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說《劉誌丹》一波三折背後

(2013-11-30 08:19:21) 下一個


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30328/class014800023/hwz913517.htm


小說《劉誌丹》一波三折背後

2003年3月28日 09:05 
 
原雲南省委第一書記閻紅彥的秘書組長李原,在《百年潮》第3期上撰文,透露了小說《劉誌丹》被否定—肯定—最終否定的經過,現摘編如下。

小說《劉誌丹》是劉誌丹的一位親屬撰寫的長篇曆史傳記小說。1962年7月21日,閻紅彥從昆明去北戴河參加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途經北京時,在閑談中得知一位老戰友收到了《劉誌丹》(上卷)樣書,閻才知道這部小說即將出版。

閻紅彥隨即借來樣書閱讀,發現有些重大問題不符合曆史事實,是作者隨意虛構的,便打電話,請一位西北老同誌轉告作者,他認為小說需要修改,建議暫緩出版。但沒有想到,8月3日他從北京來到北戴河後,發現《工人日報》已於7月28日開始連載這部小說的部分章節,並加了按語推薦此書。

這就使閻紅彥深感意外,明明書中涉及到一些重大原則問題,為什麽要急急忙忙在報刊上連載和出書呢。他決定按照黨的組織原則和正常程序給中央有關部門寫信反映自己的意見。8月17日,他致信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簡要地敘述了對這部小說的看法。

閻紅彥對這部書稿提出的主要意見是:1、它重新肯定了被高崗篡改的西北革命曆史;2、把西北革命領袖劉誌丹拔高為全國的領袖;3、隨意貶低另一位西北革命領袖謝子長及其他老同誌。

然而他不知道,在這之前,時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文教小組副組長的康生已直接介入此事。康於8月24日致信楊尚昆,要書記處處理《劉誌丹》的問題。同時,康生已通知出版社趕印小說第五稿600本和第三稿300本,送中央會議審查。8月26日至9月23日,八屆十中全會預備會議在北京召開。9月24日至27日,正式舉行十中全會。

9月24日,毛主席在十中全會上講話強調階級鬥爭時,康生遞了一張條子說:“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活動,是一大發明。”毛主席在會上念了這張條子。接著說:用寫小說來反黨反人民,這是一大發明。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麵的工作。

不論革命、反革命,都是如此。毛主席後來說過,利用小說反黨,是康生發現的。這裏說的小說,就是《劉誌丹》。

從此,此書正式被中央否定,並把有的西北老同誌列為審查對象。康生任審查委員會主要負責人,對無辜的同誌進行曠日持久的殘酷迫害。康生介入以後的事態發展,完全是閻紅彥始料不及的。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中央組織部委托文化部文化藝術研究院的文藝工作者審讀了小說《劉誌丹》。1979年7月14日,中央組織部向中央寫出報告,認為這部小說“是一部比較好的歌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描寫革命鬥爭曆史的小說”,這個案件是康生製造的一起大錯案。1980年2月,中央批轉了這個報告,並發出通知,為包括小說作者在內的所有有關人員和為數眾多的受牽連人員平反。

於是,三卷本小說《劉誌丹》從1984年12月到1985年6月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本來人們期待著看到一部可信之作。遺憾的是,它一麵世,便被了解曆史的讀者發現,這部小說描繪的一些曆史是不真實的,這引起社會輿論和許多老幹部的不滿。人們紛紛給中央領導人寫信,要求按照黨的紀律嚴肅處理。中央委托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勳主持處理此事。

1986年1月3日,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主任馮文彬主持召開座談會。與會同誌一致認為,這部小說確實存在嚴重的錯誤。主要是違背中央文件精神,同中央解決西北曆史爭論問題的方針相悖,對劉誌丹、謝子長兩位深受人們尊敬的業已故去的領導同誌任意褒貶,對被貶者的某些描寫也違背了黨的原則。5日,馮文彬遵照習仲勳的指示,向胡耀邦總書記就上述意見作出報告。

1月12日,胡耀邦總書記就此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黨史題材作品特別是文學傳記作品,“不應虛構重大的黨史史實,對黨的曆史人物的描寫,更不能歪曲。”任何以風格和藝術上的自由選擇為由而否定這個原則的觀點,都是不可取的。隨後中央辦公廳轉發了胡耀邦的批示。中央決定,該書立即停止發行,並對作者進行嚴肅的批評幫助和適當的處理。

  選稿:史雯琴 來源:報刊文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