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憶毛岸英罵江青:你不照顧爸爸 你就滾

(2013-11-28 18:30:04) 下一個

鳳凰網曆史 
鳳凰網資訊 > 曆史 > 中國現代史 > 正文

毛澤東憶毛岸英罵江青:你不照顧爸爸 你就滾

2012年02月21日 07:25
來源:
文匯讀書周報 作者:金振林

(2010年)10月26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右四)率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常委李英浩、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金正恩、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金永春、黨中央委員會書記金己男、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張成澤等25名朝鮮黨軍高層領導人前往檜倉,向誌願軍烈士墓及毛岸英烈士墓敬獻花圈。(來源:新華網)
 
 

核心提示:毛澤東又說:“這孩子脾氣不好,心好。江青她姐姐接來住,吃飯在一道,擺架子,我沒坐她就坐下來了,有時來遲了,江青就發火:吃飯也不來!岸英看不慣,就罵:‘你不照顧爸爸,你就滾!’岸英跟江青搞不慣。”






本文來源:《文匯讀書周報》2012年2月17日第12版

作者:金振林,原題:《
毛澤東談毛岸英》

毛岸英,因為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便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大人物和特殊人物,季米特洛夫、周恩來彭德懷、林彪等。也正因為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沒有特權,就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乃埋骨異國。本文摘錄《見證毛岸英》書中毛澤東等親人口述回憶毛岸英的部分內容,此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金振林

張瓊的回憶1950年“八一”建軍節的晚上,在中南海。大家吃了晚飯以後,走了。張瓊於1979年3月23日,在上海山陰路2弄5號家中———離魯迅故居不遠,向筆者回憶三十年前的一幕。

毛主席與劉少奇都住在中南海,中間隻隔一條馬路。

毛主席說:“現在天亮了,我們要辦公啦!”

毛澤東長期養成的習慣,白天睡覺,夜晚辦公,這是戰爭年代就形成的,結果,其他中央領導同誌也“客隨主便”,把“日夜顛倒”。不過,像周恩來、劉少奇,一些具體的日常事務,不能讓人家“半夜上門”,總是累的多,睡的少。

張瓊有些著急,她還沒見到岸英呢,當時岸青還在蘇聯。

毛澤東講:“明天見他,我和少奇,隨你住那一家。”

張瓊有些失望,直率地說:“明天?明天我要辦公啦!”

毛澤東與張瓊是老熟人,又是開慧的同學,破例叫一個人把兒子岸英、侄兒毛遠新喊來,朝張瓊指了指說:“朱媽媽!”

岸英喊了一聲朱媽媽,可調皮鬼小豆子毛遠新不僅不喊人,還反問:“豬媽媽?為什麽不叫狗媽媽呢?”

毛澤東很生氣:“對大人沒大沒小的,不懂禮貌,給我站在牆邊上。”毛澤東給小豆子罰站,張瓊說:“細伢子,懂什麽,玩去吧!”

“我問岸英:弟弟身體好不好?他說:‘在蘇聯治病,三弟岸龍走時發燒,組織上接去了,找不到了。”張瓊回憶說。

毛澤東對岸英揮揮手:“你去你去,給朱媽媽到杯茶。”岸英倒了一杯茶,跟張瓊打個招呼走了。想不到這是與張瓊的最後一麵,三個多月後,在朝鮮犧牲了。

 

毛澤東說:“我跟你講,這孩子蠻可憐的,鍛煉一下也好,住在牧師家裏,牧師有大老婆小老婆,大老婆沒地方出氣就打小鬼,小鬼寧可餓死也不在他家裏,後來就住在廟裏。組織找到他們,岸青闖禍啦。”

那一段張瓊很熟悉:“組織上買他的報紙,報頭好凶的。”

毛澤東講:“賣不掉呀,岸英要讀書,買一本字典,賣了報就學習,錢就緊張,岸英早飯不吃,中午吃個大餅,省下來買字典。有時報紙賣不出去沒飯吃。岸青賣到十一點,報也沒賣幾張,就在電杆上寫‘打倒帝國主義!’。正好法國巡捕‘三道頭’(袖上有三道金邊)見到,一腳把他踢倒在地上,昏死過去,岸英把他背到廟裏,大家用些薑湯治了,好一些,從此神誌不清。”

還有岸龍的下落,毛澤東講不清楚,他說:“問恩來曉得,組織上派人找過。”談判時,周恩來住上海思南路,派人去找,連家都沒有。

岸青腦神經壞了,經常一受刺激就壞。江青刺激了他一下,又不來事,又到蘇聯去。現在岸英跟我做翻譯,幾國文字都懂,捷克大使送皮鞋給我,是岸英做翻譯,大使很欣賞他。”毛澤東說,“李杜是張學良底下的,化妝成一個文學翻譯把岸英、岸青帶到法國,董牧師兒子講沒有虐待他。”

張瓊講:“找得我們好苦啊,總算還不錯,十一二歲曉得買字典。”

毛澤東講:“他那時還管你找的好苦,他們被打得受不住,都是打的他岸英)。流浪五年可能沒有。”

毛澤東又說:“這孩子脾氣不好,心好。江青她姐姐接來住,吃飯在一道,擺架子,我沒坐就坐下來了,有時來遲了,江青就發火:吃飯也不來!岸英看不慣,就罵:‘你不照顧爸爸,你就滾!’岸英跟江青搞不慣。”

牧師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收容二兄弟,不容易的,應該誇誇他,牧師是地下黨員,大同幼稚園是牧師安排進去的,是天主教辦的。

上邊這一段,是張瓊講給我聽的,沒有指明是毛澤東的原話,還是張瓊自己的評價。

吃百家飯,走萬裏路毛岸英生不逢時,短暫的二十八年,命運多舛,苦難連連。

楊開慧出生在長沙縣東鄉板倉一個書香之家,父親楊昌濟(懷中)是毛澤東在第一師範的老師,他最欣賞這個學生,病逝後,成了他的乘龍快婿。

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在長沙南門妙高峰的一座小樓喜結連理,不久搬到小吳門外清水塘22號。

1922年秋天,楊開慧身懷六甲,過了預產期而未產,從10月6日起,毛澤東在領導泥木工人大罷工,毛澤東抽出一天時間,陪開慧到湘江西岸嶽麓山走動走動,10月24日(陰曆九月初五寅時)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終於在湘雅醫院降生,由毛澤東的好友、名醫李振翩接生。毛澤東為他取名“岸英”———偉岸英俊———未來的英雄!正逢泥木工人大罷工取得勝利,真是雙喜臨門。

毛岸英出生在一個革命者家庭,又逢血與火的階級鬥爭殘酷年月,從小就跟隨父母顛沛流離,四處奔波。

1923年4月,湖南軍閥趙恒惕通緝毛澤東,他被迫離開長沙,此時,開慧又懷了第二胎,岸英才半歲,她不能隨夫而去;

1924年1月,毛澤東被選為國民黨候補中央委員,不久派他到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作。夏天,楊開慧和母親一起,帶著岸英和出生不久的岸青來到毛澤東身邊,
岸英兄弟的上海緣,從此開始。

毛家和蔡和森、向警予夫婦為鄰,毛住樓下,蔡住樓上。

到了年底,毛澤東身體不好,向黨中央請假,攜全家於1925年舊曆正月十四回韶山故裏,岸英兩歲了。

1926年11月,開慧攜母親及二子回到長沙望麓園。

不久,毛澤東回湘考察湖南農民運動。從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在湖南五個縣做了32天的調查,寫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1927年2月12日,他又匆匆北上武昌,辦農民運動講習所,一家人由長沙望麓園遷居武昌都府堤41號,陰曆三月初三,開慧生下第三個孩子毛岸龍,毛澤東欣喜之極,打趣地說:“沒那個換了我的伢子去吧!”他們全家在武昌住了幾個月。

1927年“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回到湖南,先由保姆陳玉英把岸青帶回板倉,岸英與父母住在長沙八角門樓,沈家大屋附近,秋收暴動前,便把開慧母子送回板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