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

(2014-05-03 15:52:38) 下一個
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 程美信 編者按語:2013年,各類水墨展覽多如牛毛,幾乎到了爛大街的地步。本來,傳統水墨已泛濫成災,現在再加上油彩寫意、影像水墨、實驗水墨和新文人水墨,攪得中國繪畫藝術越來越玄。由於文化意識形態的關係,人們往往將水墨材料視為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加之官方的推崇、民間的跟風、學術的造勢和市場的哄抬,造成了中國當代藝術幾乎被水墨攻陷,呈現出一片“黑之又黑”的怪誕局麵。本文針對每年度的展覽進行評判,參照展覽級別、投入規模、影響程度、人員陣營等諸多因素,不限於作品藝術水平的高低,主要著眼於那些級別高、規模大、投入多、參展人員陣營龐大的展覽,因為它們的泛濫往往釋放出誤導性的負麵能量和造成文化資源的巨大浪費。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是2013年的重要展覽,其中展出的就有王璜生的《遊·象》,我們由這個作品就足以探出王璜生2013年分別在浙江美術館和湖北美術館展出的“無邊——王璜生作品(2009—2013)”的整體麵貌,而同一件作品出現在三個展覽上,可見藝術展覽的泛濫程度。對於王璜生作品《遊·象》的批評,在“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專文中有所提及,故本文不再贅述。當前中國藝術展覽之所以如此泛濫,原因不外乎“權力為王”和“金錢開路”,如潘公凱、徐冰、王璜生等中國美術界的權勢人物都把他們所掌握的社會資源發揮到極致,以他們為代表的大大小小美術江湖勢力在霸占著大大小小的展場市場,沒有有效的學術機製和社會規範約束,他們幾乎可以為所欲為地滿天飛。長此以往,藝術展覽的泛濫必然危及社會文化生態,直接導致藝術界整體創造力的萎縮。 一、彌散與生成——潘公凱藝術展策展人員:方振寧盧迎華 潘晴參展人員:潘公凱展覽時間:2013.3.10 - 2013.3.31展覽地點:北京今日美術館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潘公凱的《彌散與生成》大型展覽於2013年3月9日在今日美術館開幕,這是潘公凱準備為個人樹碑立傳的“終極秀”,展覽作品包括繪畫、裝置、建築、理論四個方麵。事實上,潘公凱隻在傳統繪畫領域有所造詣,裝置、建築與理論等其他三個方麵卻是他知識與能力無法駕馭的領域。像潘公凱這類位高權重而又沒有多少創造力的國畫家,多畫一些傳統繪畫才是本分,這樣做大不了就是多耗些宣紙墨汁,但一旦不自量力搞起裝置、建築、理論來,必定帶來誤人子弟和勞民傷財的後果。在本次展覽的“筆墨與人格精神”單元裏,潘公凱展示了他的《雪融殘荷》投影裝置,展示方式雖然與傳統繪畫展覽不同,但展示內容仍是潘公凱千篇一律的寫意荷花,即使標上英文字幕也是換湯不換藥,所謂作品表達了“西學東漸”“和諧共存”“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的解讀,也不過是潘公凱一廂情願的任意詮釋。潘公凱顯然無法理解新媒體材料與現代性觀念的內在關係,所以他做的隻能是表麵的移花接木功夫:將他的陳詞濫調寫意畫強加於觀念裝置之上。他的作品《錯構·轉念——穿越杜尚》是對天文館裏科普裝置的蹩腳改裝,甚至它是不是出自潘公凱本人之手也是非常可疑的,正如他的建築設計作品是否出自他本人也讓人心存疑惑,一個對材料與力學缺乏專業素養的人,要從事現代建築設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能實現,估計也隻有中國官僚們才能辦到。當然,作為中央美院院長,潘公凱可以打發下麵的人為他實現他所無法勝任的工作,但要把這種通過權力攬來的設計項目當作自己的學術成果,不免有些欺世盜名。潘公凱在《展覽自序》中說:“藝術品之所以成為藝術品,也愈益依賴於‘錯構’的原理。‘錯構’是‘凝視’的原因與引力場。在這一引力場中,審美心理過程得以展開。”基於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其實他的《錯構·轉念——穿越杜尚》像他的寫意荷花一樣,展現的隻是審美心理的體驗過程。他把裝置藝術理解成舞美布景,表明他既不能理解杜尚的藝術也不懂裝置的觀念主體,更不知觀念藝術跟審美沒有太多的必要聯係。潘公凱研究的“中國現代美術之路”課題更是問題重重,這個由他負責主持的“重點學科”研究課題,是個典型的官僚化學術項目。該課題從1999年啟動到2012年全麵結題,作為研究成果,課題組陸續出版了四本著作,其中一本《中國現代美術之路》是課題專著,全書由中央美術學院幾屆“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博士論文改編合成,並非由潘公凱本人撰寫。作為國家級科研課題的項目負責人,潘公凱如此行事,其行為至少涉及課題欺詐、謊報成果、學術誠信等幾項不當之處。最為荒唐的是,為附和潘公凱的“四大主義”:傳統主義、融合主義、西方主義與大眾主義,全書將中國近現代美術發展曆程一股腦羅列其中,甚至把中國現代的理性寫實美術納入“西方主義”的範疇,還將文革的政治宣傳美術淡化為“大眾主義”。眾所周知,寫實繪畫是西方古典繪畫的傳統風格,在學理上根本不具有“西方主義”的普遍性,這種大而化之的簡單歸納實質上缺乏嚴謹的邏輯依據。其次,文革時期強調“三突出”、紅光亮”和“高大全”的主流繪畫,不過是獨裁權力的宣傳工具。全民運動的階級鬥爭不存在自覺的群眾意誌,是政治高壓和宣傳造勢把人民群眾趕上了階級鬥爭的運動舞台,用自覺的“大眾主義”表述文革美術完全淡化了文革美術的罪惡本質。除了《中國現代美術之路》之外,其他三本課題專著《現代性與中國文化自覺性》、《“四大主義”與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和《自覺與中國現代性的探詢》都不過是類似“神仙會”的心得雅集和其他學者的論文合輯,潘公凱本人的學術建樹寥寥無幾。“中國現代美術之路”是中國美術史論研究方麵耗資最大、耗時最長的學術課題,它不僅消耗掉了本來就稀缺的社科項目研究經費,還從香港四家基金會拉到讚助資金,最後的學術成果卻濫竽充數。在潘公凱的運作下,這些張冠李戴和心得體驗式的“成果”,還在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地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研討會,實在有辱學術聲名。2012年9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美術之路”課題成果發布暨學術研討會上,學者甘陽對研討會現場上各路專家的討好獻媚頗為不滿,直言“到目前為止都還太溫和”和“我對美術界很失望”,他的話讓在場的眾多藝術界專業人士感到不適,由此引發了一場由“你好我也好”的“麵子”潛規則引發的尷尬鬧劇。盡管甘陽是位藝術外行,但他對美術界吹牛拍馬之能事的不滿與揭露卻是一針見血。二、《鳳凰》轉展美國策展人員:朱迪斯·哥德曼 (Judith Goldman)參展人員:徐冰展覽時間:2013展覽地點:美國MassMoca藝術博物館美國紐約聖約翰教堂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徐冰的這對《鳳凰》,早已不是藝術界的陌生麵孔,它們2010年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已展出過,這件作品不論是造價成本還是展覽規格都是極為罕見的,宣告了資本對中國當代藝術的主導作用,這次《鳳凰》轉展美國MassMoca藝術博物館和紐約聖約翰大教堂,展現的也是資本肌肉的強大能量,也使人們認清了西方世界實用主義價值觀對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腐朽藝術和貪汙髒錢的特殊禮遇,隻要“土豪”出得起錢,西方的公共場所,從教堂到大學、從美術館到博物館,就沒有敲不開的大門。稍有藝術常識的人都一定明白:徐冰的《鳳凰》不過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鐵藝裝置,不論是造型還是觀念,這件作品均沒有超出中國民間神話傳說的價值取向與描摹物象的形態結構。關鍵的是,這對“變廢為寶”的裝置作品在創作手段上嚴重違背了它宣傳環保的核心主題。首先,即便是作為邊角料的建築材料,也絕不是“廢品”;其次,製作這個龐然大物需要耗費的人工和物力財力都非常可觀;再次,它的展示過程需要更大的能耗,必須由大型吊車起動機來完成懸掛安裝展出。很顯然,這個象征 “變廢為寶”和“涅磐重生”的環保作品與它所宣揚的環保基本理念背道而馳,它實質是一個“消耗巨大”、“觀念錯亂”和“手段低劣”的偽環保作品,它真切地展現了徐冰藝術一貫的“假大空”以及中國資本的文化麻木,這次《鳳凰》轉展美國教堂也凸顯了東西方人類社會都普遍充斥著“見錢眼開”的勢利心態。 三、時代觀照——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巡回展策展人員:杭春曉學術主持:賈方舟參展人員:安靜、陳林、陳蔚、陳子君、高茜、郭潤文、杭春暉、薑吉安、雷苗、盧昊、馬靈麗、戚弘、秦艾、陳求之、譚平、王光樂、肖旭、徐華翎、楊宇、張見、鄭慶餘、陳承衛、林金福、馬精虎、羅敏、唐偉民、王龍軍、王能俊、張飛、趙新雨、周鬆展覽時間:2013.4.27-2013.7.7展覽地點:北京-今日美術館 (開幕:2013.4.27)深圳-關山月美術館 (開幕:2013.5.13)成都-文軒美術館 (開幕:2013. 5.24)西安-天朗美術館 (開幕:2013.6.6)上海-恒源祥香山美術館 (開幕:2013.6. 18)武漢-武漢美術館 (開幕:2013.6.28)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這是一個的確缺乏時代關照訴求的繪畫展覽,盡管它自稱是“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巡回展”和“打造中國藝術新動力板塊”,可整個展覽水平竟沒有達到官方全國美展的水準,實在太差強人意。參展作品的成色有點讓人回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感覺,而要論繪畫技法功底,又根本很難分清創作的藝術家究竟屬於哪代人。除了老套的唯美情調,整個展覽幾乎不值一提,既沒有新銳性的觀念思想也沒有開拓性的語言形式,以致題材上還是美女審美的陳詞濫調。策展人杭春曉不妨到如今的大芬村走一走,不論是超寫實還是老古典,也不論是新寫實還是新古典,那裏民間畫匠的精工行活應有盡有。本次展覽油畫部分的畫家主要是70後和80後,如馬精虎的《養蜂人》、陳承衛的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大民國之迷霧》、周鬆的《白日夢》、林金福的《晚風》、王能俊《夢》、熊明非的《讓我瞧瞧的告訴你呀》、王龍軍的《神秘園》、趙新雨的《百寶圖》和《海之戀》,全讓人看到了陳逸飛、陳丹青、艾軒、王沂東和劉溢等人的影子。興許舉辦這個“新寫實”繪畫展是一種市場促銷行為,策展人和學術主持不過是舉辦方祭出來的人頭擺設,否則從展覽的作品傳達出的藝術氣息根本看不出杭春曉博士受過美術史的專業訓練。這麽蹩腳的一個繪畫展覽,竟然在全國四處做巡回展,還大肆宣揚這是一個代表2013年藝術中國影響力的巡回展,實在讓人汗顏。不可否認的是這樣一個事實:中國觀眾的美術品位沒有超出唯美的單一範圍,他們鍾愛的不是洋傳統就是土傳統,問題是作為代表當代青年畫家實力和精神麵貌的藝術展,在語言和觀念上總要有點前衛味道,否則就愧對“青年藝術家”和“年度影響力”這樣的字眼,起碼他們沒有必要去迎合大眾的狹隘審美趣味。四、喜瑪拉雅美術館“意象”展暨藝術節策展人員:張平傑 學術主持:高名潞參展人員:【氣】板塊—參展藝術家蔡小鬆、陳心懋、成勇、戴光鬱、芭芭拉·愛德斯坦、丁乙、高士強、葛千濤、官策、管懷賓、韓子健、胡項城、磯崎新、季平、蔣正根、馬運燦、莊亞倫、李洪波、林文傑、劉建華、劉永濤、盧輔聖、馬軍亮、倪衛華、秦風、仇德樹、邱誌傑、沈勤、邵岩、申凡、宋冬、孫良、王劼音、王天德、魏立剛、吳高鍾、吳俊勇、徐冰、許江、楊千、楊泳梁、馬海平、野城、又一山人、袁順、張健君、張秋實、鄭國穀、陳再炎、孫慶麟、周武、朱敬一、朱樂耕、鄒操【境】板塊—參展建築師陳伯衝、方振寧、許東亮、托馬斯·赫斯維克、磯崎新、劉家琨、馬岩鬆、馬清運、貝聿銘、王昀、嚴迅奇展覽時間:2013.6.10 – 2013.9.1 展覽地點: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主辦單位: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 這是一場由資本勢力所主導的新保守主義“國粹秀”,它預示著中國在未來一段漫長時間內不可能出現新興的文化力量。除了體製文化勢力之外,由民間資本與學院藝術合流構成的保守文化勢力將越來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首先,這股非體製的保守勢力主要以民族傳統為衣缽,以民間資本為依托,以規避政治為原則,以文化愚民為手段,通過文化話語權獲得利益的最大化。此次活動有五個板塊:“神·傳世典藏”、“理·中國方”、“境·建築藝術”、“氣·當代藝術”以及“韻·昆曲演繹”。簡而言之,整個活動貫穿的是“民族文化”和“東方精神”的中心主題,活動期間的美術展覽和演出活動,無論是訴諸於文化討論還是思想闡釋,無不是在為曆史招魂。這種犬儒主義泛濫現象反映了中國當代文化在現代語境下的無能表現,唯有借用道場藝術和巫祝哲學緩和內在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的恐慌不安。貝聿銘的建築設計作品蘇州博物館充分暴露出中國社會現代性的缺失:一方麵沒有保護傳統建築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麵又通過現代材料瘋狂地複製仿古建築,無視這些舊式的建築結構隻能在形體上吻合複古懷舊的浪潮,實際功能完全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更無法擔當起美術館作為現代文化設施的重任,結果隻能造成更大的浪費。此外,馬岩鬆的《南京大拇指廣場》是一個典型的帶有“吃屌補屌”文化色彩的建築設計,以這類作品為代表,現代技術幾乎成為中國人暴露其瘋狂與愚昧的材料手段。由此可見,如果缺乏現代性精神和理性製度的配套作用,現代科技手段往往會造成災難性後果。同樣,“意象”展覽展出的藝術作品,在形式上幾乎把現代的材料手段和展示方式一概用盡,但內容千篇一律展示的是民間工藝、民族元素、傳統圖式,使得喜瑪拉雅美術館這座後現代主義的空間場館,彌漫著一種強烈的為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招魂的道場氛圍。這就是所謂中國富豪們的“中國夢”,沒有創造力的資本與沒有創造力的藝術,他們天生就是一對畸形的孿生兄弟。五、《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策展人員:Maxwell K. Hearn參展人員:徐冰展覽時間:2013.11.2-2014.1.2展覽地點:英國倫敦V&A博物館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徐冰這個展覽有點小孩子玩過家家的味道,可謂是童趣十足,頗有點向西方兒童介紹中國傳統園林景觀的意味,展覽中的所有裝置元素都來自中國經典的景觀樣式,談不上一絲原創性,如果說藝術家本人有任何創新的話,他所做的也不過是在景觀中的陶房內置入LCD微型屏幕播放動畫表。為了配合景觀裝置的宣傳需要,V&A博物館的中國館還展出徐冰“天書體”的《桃花源記》,“天書”係列作品像是徐冰永遠吃不光的“老本”,他拿套拉丁字符編排的“偽漢字”當作個人招牌,到處展覽兜售和題名題詞,好似他是個正經八百的書法家。作為一個遊樂性的微型景觀裝置,《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在藝術上沒有多少值得可評價的地方,但鑒於倫敦V&A博物館和徐冰的巨大影響力可能對中國人造成的誤導作用,筆者不得不進行分析批判。首先,“傳統牌”和“民族秀”是近年在西方展出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覽和作品最泛濫的現象,外國人的好奇心與中國人的文化民族主義把中國的當代藝術引向了一個沉迷於曆史再現的死胡同,從根本上削弱了中國藝術的自覺創造力,大家一窩蜂地製作傳統樣式的百衲衣工藝去“征服”西方觀眾。其次,倫敦V&A博物館是一個主要收藏服飾工藝品的專門博物館,它從來不是文化藝術的前沿陣地,而是一個奢侈品的高級展示場所。V&A博物館之所以那麽吸引奢侈品生產商和市儈的大眾階級,不過是再次很好證明了人類瘋狂的貪婪欲望的巨大魔力。因此,V&A博物館讓徐冰做個遊樂景觀裝置,無非是一種進行品牌推廣的名人效應,跟藝術與學術完全無關。需要提示的是,西方與中國存在複雜的文化共性,他們的社會同樣充斥著保守文化勢力和惡俗勢利主義,正如維也納金色大廳幾乎被中國各類演藝團體砸錢包下來了一樣,歐美名牌大學為了吸金,也傾向於招徠第三世界國家權貴富豪的子弟,他們沒有人在乎這些權貴和富豪實質是其本國人民的“吸血鬼”。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價值體現在對社會進步和思想自由的推動上,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得以生效的語境基礎,如果沒有對文化價值底線的堅守,任何“征服西方”和“轟動世界”都是一種假象。像徐冰過家家式的《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不過是遊樂性的微型景觀,中國媒體的胡亂吹捧顯然基於徐冰的地位和名氣以及V&A博物館的曆史盛名,它造成的誤導作用不得不引人深思。 六、“自由的尺度”中國當代水墨展策展人員:賈廷峰學術主持:範迪安參展人員:王秋人、田黎明、王川、王冬齡、仇德樹、穀文達、郭楨、郝世明、何瑋明、侯珊瑚、昆侖子、藍正輝、老圃、劉進安、劉新惠、衲子、邱振中、沈勤、沈沁、唐承華、王非、一了、張浩、張新建、趙浥、朱嵐展覽時間:2013.12.2-2013.12.25展覽地點:美國邁阿密尼娜?托瑞斯藝術畫廊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這個名為“自由的尺度”的水墨展從2011年起陸續在國內舉辦過三場活動,到邁阿密的巴塞爾藝術展展出是這個巡回展的第四回活動。從這個巡回展曆次展覽活動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作品在藝術語言的使用上都談不上當代,甚至都是一些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書畫作品,如杜大凱的寫意畫和劉新惠的書法。此外,有一些“新水墨”、“新國粹”類繪畫,如範揚之類的新文人畫和李津之類的新水墨畫,甚至不乏把傳統寫意畫和狂草書法無限放大,呈現出風格化抽象效果的“意象”水墨。由於水墨被冠以中華民族的“文化身份”,因此它成為了當前中國最風行的藝術樣式,各式水墨的泛濫,除了文化民族主義思潮高漲的影響因素,還有市場資本推波助瀾的作用。太和藝術空間在老板賈廷峰的帶領下,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新水墨的營銷推廣,從市場短期行為來看,“新水墨”無疑是一筆好買賣,但它的藝術價值和學術意義顯然經不起時間和藝術史的推敲。首先,新水墨在文化上完全迎合民族主義的狹隘審美趣味,普遍沉陷於風格化的程式,在語言形式上談不上具有突破意義,當然這隻是一小方麵的問題,最為關鍵的是,它對當代生活和世界發展難以形成有效的文化張力。到世界各地做巡回展,無非展示一下中國人作繭自縛的“東方精神”和“民族身份”。對於有遠見卓識的民間資本和畫廊而言,應該將有限財力和資源用於推廣前沿的當代藝術,在文化立場和價值取向上與官方正統勢力劃清界線,營造一種文化多樣和思想自由的藝術生態,沒有必要迎合由官方倡導和民間跟風造成的惡俗化水墨潮流。興許,這個要求對於賈廷峰這樣的畫廊老板來說是過高了,但中國確實急需民間資本支持新興文化力量,否則這就是一個蒼白而失敗的時代,所有主流的藝術在藝術史上將不值一提。 七、劉小東在和田策展人員:侯瀚如 歐寧參展人員:劉小東展覽時間:2013.01.13 -2013.02.23展覽地點:北京今日美術館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濫展劉小東這個展覽在2012年的新疆雙年展上已亮相過一次,2013轉展北京唯一不同的是加大了學術造勢,借機舉辦了一場名為“在中亞:曆史與現實”的學術研討會,請來了眾多專家學者捧場,讓他們將視野從新疆拓展至中亞地區,從一個更廣闊的地理空間和文化背景,來凝視“劉小東在和田”所展出的寫生繪畫作品。從劉小東的《三峽係列》和《劉小東在和田》展覽宣傳資料上的寫生現場來看,這種造星般的宣傳攻勢無法提高作品本身的價值,反而暴露了藝術家在藝術上的空洞無聊。盡管藝術家擁有宣傳推廣自己藝術的普遍權利,但不可能通過前呼後擁和場麵奢華證明寫生作品的藝術價值,何況那些表演性的擺拍式寫生,本身是一種低級的創造手段,充其量能夠用於繪畫的教學課堂。從《東》《南》《西》《北》四幅畫來看,劉小東的技法已嫻熟到趨於老化僵死的程度,無論他在三峽、在和田或在任何其他地方寫生,他的作品也不會出現全新變化。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劉小東在和田”,值得一提的無非是劉小東的人氣和背後支持的強大財力,中央美院的那些藝術名流幾乎全部出現在開幕式上,此外還雲集了一大批以美術學生為主的藝術追星族。毋庸諱言,劉小東在藝術上早已鐵板一塊,那種奢華的寫生方式,絕不是一個真正關懷底層人生活的畫家的做派,它隻是藝術家配合市場需要的一種表演,這不僅反映出中國藝術資本的麻木不仁,同時也折射出當代中國藝術正逐步走向墮落的真實麵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