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狼的嗥叫

土狼遊走四方,現今在美國鄉村自我放逐。喜歡邊走邊寫邊拍。 愛美人愛山愛水愛人間情愁最愛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數據App會不會成為數字貨幣的糧票?

(2023-08-21 08:09:06) 下一個

大數據像吸血蟲一樣吮吸著每一個人的信息。對於個人信息的收集其實並非從現在開始。比如個人學曆,成績單,人事檔案,醫療記錄這類文檔在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都被記錄在不同的媒介上。當時的檔案可以是牛皮紙袋的紙片,甚至竹片。在進入電腦時代,隨著存儲媒介的大量生產和價格變得便宜,於是乎大數據開始越來越多地收集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它收不到的信息:比如消費信息,酒店信息,去過哪裏,喜歡吃什麽,社交媒體聊天記錄,電話通話記錄,電子郵件記錄,。。。隻要你隨身攜帶電子設備,那麽它們就會忠實地搜集你的信息並向收據采集者告密。

就算你不用電子設備,你開車或者走路也會被越來越多的公路上,市中心的交通攝像頭捕捉到你的行蹤。

數字化的另一個領域就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種類很多,但絕大多數的此類新生事物都依靠著電子設備才能進行交易,假如消費者沒有攜帶電子設備,那麽在數字貨幣時代,就等同於沒有帶錢包。這就製造了對貨幣以外的東西的依賴性。很多人在喜愛數字貨幣的同時忽略了它潛在的風險。

在數字貨幣時代來臨之前,無論是消費者使用紙幣還是銀元,銅板,金幣,他們全部需要的就是貨幣本身。這一約定在今天存在著悄悄變性的可能性,甚至是已經在技術上造成了風險。在大數據時代,實名製讓每個人的電子設備注入了他/她的DNA。你的設備就代表了你。把大數據和數字貨幣聯係起來,就可以方便地對數字貨幣的持有者加以限製,甚至取消他們消費的能力。比如,官家可以以你是壞人的理由,鎖住你的賬號,讓你有錢也花不出去。甚至在你被定罪以前,就是說你究竟是否違法還沒有被確定以前就讓你寸步難行。表麵上看,大家都在自由地行動,但是電子鎖分分鍾可以讓人被定在原地,就像畫了一個鐵罩一般。

人類在曆史上曾經進行過這類實驗。在沒有發達的數據技術和數字貨幣的年代,在世界一些地區發行的各類票證就是當時的鎖。當你需要去買糧食,需要糧票;要去買油要有郵票,去買肉需要肉票。當時的初衷更多是為了平衡民眾的需求和物資短缺。但糧票分為全國糧票和各省的地方糧票,多少具有限製人員流動的意思。沒有糧票,你有錢也買不到餐館裏的主食。那時的低技術無法阻止票證被轉讓,所以無法真正地鎖住老百姓。

數字貨幣本來有很多的優點,比如便捷,衛生。但前提是必須和紙幣同時流通,而各個部門和商家必須對二者一視同仁,不得拒收紙幣。這不是笑話,在美國大額交易幾乎必須通過電子交易。你很難用一口袋現金去買車或者買房子。當然有關部門的理由是,現金會滋生販毒。。。

這裏麵真實的理由是政府需要監管草民,防止偷稅漏稅。罪犯隻占人口的極少一部分,但卻成為了拒收現金的理由。同樣的道理,各國政府在大力推動數字貨幣的同時,在竭力打壓他們很難控製的比特幣。在本豹看了,控製是最終的目的。掌控一切的感覺多爽啊。

不少國家曆史上都經曆了政府規定的舊幣兌換新幣的事件。曆史上的蘇聯,俄羅斯,朝鮮,津巴布韋,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據說朝鮮最近一次的舊幣換新幣的規定是設定上限,每個居民隻能兌換一定限額的舊幣。超過的部分嘛就自己留著紀念品了。

這樣的以舊換新的變化是一種經濟的重置“reset”,以求以新的開始擺脫曆史上的包袱。可以設想,在大數據和數字貨幣的組合拳之下,這樣的舊幣換新幣的措施可以被政府方便地用電腦程序完成。舉例來說,假如A君有5個賬號,在5家不同的銀行。這一切在大數據下都無處可藏,完全透明。假如某國政府規定1000元舊幣換1元新幣,A君5個賬戶的資產總價值為100萬舊幣。那麽在程序更新後,A君賬戶裏自動有了1000元新幣。假如政府規定兌換上限為50萬元舊幣,那麽A君賬戶裏隻有500元新幣了。

美國社會有相當一部分公民對不受控製的數字貨幣抱有警惕的懷疑。這也是在很多人為了微信支付寶能夠捆綁外卡的邊界而歡呼時,本豹寧可用現金。因為捆綁外卡的門檻很高,你要提供很多個人的信息。而這些在我看來是過度的,無關的。我綁定信用卡,這本來就夠了。信用卡交易的風險是我和信用卡公司間的問題,和這些社交App有何關係?為了需要其他的個人信息?當然,誰覺得自己的信息可以隨便給別人,那是你的選擇。隻是提醒各位,在現金時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但在方便的噱頭下,一個交易不僅要你的錢,還要你的個人信息,還會儲存你的個人信息。這已經是質變了。

在本豹剛剛來美國的時候,在校園裏,看見申請信用卡就發免費的T恤衫。我和很多同學一樣都申請了。很快,我就發現這樣的事兒不能幹。為了一件幾元的廉價T恤衫,竟然我們都出賣了個人信息。

當一件事情聽上去好的難以令人置信時,冷靜一些,因為它一定有貓膩。

豹子土狼 2023-08-2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houston99 寫道【中國的支付都是連著銀行賬戶所以比較可怕。】
其實,在美國,連著銀行賬戶的支付也極為普遍。
商店裏 point-of-sale card reader system 通常有兩個按鍵,Debit 和 Credit。
Debit,錢馬上從自己的銀行賬戶轉給商家。
Credit,就是銀行先給你墊上,以後你再還給銀行。
ylyq_007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ouston99' 的評論 :
“中國的支付都是連著銀行賬戶所以比較可怕。”

您對中國的app支付也不是很了解, 國內的微信支付,支付寶都可以綁定信用卡,同樣, 若是持卡者認為某筆消費不是自己發生的,也是可以拒付的。
土狼 回複 悄悄話 基本同意。央行的數字貨幣威力比普通的在線支付大得多。在學校時,當時有的同學申請了4-5張信用卡,卻沒有收入。謝謝評論。
houston99 回複 悄悄話 數據時代不透露個人信息是不可能的不用因噎廢食。在美國用apply pay或是PayPal 有好處因為多了一層保護,而且信用卡保護消費者哪怕被盜也不用支付不是自己的消費。中國的支付都是連著銀行賬戶所以比較可怕。話說學生時代的個人信息不值錢(除了社安號),申請信用卡也是建立信用的渠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