槍擦炮,有的洗衣曬被褥,還有幾個農民放羊、挑水。再往曹村北嶺上看,連個人影也沒有。掘江命偽軍進攻曹村,他帶著日軍直取曹村東北無名高地,企圖合圍八路軍。
按照皮定均的部署,在村外擔任佯動任務的35團的小分隊,假作恐慌,邊打槍邊向村中間跑。得意的偽軍哪裏想到,進村就落入了陷阱。樹下掩埋了地雷,牆壁上、拐角處還掏有槍眼,子彈從四麵八方射來,偽軍亂了陣腳,死傷大半……日軍中隊長掘江聽到村裏的槍炮聲,正帶著70餘名日軍,往曹村東北無名高地上爬。
此時無名高地一片寂靜。當日軍大搖大擺登上高地後,高地一線的特務連驟然開火,步槍機槍手榴彈打得鬼子暈頭轉向。掘江揮舞指揮刀,威逼十幾名日軍又頑強衝鋒,但再一次被八路軍擊潰。掘江眼見進攻曹村的偽軍慘敗逃竄,無名高地久攻不下,隻得下令撤退。來時趾高氣揚的日軍如 喪家之犬,跟著偽軍後麵往西跑。潰敗的日軍一口氣爬上西嶺,氣喘籲籲的掘江以為逃離險境。沒想到,皮定均早已派兵在此“迎候”了。
原來,遵照皮定均之命,35團團長王誠漢早已派一個連潛伏於西嶺,截殺逃跑的日軍。他們放過了偽軍,隻等日軍的殘兵敗將“上鉤”。掘江等日軍驚魂未定,槍彈一齊射來,日軍倒下一片……
曹村伏擊仗,除十多名日軍向登封逃竄,其餘全部被殲。皮定均指揮若定,有勇有謀,八路軍在豫西數十縣威名遠揚。敢打敢拚、不畏強敵的精神,使豫西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全國十九塊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皮定均被豫西民眾尊為“戰神”,這支八路軍也被稱之為“皮旅”。

千裏突圍

1946年6月下旬,國民黨重兵圍攻中原解放區,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原軍區 決定丟卒保車。這個卒就是皮旅。
根據大將王樹聲的要求,皮旅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變成敵人眼中的主力,將敵人拖三天,掩護主力突破平漢鐵路。當談到3天後的行動方向和方案時,王樹聲大將語氣很沉重。他也不知道3天後還有沒有皮旅,當年掩護中央紅軍長征突破湘江封鎖線的紅34師就是以全軍覆沒結束了自己的悲壯軍史
皮定均

  皮定均

在領受任務時,皮定均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中央和中原軍區將這項任務交給皮定均也明顯帶有深刻的理性考慮。抗戰期間,在劉伯承的點撥下,皮定均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1944年9月,中共中央派皮定均率豫西抗日獨立支隊跨過黃河天險,深入豫西山區。不到三個月,皮定均硬是以千餘人的部隊在民風強悍、地方武裝林立的豫西站穩了腳跟。抗戰勝利後,皮定均的隊伍已經壯大到一旅之眾,後編為中原野戰軍第1旅。
為掩護主力安全向西突圍,從1946年6月24日開始,皮旅7千官兵沿著根據地中心區白雀園向東一字擺開,在20多公裏的寬大正麵上頑強抗擊國民黨4個軍10萬餘人的攻擊。
對於完成3天阻擊任務,皮定均很有信心。但是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3天後的行動方向和方案上。在中原軍區剛領受任務回到旅部時,他就派作戰科長帶精幹分隊向東偵察敵情和行軍路線。在旅黨委會議上,他否決了向南跨過長江突圍、向西尾隨主力、向東分散突圍等各種提議。熟悉他的旅領導都說:“皮猴子想走一步險棋!”
26日晚,部隊主力已經突破平漢鐵路,恰逢天降暴雨,皮定均心中大喜:“ 天助我也”。在暴雨的掩護下,皮旅在20多公裏的寬大正麵上全線出擊,然後突然收兵,7千大軍瞬間又變得無影無蹤。
皮定均率領部隊時而向西,穿過森林;時而向南,翻過大山,最終在一個叫劉家衝的小山村休整。劉家衝位於敵軍主力的結合部,在敵軍運動的兩條公路之間,隻住有6戶人家。別說敵人沒想到皮猴子這步險棋,就是旅以下的官兵也沒有想到旅長玩得如此心跳。次日晨,雨過天晴,劉家衝兩邊公路上十幾萬敵軍頻繁運兵,可把新戰士嚇壞了,皮猴子卻靜靜地思考著下一步行動方案。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兩天後,皮猴子算好敵軍主力都向西北方向去了,部隊已經得到充分休整,突圍信心倍增,於是一聲令下,剛才還靜如處子的皮旅又動如脫兔,迅速通過潢(川)麻(城)公路,向東直插鄂豫皖邊界的大別山。當敵軍回頭時,皮旅已經消失在茫茫大山之中。
7月初,部隊進入皮定均的家鄉金寨(當時叫立煌縣)縣吳家店休整。17年前,將軍就是在這裏由放牛娃變成了童子團團員,又加入了紅軍。17年後,將軍率勁旅回鄉,心中又是一番感慨。
在吳家店,皮定均沒見到一個親人,部隊卻雙喜臨門:一位幹部家屬順利分娩,預示著將士們光明的前程;自主力西去後就和上級失去聯係的電台此時突然接到延安的紅色電波:快走!快走!快走!快走!
離開吳家店,部隊向安徽挺進,於1946年7月11日兵臨淠河。在河邊的磨子潭,始終跟著前衛團前進的皮定均獲悉桂軍一個整編師正在舒城、潛山一線嚴陣以待,部分敵人已經向淠河開進。由於暴雨,淠河已經開始暴漲。皮定均當機立斷,命令先頭營乘船過河,占領河對岸製高點,掩護主力涉河搶渡。
先頭營營長顯然沒有意識到形勢的嚴重性,過河之後隻派一個連占領山頭, 自己和兩個連在山下睡起大覺,幾乎給全旅造成滅頂之災。占領山頭的一連人馬由大別山子弟兵組成,因不願意離開家鄉,集體開了小差,回到大別山打遊擊。在山下睡大覺的兩個連也幾乎被偷偷摸上山的敵軍包了餃子。
皮定均

  皮定均

河對岸山頂上響起了敵人的機槍聲,曳光彈在河麵頻頻劃過,工兵架起的簡易浮橋一再被洪水衝散。皮定均冷靜地命令他的王牌皮旅的老底子——王誠漢的一團火速徒步涉河,協助對岸部隊保護渡口。怒火中燒的皮定均並沒有怒戰,他繼續沿河偵察,終於獲知上遊幾百米的地方水位比較淺,適合部隊徒涉。數千人手拉手走向混濁的淠河中央……部隊掌握的唯一小船分給了婦女、兩位新生兒和傷病員。最後,指揮部隊渡河的皮定均也被4個戰士強行抬起來扔到船上過了河。
暴雨突然停止,水位突然下降,皮旅終於安全渡河。1946年7月13日,皮旅撇開糾纏不休的廣西軍隊急行軍到達大別山最後一個山坡——東山坡。看著眼前皖中平原上道路縱橫、電杆林立的異樣風景,許多皮旅指戰員產生了回師大別山的想法。
然而回師談何容易!皮旅身後一直有幾個師的敵軍“護送”,特別是在淠河邊沒有撈到大便宜的桂軍行動最積極。廣西猴子非常有戰鬥力,跑得快,他們一直想抓住皮定均這隻“紅猴子”。
在東山坡,皮定均進行了突圍中最為艱苦的行軍動員:爭取在5天內飛躍皖中平原,突圍到華中根據地。隨後,7千個背包扔了整整一山溝,文件、檔案變成縷縷青煙,重傷員也忍痛撇下,從未當過前衛的主力一團開始充當開路先鋒。官兵們終於體味到了什麽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7千官兵像一股旋風在皖中平原上狂飆,不分晝夜。官兵實在太累,為爭取一天的休整時間,二團團長鍾發生氣得罵街,旅政委徐子榮親自說情,皮定均不為所動,一再重複著中央的指示:快走!快走!快走!……他把自己的部隊攆得“屁滾尿流”,一路尾隨的敵軍也是叫苦不迭。有時候在 前麵開路的偵察員甚至踩著睡得一塌糊塗的敵軍,踢都踢不醒。
行軍至第5天下午,大軍逼近津浦鐵路,華中根據地就在眼前。但是部隊已經累得睜不開眼睛。敵軍孫良誠部已經在鐵路沿線布置好了口袋,準備收網。皮定均不得不命令在部隊後麵扔手榴彈,免得睡過去的戰士被敵軍俘虜了。鐵路線周圍的敵人5路進逼,對皮旅形成鉗形攻勢。將軍一聲令下:“把炮彈、子彈全部打光,一發也不留!”被5天5夜急行軍憋了一肚子氣的指戰員們如同喝了興奮劑,向著鐵路沿線的碉堡、裝甲車發起衝鋒。
狹路相逢勇者勝。夕陽西下,皮旅已經勝利突破津浦線。看著前來接應的兄弟部隊,皮旅沸騰了,旅長卻像癱了一樣一屁股坐在地下:他實在太累太餓了。

殲滅王牌

中原突圍,皮定均的部隊不僅在毛澤東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國民黨統帥部掛上了號。雙方都習慣在電報中稱之為“皮旅”。
皮旅到達華中後不久,奉命保衛華中根據地首府——淮陰。皮旅先頭團剛到達淮陰外
皮定均和妻子

  皮定均和妻子

圍,敵整編74師的先頭團已經渡過運河,奪取了渡口,占領了橋頭堡,淮陰危在旦夕。皮定均著急,下令三個團各拿出兩個營比賽,看誰先消滅占領渡口之敵。
此前,皮定均還沒有指揮過象樣的正規戰,遊擊戰也是跟劉伯承學的,千裏突圍更多的是行軍藝術。而進攻淮陰的是國民黨悍將張靈甫,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虎將,智勇雙全。皮猴子遇到真老虎,仍然猴性十足,根本不把號稱國民黨的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編74師放在眼裏。實戰結果可想而知——皮旅沒能奪取渡口,還傷亡600。將軍在日記裏的標題是《染紅了的運河》,傷心極了。初戰失利的棒頭頓喝讓將軍立刻認識到了自己在打正規戰方麵的差距。他謙虛地在戰場上向張靈甫學習。
接下來的兩天,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將領在淮陰城下接連交手。張靈甫硬攻,皮旅死守,雙方都有重大傷亡。張靈甫不愧是名將,很快將硬攻改為巧取,從皮旅和其他部隊的結合部楔入,占領淮陰東關。1946年9月19日,皮旅含淚撤離淮陰。但是皮定均在心裏發誓:一定要吃掉張靈甫。將軍身邊的許多人都知道,將軍有時很倔,認準了的事他一定要堅持到底。
接下來的漣水保衛戰,皮定均看到漣水附近有一座古塔可以作為壓製敵人衝鋒的製高點,決定在塔上放一挺重機槍。塔上放機槍,視野開闊,但是也容易暴露。一些指戰員不以為然,放在塔上的機槍班也是氣得大罵“皮老驢”。皮定均聽見後,不以為意,反而親自為他們端茶送水。後來事實證明,正是在古塔機槍的配合下,解放軍把已經破城的74師硬是攆出城去,取得第一次漣水保衛戰的勝利。不久,張靈甫重新調整部署還是攻占了漣水,特意在古塔下麵照了張相。古塔製高點的威力可見一斑。
1947年1月,皮定均就任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副司令兼參謀長。自中原突圍後,躊躇滿誌的將軍多了一句口頭禪:“老子就是皮定均。”口氣中帶著幾分虎氣,令人生畏。但是離開皮旅到華東部隊任職後,他的領導兼搭檔6縱司令王必成更是虎虎生威的名將。由於在華東戰場長期和張靈甫對陣,和王必成搭檔,皮定均不想成為老虎也不行。沒虎氣,壓不住74師的囂張氣焰;沒有虎氣,也沒辦法在6縱立足。皮猴子的虎性與日俱增。
1947年4月,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重兵集團在蒙陰一帶周旋,部隊在向蒙陰公路以東運動過程中,6縱被敵軍隔斷,成為孤懸在40萬敵軍中的一粒孤子。6縱一不做、二不休,迅猛向敵後挺進,然後變得無影無蹤。這也是西遊記中孫悟空大戰巨靈神的方法,也是皮猴子的典型行軍作風,越是最危險的地方越是最安全。
1947年5月12日,已經深入敵後240多裏的6縱收到華野電令:限14日夜間占領垛莊,斷敵退路,完成戰役合圍,掩護主力消滅貪功冒進的74師。
2天時間、240裏路途難不倒皮定均,皮定均琢磨的是如何變助攻為主攻。將軍接到電報後,當即帶領先頭師急行軍,結果在14日淩晨就占領了垛莊。垛莊位於孟良崮腳下的蒙陰公路,是竄上山的74師向公路逃竄的後路。當時華野主力在蒙陰公路以東,還不足以將74師合圍,迫切需要在公路以西放上一支奇兵。深入敵後卻又絕處逢生的6縱成了置74師於死地的奇兵。張靈甫再神機妙算,也沒料到這步奇中之奇。6縱占領垛莊後,74師派一個團下山爭奪未果,頓時軍心大亂,張靈甫直接用明語向南京大本營求救。眼見74師已成甕中之鱉,皮定均和王必成一致要求參加會攻孟良崮。消滅74師,活捉張靈甫!這是中央軍委提出來的口號,更是所有參戰部隊都想爭取的殊榮。
16日下午,華野對74師的網越拉越小,皮定均親自挑選了一條進攻路線,派上預備隊——縱隊特務團直插孟良崮74師老巢。
6縱特務團最終攻破74師指揮所,張靈甫等自殺身亡之時,暴雨驟至。皮定均再次感歎到:真是蒼天有眼!倘若雨早點下,不會斷水的74師不知還要頑抗到何時!
張靈甫還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對手,皮定均花了400塊的大價錢給他買了一口上好棺材,體麵地安葬。張靈甫下葬時,他手下被俘的9個將校跪成一圈,嚎啕大哭。躊躇滿誌的皮定均指著棺材裏的張靈甫問各位將校:“你們師長如此下場,是什麽原因?”“你們應該記取,我們是代表人民的,你們與人民為敵。你們看,我們的民工有多少哇!”皮定均沒有從戰略戰術上分析張靈甫失敗的原因,他已經超越了張靈甫。
中原突圍、大戰孟良崮,是皮定均戎馬生涯中兩大亮點。僅憑這兩大亮點,皮定均已步入名將之列。

將星隕落

文革末期,趕上“批鄧”和周恩來去世,政治空氣又緊張起來。最緊張的時候,皮定鈞告訴羅瑞卿,他準備拉著隊伍上山[2]。1976年7月6日,敬愛的朱德元帥逝世,全國人民沉浸在悲痛中。作為朱德元帥的老部下,皮定均更是悲痛欲絕。
他恨不得立刻飛到北京,到老首長的靈前哭祭。可第二天(7月7日)就是大規模合成軍事演習,命令已經發出,部隊正在調動之中,作為福州軍區司令員———這次演習的總指揮,在這節骨眼上,怎能擅自離開呢!皮定均決定,等指揮完這次演習後,晚上就趕往北京守靈。大兒子皮國宏為父親的安全擔心———皮定均剛剛做了幾次眼科手術(青光眼),視力還沒有恢複,所以他特意向領導請假,專程陪同父親前往演習地。
可是誰也沒想到,就在皮定均乘飛機到演習地區視察的途中,因氣候惡劣,能見度低,轟隆一聲巨響,飛機不幸撞上山壁!馳騁疆場半個世紀的一代名將皮定均,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同皮定均父子一起遇難的還有福州軍區司令部戰訓部部長、作戰部副部長、空軍第八軍副軍長、陸軍第31軍戰訓處長以及漳州機場作戰參謀、皮司令的保健護士和機組人員等,共14人。一次空難使這麽多將領和重要軍事人員喪生,所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美國將此次空難作為世界級大事而載入了當年的國際大事記。

5貢獻評價

毛主席手書石刻:&amp

  毛主席手書石刻:&amp

皮定均雖然身為高級指揮員,但生活十分儉樸,始終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上級給配備有專用轎車,他極少使用。他說費油、招眼,外出總是坐吉普車。他到下麵,不準事先打招呼,不準特殊優待。
皮定均對黨、對人民、對軍隊、對革命事業忠貞不二。毛澤東主席給予皮定均很高的評價。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曾被初評為少將,毛主席念及皮定均中原突圍有功,在授銜名單上批示:“皮有功,少晉中”,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1976年炎夏,他不顧疲勞,不顧剛做了手術,即往前線指揮海防軍事演習,由於飛機失事,不幸殉職。[3]

6人物年譜

1914年
生於安徽省金寨縣代家嶺貧苦農民家庭。幼年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與祖母相依為命,討過飯,給地主放過牛。13歲參加當地農民協會。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鄉童子團中隊長、縣童子團團長。
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1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曾在紅四方麵軍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圍攻”。
1932年10月隨軍西征入川。
1933年任紅四方麵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三連政治指導員。
皮定均

  皮定均

1934年任第三十五團二營教導員、紅九軍軍部交通隊政治指導員。參加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和多次反“圍攻”作戰。
1935年5月參加二萬五千裏長征,任紅軍大學上級指揮科副科長、步兵學校營長。到陝北後,任教導師第2團團長。
1936年7月任紅軍大學步兵學校第一營營長,10月長征到甘肅會師。
1937年1月任慶陽步兵學校(教導師)第二團團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特務團團長、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區司令員。
1940年2月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
1943年3月任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司令員。
1944年8月奉命組建豫西抗日遊擊支隊(即第1支隊),任司令員,率部挺進豫西,僅經月餘奮戰即在豫西站穩了腳跟,打開了抗日局麵,隨後會同第2、第3、第4支隊
1950年1月皮定均與夫人張烽、母親、子侄

  1950年1月皮定均與夫人張烽、母親、子侄

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原軍區第1縱隊1旅旅長。解放戰爭初期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旅長。
1946年6月在中原突圍中,指揮所部第1旅擔任掩護中原軍區主力向西突圍的艱巨任務,爾後率部向東轉移,繼續迷惑、牽製國民黨軍對兄弟部隊的追擊。期間,他率孤軍作戰,足智多謀,巧妙指揮部隊搶關奪隘,穿插於敵軍重兵集團之間,經20餘天連續奮戰,衝破國民黨軍的堵截、封鎖,勝利抵達蘇皖解放區。從此1縱1旅這支部隊被人們稱為“皮旅”,“皮旅”成為名震華夏的英雄部隊。
1947年1月奉調離開“皮旅”,先後任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24軍副軍長、軍長,參加了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鬥。
1949年9月任第三野戰軍第二十四軍軍長。
新中國成立後,任第24軍軍長兼政治委員。
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9兵團第24軍軍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夏季反擊作戰,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3年回國後,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曾入高等軍事學院學習。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69年起任蘭州軍區、福州軍區司令員。
1976年7月7日在福建指揮軍事演習時因直升機失事,不幸遇難殉職。
1977年皮定均將軍的骨灰被安放到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後應豫西老根據地群眾的要求,部分骨灰安葬在登封革命烈士陵園,部分骨灰依照皮定均夫人張烽的願望,安葬在飛機墜毀的灶山之巔。
2000年5月30日民政部頒發了皮定均將軍的革命烈士證明書。[4]

7紀念場所

2004年8月30日上午,漳浦微博報在福建漳浦縣天福服務區石雕園內,舉行了隆重的皮定均塑像揭幕及皮定均將軍紀念園開園儀式。皮定均將軍的夫人、子女、生前好友及戰友200餘人參加了塑像揭幕及開園儀式。據了解,皮定均將軍紀念園是當地著名台商李瑞河在得知皮定均將軍事跡後,深為感動,在征得其家屬和有關政府部門同意後,投資80萬元用了半年時間建成了占地30畝的皮定均將軍紀念園。
2006年9月27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的將領——皮定均將軍紀念園在福州三山陵園落成。
皮定均紀念園由皮定均將軍的銅像、相關領導同誌題詞及皮定均的簡曆組成。紀念園的主體巧妙地運用一塊高近3米,寬2.5米,重達20餘噸的天然巨石為依托,即充分反映了皮將軍作為一員英勇虎將的威猛、果敢,又極具藝術之美。
江澤民題寫的對皮定均的評價“一生戎馬行、丹心為人民”十個大字鐫刻在天然巨石上,江澤民題詞上方是皮定均將軍麵帶微笑銅像,銅像矗立在巨石上,與巨石融為一體。皮定均銅像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皮將軍生前威武、睿智,愛民愛兵的形象。紀念園的主體左右兩側分別是李先念的題詞:“智勇兼優、光明磊落”,徐向前的題詞:“多謀善斷、英勇虎將”及張愛萍上將緬懷皮定均的題詞。

————————————

1955年春。北京中南海。

  毛澤東端坐在寬大的寫字台前,正聚精會神地審閱首次即將被授予少將軍銜人員的名單。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央軍委即著手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實行軍銜製,即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他的目光從那一長串的名單中看到“皮定鈞”三個字……少頃,蘸墨揮筆,“皮有功,少晉中”,6個醒目大字躍然紙上。

  功在關乎中國命運和前途的1946年夏天……

  1946年6月,在國共雙方達成“停戰協定”之後不到半年,協定便被國民黨徹底撕毀。經過一番調兵遣將之後,蔣介石迫不及待地向解放區大舉進攻。

  戰幕首先在中原拉開。

  地處中國腹地的中原大地,北接華北,東臨華東,南通湖廣,西抵陝川,扼長江天塹之中流,跨南北交通之動脈,自古乃兵家必爭之要衝。此刻,中原我人民解放軍共有主力和地方部隊6萬餘人,解放區麵積約15萬平方公裏。

  中原解放區麵積不大,但戰略態勢突出,蔣介石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拿下它“可北出黃淮平原,以擾中原;南下武漢,以窺兩湖;西進隨棗,以控製荊、襄;並可切斷平漢路中原之大動脈。”為此,蔣介石不惜重兵首先而攻之,以30萬大軍,6000座碉堡,將6萬中原我軍擠壓在以宣化店為中心,方圓不足百裏的狹小地區。

  大軍壓境!形勢危急!

  6月21日,鄭位三、李先念以中共中央中原局名義致電延安:“我們提議中央能允許我們在本月底即開始實施主力突圍的計劃,即經鄂中分兩個縱隊分別向陝南及武當山突圍,然後轉至陝甘寧邊區。”

  6月23日,毛澤東複電:“所見甚是,同意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今後行動,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不要請示,免延誤時機,並保機密。”

  中原軍區反複慎重研究,定下實施突圍的具體部署:李先念,王震率第二縱隊為北路,由宣化店向西,經桐柏山區直下陝南;王樹聲率第一縱隊為南路,西越平漢路後,直插豫西北武當山區;皮定鈞、徐子榮率第一縱隊第一旅為東路,向東佯攻,掩護主力突圍。中原大突圍伊始,便把最危險、最沉重、最關鍵的任務壓給了皮定鈞。

  蔣介石按捺不住了。他命令:7月1日前,一舉消滅中原共軍,製造第二個“皖南事變”。6月26日,蔣介石舉行記者招待會,得意地聲稱,未來24小時內將發生驚人的奇跡。1946年6月26日,敵軍猛攻我白雀園一旅陣地。全麵內戰爆發!

  還在敵人進攻開始之前,皮定鈞即施用疑兵之計,派出部隊白天向東開進,夜間向西秘密撤回,第二天再如法炮製,造成我軍大部隊向東集結突圍的假象,促使敵進攻矛頭指向錯誤方向,不惜引火燒身借以掩護主力向西突圍。

  敵人果然上鉤,戰鬥一打響,錯以為我軍主力向東突圍,故拚命向東進攻。當敵發現上當再掉轉頭來向西追擊時,卻又遭到一旅頑強的阻擊。敵兵力雖幾十倍於一旅,但卻被緊緊咬住,甩不掉,走不脫,眼睜睜地看著我軍主力越過平漢路,向西而去,奈何不得。

  白雀園的一間草屋裏,旅長皮定鈞和政委徐於榮默默地對視著,煙一支接著一支,煙霧繚繞,心情異常沉重。兩人曾一同闖過多少次艱難險阻,又一同立下了多少赫赫戰功。但擔負像這樣一發千鈞的戰鬥任務,對他倆所率領的一旅來說還確實是第一次。

  6月24日,縱隊司令員王樹聲緊急召見皮定鈞和徐子榮,向他們傳達了中央關於指派一支精幹堅強的部隊作掩護,全力保障主力安全突圍的指示。王樹聲凝視著皮定鈞那張因連續作戰而特有的黑且瘦的臉膛,懇切地說:你們一旅,在豫西、豫北單獨活動了一年多,有獨立作戰經驗。經縱隊黨委討論,並報經軍區黨委批準,決定由你們旅擔負掩護主力突圍的任務。你們要用一切辦法迷惑敵人,拖住敵人,使敵人在三天內不能找到我軍主力的行動方向,等主力越過平漢路,你們的掩護任務就算完成。爾後,你們按當時具體情況選擇突圍方向……

  現在,主力已安全越過平漢路,掩護任務業已完成。下一步該如何動作,這是“皮旅”生死攸關的一次抉擇!皮定鈞心裏相當明白:中央和中原局的意圖實際上就是四個字:“丟卒保車”,即犧牲一部,而保存大部。這樣決策,對於戰略全局來說,是完全必要的、應該的。正緣於此,皮定鈞義無返顧地勇當“卒”的角色,拚死保證“車”的安全轉移。但作為一旅之長,他清醒地感到,他有責任要為黨保存最大的實力而付出最小的代價,也隻有如此,才能稱得上突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因此,這支由他從太行山區帶出,征戰豫西,威震桐柏,被譽為“皮旅”,擁有5000英雄健兒的“過河之卒”,能不能在保“車”的任務完成後,贏得“卒”存呢?

  皮定鈞要為“皮旅”尋覓一條九死一生之路,為自己出了個難題。他在日記中寫了如下文字:

  現在的時間又開始緊張。黨給了任務,又是單獨的,你過去單獨執行任務時,思想意識上暴露了很多的毛病,而且
有錯誤。所以就是要提醒你注意。

  根據過去的一些問題,提出下列各項,要你在任何環境任何情況下都注意到:

  1. 最艱苦、最危險的時候,你個人不要表現悲觀、沒有主張和無能,要表現出自己的智謀和膽識。

  2. 到了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候,應表示有辦法……一切問題都可以克服的,可以解決的。

  3.勝利的時候不要過分興奮,要想到最困難的事情。

  4.……各種不同的情況,不應有各種不清醒的表現。

  那還是在主力突圍之前,中原軍區黨委曾向皮定鈞傳達了中央軍委周恩來的指示:皮定鈞掩護突圍後,三個去向,可根據情況而定,一是西追我軍主力,二是打遊擊,三是到華中蘇皖解放區去。

  倘若隻從“皮旅”本身生存考慮,第一個去向,即向西追隨主力,無疑是一條“陽關大道”。因為向西行動既可回歸原建製,又可能得到主力的接應,向西北突圍,可重回豫西根據地或北渡黃河回華北老解放區,原地打遊擊,亦有可能將“皮旅”分散地保存下來,以待時機,東山再起,向東突圍,則路途遙遠崎嶇,環境生疏艱難,且得不到兄弟部隊接應,一時難以立穩腳跟,特別是敵人在此方向上集結數萬大軍圍追堵截,時時存有全軍覆滅之危險。但從戰略全局看,情況卻大不相同。“皮旅”如向西突圍,則因係敵預料皮旅突圍之方向,包圍我中原解放軍的二十幾個師(旅)必將集中兵力尾隨而至,使主力處於嚴重的被動局麵;向西北重回豫西,這個方向和主力突圍方向基本一致,很容易暴露我軍總的意圖,於全局不利;原地遊擊,也隻能遲滯敵人向西追擊的速度,不能從根本上分割敵人,調動敵人;而向東突圍,一則可有力地分散、箝製敵之兵力,使其顧此失彼,從根本上減輕主力及其他解放區的壓力,二則可增強華中解放區的力量。

  皮定鈞與徐子榮在“皮旅”突圍方向的選定上竟會如此不謀而合:主力向西,我們東進!

  選定的突圍方向,顯示了皮定鈞出奇製勝的軍事才能,而且對每一個細節的思考都非常縝密。在充分正視東進危險性、艱巨性的同時,又深思熟慮地分析了東進存在的有利條件:大別山嶺峻山崇,便於機動隱蔽;“皮旅”的一、二團在太行山、嵩山、伏牛山、桐柏山經受過多年的摔打鍛煉,三團是大別山的子弟兵,擅長於山地行軍、作戰;大別山是哺育紅軍的搖籃,群眾基礎好;自己和副旅長方升普都是大別山人,從小鬧革命、打遊擊,地形、人情熟悉……一個剛剛30歲出頭的年輕指揮員,在被動突圍的不利情況下,做出了如此異乎尋常,棋高一著的決斷。

  蔣介石於7月1日前全殲中原共軍的命令成了一張廢紙,又氣又急,除令各部繼續追擊我中原主力外,又作起了“追不上李先念,皮定鈞是怎麽也逃不走的”美夢。

  然而,昨天還在頑強阻擊,緊緊咬住敵人使其不能行動的“皮旅”,今天卻突然神秘地失蹤了。國民黨東麵數路大軍向西追了一天多,連“皮旅”的影子也沒看到,派出無數的偵察員,竟連“皮旅”的蛛絲馬跡也找不到。敵人內部正在互相爭吵究竟是誰放跑了“皮旅”的時候,“皮旅”其實就在他們的鼻子底下。

  原來,完成掩護主力任務後,皮定鈞又一次巧施疑兵之計,先是向西虛晃一槍,指揮部隊偽裝追隨主力向西急行了半日,誘敵拚命向西追趕。而“皮旅”卻於當晚突然折向東南,在劉家衝隱蔽起來。

  劉家衝是一個小丘陵地帶,樹木茂盛,東靠潢(川)麻(城)公路,南臨商(城)經(扶)公路。正因為這裏沒有大山,又處在兩條公路的交叉口,在敵人看來是不可能隱蔽部隊的,而皮定鈞妙施反常用兵之法,顯示出了大智大勇、指揮若定的卓越軍事才能。

  一個旅5000餘人隱蔽在叢林裏,以我軍鐵的紀律和驚人的毅力,在敵人眼皮底下整整潛伏了一天二夜。透過叢林的空隙,可以清晰地看到公路上川流不息地向西追擊的敵人……

  第三天清晨,趁著敵人縱隊行軍的間隙,“皮旅”勢如破竹直插敵人後方,急速東進,奔襲小界嶺。在小界嶺抓到三個身穿綠色美式軍裝,背著美式報話機的敵偵察兵。

  皮定鈞:“想不到會在這塊見麵吧?你們的大部隊呢?”

  敵兵一麵把腦袋搖得像貨郎鼓,一麵用手指著“皮旅”的後方,苦笑著:“都去追你們了!”

 這天,皮定鈞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們的一切準備完了,隻有一麵行動,一麵等待上級的指示……因為敵人不會給我們自由。此地不是我們練兵的場
所,故不能在此多休息。我們這些“孤獨”的孩子,還是要向著我們的“家園”前進,去找我們的“母親”。

  7月1日,“皮旅”來到鬆子關山下。敵人已經埋伏在東麵的那座山頭,和我軍派出探路的偵察連打起來了。皮定鈞微微皺了下眉,憑借他多年拚殺戰場的經驗,從敵人見到我們一個連就急忙開火,過早地暴露企圖以及槍聲倉促、目標盲目的狀況斷定,麵前這股敵人到達這裏的時間不長,還未來得及構築工事,並且存有嚴重的怯戰心理。但敵人畢竟占據著有利地形,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若不能迅速粉碎他們的堵擊,奪路而走,附近的敵人即會聞聲合圍過來,形勢將變得極為嚴峻。

  “不打開鬆子關,別處無路可走。你們一團要像撕布一樣把它撕開!”皮定鈞命令剛剛趕到的一團團長王誠漢。“告訴同誌們,今天是‘七·一’,也是我們進入大別山的第一關。我們要用戰鬥的勝利來慶祝黨的生日。”徐子榮政委緊接著作了補充。

  一團在豫西打日本鬼子的時候,即被豫西人民稱作“老虎團”,具有猛打、猛衝、猛追的頑強戰鬥作風,尤其擅長長距離的山地奔襲。眼下他們已經曆了幾天的行軍作戰,沒有吃飯,又要立即投入戰鬥。接到任務,戰土們早已把疲勞、饑餓拋到九霄雲外,猶如猛虎捕食,衝進密林,飛上山崗。一霎間,槍炮聲、喊殺聲如巨雷滾動,敵人被徹底打垮了,全旅沿著這條撕開的血路終於越過鬆子關,繼續向東挺進!

  青楓嶺是走出大別山、由鄂入皖的又一必經關口,山勢極為險要,是一道天然防線,遠遠望去,猶如一根直插雲霄的天柱。“青楓嶺被敵人占領了!”偵察人員氣喘籲籲地跑來報告。若衝不過這道關隘,後麵敵兵追至截斷退路。“皮旅”將會陷入進退維穀的絕境。

  皮定鈞即令一團隱蔽運動到山下,突然發起攻擊,盡快把青楓嶺拿下。但兩次攻擊都被敵人密集的火力壓了下來。

  “你們插翅難飛啦!”敵人在山上狂叫著。

  第三次攻擊開始了。為了迷惑敵人,一團在敵正麵以強大火力佯攻,二團利用綁腿、扁擔和繩子從一處數丈高的峭壁攀登而上,猶如神兵天降,在敵側背發起猛烈攻擊。伴隨驚天動地的喊殺聲,戰士們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敵人終於垮下去。“皮旅”追擊20餘裏,沿途布滿了敵人的屍體、傷兵、槍支、彈藥,一排排俘虜耷拉著腦袋站在道路兩旁。

  7月11日下午,“皮旅”又巧妙地虛晃一槍,跳出了敵軍在安慶一帶布置的“口袋”之後,來到了大別山的出口——毛坦廠。

  經過半個月的艱苦跋涉,浴血奮戰,跨越了重重天險,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追擊攔截,皮定鈞帶領全旅5000多名官兵終於躍出大別山,使蔣介石妄圖把“皮旅”在大別山區吃掉的癡心妄想又一次破滅了。

  過了毛坦廠,橫在“皮旅”麵前的是坦蕩的皖中大平原。敵人正調集三個正規師和十幾個保安團,重新部署數道防線,妄圖利用地形、交通等對已有利條件,實現在大別山中沒能實現的美夢。

  為在敵軍部署就緒之前快速通過皖中平原,旅黨委決定,部隊徹底輕裝,用五天五夜的急行軍實行千裏躍進,以取得突圍的最後勝利。

  7月13日夜,“皮旅”如同一股強勁的鐵流,從大別山傾瀉而下,以每晝夜七八十公裏的行軍速度在皖中平原上飛兵急進!

  7月15日拂曉順利越過六(安)合(肥)公路,7月16日晚,到達距合肥僅十餘公裏的吳山廟,與中共淮南區黨委派來的聯絡員接上頭。7月17日晨,用兩條腿與敵汽車輪子賽跑,先聲奪人,待敵人趕到時,“皮旅”已越過淮南路十餘裏。7月19日淩晨,到達離津浦鐵路僅40餘公裏的紅心鋪。跨過津浦路,再走近半天的路程,就是蘇皖解放區。

  敵人企圖扼守這最後一道防線,把“皮旅”堵在津浦路以西圍而殲之。

  而這時的“皮旅”,經過四天四夜的連續強行軍,已經疲勞到了極點。此時此刻,皮定鈞心情十分沉重同時也十分清醒:這是突出重圍的最後一搏,隻有不惜一切代價突過去,才是最後的勝利,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他和徐子榮在路邊鼓勵戰士們:

  “再努一把力,過了鐵路就到家了!”“這是最後一關,咬緊牙關衝過去!”

  隊伍在艱難中東進。一想馬上就要到家了,戰士們又群情振奮起來。當日,經過數小時激戰,擊潰敵從南麵飛速開來的裝甲火車。“皮旅”終於衝破最後一道封鎖線——津浦路,與前來接應的淮南大隊勝利會師,進入蘇皖解放區。

  7月20日,皮定鈞派副旅長方升普赴華中軍區司令部駐地淮安。鄧子恢、張鼎丞、滕代遠等熱烈歡迎“皮旅”勝利到來,並安排方升普與美國新聞記者史沫特萊見麵。她與方升普緊緊握手,含笑用中國話說:“我要把你們的英雄事跡和勝利消息告訴給全世界人民!”

  “皮旅”曆經24天艱苦的馳騁征戰,跨越豫、鄂、皖、蘇四省,行程近2000裏,擊退敵軍21次追擊、攔阻和堵截,征服了無數艱難險阻,勝利地到達預定的目的地——蘇皖解放區。

  在中原突圍的幾路大軍中,作為“卒”的“皮旅”,謎一般地成建製地保存下來了。突圍前5000精兵,突圍後精兵5000。這在中外突圍戰史上堪稱罕見的奇跡!

  “皮有功,少晉中”。一個“功”字,蘊藉著何等豐富的內涵啊!難怪毛澤東對皮定鈞會如此賞識、器重。

以至到1969年黨的“九大”期間,76歲高齡的毛澤東久久深切地注視著皮定鈞,還在撫今追昔:“你們中原突圍時留下來的同誌也不多了吧?如果怕苦怕死,革命是搞不出名堂來的。就要有像你們中原突圍那樣衝鋒陷陣的革命精神!”

————————————

徐子榮(1907-1969),河南確山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確山縣委書記。參加並領導確山農民暴動。1928年後在北平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7年後任中共山西工委秘書長,太行區委宣傳部、組織部部長,太行區五地委書記,八路軍豫西人民抗日遊擊隊政委。參與開辟了豫西抗日根據地。後任新四軍第五師旅政委、華東野戰軍師政委、華北野戰軍縱隊政委、第一野戰軍第十八兵團軍政委。參加了中原突圍、萊蕪、孟良崮、漣水、太原等戰役。建國後,曆任公安部辦公廳主任、副部長,國務院內務辦公室副主任。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1945年8月,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時,蔣介石卻乘機下山“摘桃子”,從隴海路、平漢路向豫西抗日武裝包圍過來,企圖消滅皮定均領導的豫西抗日武裝。10月,奉黨中央的命令,皮定均率豫西抗日遊擊支隊撤出豫西根據地,到達鄂豫邊的桐柏山區,與李先念、鄭位三領導的新四軍五師會師。11月,豫西抗日遊擊支隊改編為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皮定均任旅長,徐子榮任政委,方升普任副旅長,郭林祥任副政委,張介民任參謀長,全旅7000餘人,時稱“皮旅”。

 

1946年6月,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調集10個整編師、25個旅共30萬人,將中原軍區部隊6萬餘人壓縮在以宣化店為中心的縱橫百裏的狹小地區,企圖一舉消滅中原革命武裝。

 

在此關鍵時刻,中原軍區遵照中央軍委“立即突圍,愈快愈好”,“生存第一,勝利第一”的指示,為保存實力,爭取主動,決定除以一部分武裝就地分散堅持遊擊戰爭,牽製敵人,掩護主力行動外,主力於6月底分路突圍,實行戰略轉移。6月24日下午,根據中原軍區的指示,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王樹聲召集各旅旅長、政委部署突圍,決定主力於26日分兩路開始向西突圍;命令第一旅偽裝主力,向津浦路以東佯動,以迷惑、牽製敵人,待掩護主力越過平漢線後,自行選擇方向突圍。縱隊司令員王樹聲對旅長皮定均和政委徐子榮特別交待:“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光榮的任務。黨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是對你們最大的信任。你們在豫西敵後活動了一年多,有獨立作戰的經驗,一定能戰勝敵人。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皮定均和徐子榮代表全旅指戰員向王樹聲表示:“請首長放心,我們一定以戰鬥的勝利,回答黨對我們的信任。”隨後,王樹聲又命令皮定均、徐子榮:“主力今晚就開始向西行動。你們趕緊回去布置,要用一切辦法拖住敵人,迷惑敵人,使敵人在三天內找不到我們主力的行動方向。主力越過平漢路,就是突圍的初步勝利……”

 

皮定均和政委徐子榮接受任務回到旅部後,立即召開旅黨委常委會議,研究並製定了掩護主力突圍和完成掩護任務後全旅的突圍方案。6月24日晚,皮定均命令部隊向東、東南和東北方向佯裝出積極行動的姿態,前沿部隊繼續加固工事,擺出禦敵陣勢,同時抽出一批部隊,趁黑夜悄悄西移,白天則川流不息地向東開進,以迷惑吸引敵人,便於主力向西突圍。上了圈套的敵人以為我軍主力要向東突圍,拚命向東進攻。兩天後,即26日下午,愚蠢的敵人才發覺我主力已向西突圍,輕重火力發狂似的向皮旅陣地傾瀉,妄想突破皮旅防守的地區。英勇的皮旅指戰員抗擊著數十倍於己的敵人,迫使敵人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表現了人民戰士無可抗拒的英雄氣概。經過連續三天的頑強阻擊,我軍主力已越過平漢鐵路向西挺進。皮旅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後,又開始與敵人“捉迷藏”。他們決定向東突圍,到蘇皖解放區和華中兄弟部隊會師。皮旅的指揮員深知這條突圍路線山高水險,有超過自己十倍以上的敵人和無數道封鎖線,但以大局為重的他們更明白隻有向東和主力背道而馳,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敵人,減輕對主力的壓力。6月27日晚,皮旅7000多指戰員以驚人的膽略,神不知、鬼不覺地隱蔽到位於國民黨整編第七十二師和整編第四十七師結合部的劉家衝。次日,當國民黨軍原以為在潑陂河、白雀園等地可以搜尋到皮旅時,皮定均已率部迅速從劉家衝出發,出敵不意地向西南疾進,當夜宿營於經扶(今新縣)東南的易家田鋪。29日拂曉,當敵整編第七十二師撲向易家田鋪時,皮旅卻來個九十度大轉彎,直插黃土崗、福田河之間的潢(川)麻(城)公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跳出了敵人的內層包圍圈,大踏步地向東開進。

 

皮旅跳出敵人的內層包圍圈進入大別山後,敵人調用重兵在險關隘口、交通要道阻擊,企圖把皮旅消滅在大別山裏。6月30日上午,皮旅進入河南商城縣境的瓦西坪。是日上午,皮旅正在休息做飯時,敵七十二師三十四旅一百團占領了瓦西坪以南高山,立煌縣(今金寨縣)保安團和商城顧敬之部占領了西北高地,敵人輕重武器的火力鋪天蓋地潑向皮旅,企圖利用險要地形,一舉將皮旅圍殲於瓦西坪。在此關鍵時刻,皮定均果斷命令部隊就地進行反擊,以第一團搶占瓦西坪附近有利地形,掩護全旅向大別山主峰之一的大牛山挺進。經過兩小時激戰,皮旅將敵擊退,沿著一條撕開的血路,於7月1日強越鄂皖邊咽喉大牛山。

 

翻越大牛山後,為了迅速擺脫敵人,皮定均利用敵人統治區域間各據一方、互不通氣的矛盾,盡可能地沿著省與省、縣與縣的交界處穿來插去,沿途割斷敵人的電話線,打擊敵人的區、分公所,拔掉敵人的耳目。7月3日晚,皮旅到達大別山中心地區立煌縣(今金寨縣)吳家店。此處是紅四方麵軍誕生的搖籃,也是皮定均旅長和方升普副旅長的家鄉。為了與軍區和縱隊取得聯係,同時恢複體力,補充給養,皮旅決定利用吳家店老蘇區的有利條件,在此休整三天。7月4日,旅黨委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總結前一段作戰經驗,部署下一步行動方案。同時,派出宣傳隊廣泛宣傳發動群眾,並打開國民黨糧食倉庫,將糧食分給當地貧苦群眾。通過幾天的休整,部隊指戰員的體力得到恢複,給養得到補充,皮旅於7月7日由吳家店出發,繼續向東疾進。

 

皮旅由吳家店出發,經土地嶺、西界嶺、黃栗杪、漫水河、黃氏河等地於7月10日進抵安徽省霍山縣境的青楓嶺下。其時,敵挺進二團約兩個營的兵力已據守青楓嶺山頂,通往山上的、皮旅必經的一條路已被敵人嚴密封鎖。前有守敵,後有敵兩個師尾追,不堅決消滅青楓嶺的敵人,皮旅就無法繼續前進。經觀察地形後,皮定均當即決定:一團擔任正麵佯攻,吸引敵人的注意力;二團從右翼輕裝上山,迂回到敵人側後強攻。經一小時激戰,我軍成功地占領了青楓嶺,斃傷敵200餘人,俘敵19人,保障了全旅主力順利通過。

 

突破青楓嶺的當天傍晚,皮旅到達大別山東陲門戶安徽淠河西岸磨子潭。此時敵四十八軍一部已在附近地區構築工事,企圖阻擊皮旅。皮定均決定,三團於天黑前渡河至河東擔任警戒,工兵連夜搭設浮橋,保障部隊通過。12日1時許,正當皮旅渡河之際,敵人占據了磨子潭正麵大山,並以密集火力掃射,企圖阻止皮旅渡河。皮定均立即命河東警戒分隊與敵展開激戰,同時指揮旅直和一團冒著敵人炮火強渡。嗣後,一、三團以全部火力壓製敵人,掩護二團過河,猛烈的槍炮聲震得山搖地動。英勇的戰士們冒著彈雨,分三路強渡,終於又一次粉碎了敵人企圖把皮旅消滅在大別山的陰謀。

 

當天上午,皮旅搶渡磨子潭向東。其時,桐城方向有敵人正向西迎麵襲來。皮定均決定,部隊向東躍出大別山,跨入皖中平原。第二天中午,部隊進至霍山縣毛坦廠時,敵人集中3個師和10個保安團,在六(安)合(肥)之間布防。為粉碎敵人的再次堵截,皮定均號召全體指戰員以堅決、神速的行動,爭取在敵人布防就緒之前,躍過皖中平原,取得突圍的最後勝利。

 

是日晚,皮旅由毛坦廠分三路出發,東路由皮定均旅長親率,經合肥西側北進;西路由方升普副旅長率領,經六安東側北上;中路由徐子榮政委率領,經六(安)合(肥)線的官亭前進。15日,三路兵馬擊退了敵保安團和土頑的阻擊合攏,直搗合肥高劉集。16日,皮旅經壽縣吳山廟,進而抵達淮南鐵路線上的下塘集。7月17日拂曉,部隊經下塘集越過淮南鐵路,粉碎了敵第一八三師的堵擊。18日,進入大洪山區。7月19日,當皮旅進抵津浦路西紅心鋪一帶時,敵已在津浦鐵路線上部署了大批軍隊,企圖阻截皮旅越過鐵路。為徹底粉碎敵人的企圖,皮定均再次號召部隊:“咬緊牙關,堅決突過去!突過鐵路就是解放區,就是勝利!”同時果斷決定全旅從管店、三界之間越過鐵路。20日4時,二、三團和旅直以神速、秘密動作順利通過鐵路。當天天亮後,一團正在過路之時,敵一列裝甲火車把一團切成兩段。與此同時,從明光,管店和滁縣出動的敵人,分五路從兩翼運動過來,形成鉗形攻勢。皮定均當即命令三團控製鐵路東側有利地形,阻擊敵裝甲列車;並令二團以輕重機槍火力參加戰鬥。一團隨即邊打邊進,經過近3小時激戰,將敵擊潰。皮旅全軍順利越過津浦鐵路,進入到蘇皖解放區,與華中野戰軍勝利會師。

 

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在旅長皮定均、政委徐子榮等率領下,全旅指戰員團結一致,不畏艱險,英勇奮戰,克服了高山、峻嶺、暴雨、洪水等層層險阻,連續行軍24晝夜,行程750餘公裏,經過大小20餘次戰鬥,粉碎了數十倍於己的敵人的圍攻、封鎖和阻擊。7月20日,皮旅出色地完成了上級賦予掩護主力西進的艱巨任務後,相機突圍,終於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創造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成功戰例。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