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鳴

自己的經曆和自己的紀實性作品,也有社會評論。
個人資料
潘文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黑暗王國中的殺戮(9)

(2020-06-02 05:06:15) 下一個

     (二)城市:南寧和桂林的殺戮(史料來源:晏樂斌《我參與處理廣西文革遺留問題》一文)
     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桂林和廣西其他地區一樣,群眾組織因支持韋國清和反對韋國清分裂成兩派,前者為“聯指”,占少數,後者為“革命造反大軍”(簡稱“老多”,即“4•22”)占絕大多數。
      發布《七•三布告》以後,農村“4•22”的大小頭頭和骨幹大體已被用“反共救國團”的罪名消滅得差不多了,掌權者及其扶持的“聯指”造反派(按當時的觀點看,實際上是保皇派——輯錄者注)於是揮戈向城市開刀,集中表現在湘桂鐵路線上的南寧、桂林二市。
      關於《七•三布告》的產生。黃永勝(1968年3月22日被任命為解放軍總參謀長——輯錄者注),1968年4月,他根據廣西軍區、廣西革籌小組的報告,內定“4•22”是反動組織,將對立的兩派(互相)設立據點,策劃組織武鬥,打死幹部群眾,殺人放火,搶援越物資、武器,搶部隊武器彈藥,阻斷鐵路交通等罪名,都加在“4•22”一派的頭上。就在這時,人民解放軍駐廣西某部打下“U-2”美國間諜飛機,林彪要接見有功人員,由廣西軍區副司令員焦紅光帶隊赴京,事先區革籌小組主要負責人親自授意整理了“4•22”的材料,報給林彪,《七•三布告》就是這樣產生的。
      廣西革籌小組、廣西軍區和廣西“聯指”有了《七•三布告》這柄尚方寶劍,他們控製的報紙、電台,大造輿論,把“4•22”組織和其他持不同意見的群眾,當成敵人,調動軍隊、武裝民兵和“聯指”武裝人員,對南寧、柳州、桂林三市的“4•22”派進行圍剿,於是在城市中的“4•22”派也被徹底打垮。而且對已經放下武器的“俘虜”,又進行了大批屠殺。
      南寧市的屠殺。南寧市在《七•三布告》公布後,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兼南寧警備區司令員、區公檢法軍管會主任宋治平、南寧警備區政委韓仕福、副司令員印璽、副政委慕石起等人,於7月28日在南寧警備區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軍區、區革籌小組命令,決定用武力圍剿南寧市解放路、新華街、南寧市百貨大樓、區展覽館、邕江上停泊的對立派輪船據點。會後,又調集了南寧地區14個縣的武裝民兵,調動了6912部隊、6966部隊、6936部隊和軍區警衛營、99部隊部分官兵,以及‘聯指’派武鬥人員共三萬多人,由印璽、慕石起指揮,與“聯指”造反派一起,向解放路、新華街、展覽館、邕江上的輪船等處,發起猛烈攻擊,動用了八二迫擊炮、無坐力炮、火箭筒、炸藥包等武器,7月31日猛攻開始,當天攻下展覽館,8月8日(市內其它據點)全部攻下,圍剿、屠殺群眾,造成萬餘人死亡。僅事後南寧火葬場負責火化的屍體就有5000多具,有人看見,解放路打下後,有20多輛翻鬥卡車拉了三天的屍體,有的拉到市郊煤礦的坑道裏,有的拋到邕江。為掩人耳目,抬屍體的‘4•22’成員也被‘聯指’打死,當時邕江下遊的西津水電站閘門被漂去的屍體堵住了。”“據1983年處理‘文革’遺留問題時調查,解放軍和廣西‘聯指’攻打解放路這一帶,共燒毀33條街巷,其中燒毀機關、學校、工廠、商店和民房共2880多座(間),建築麵積46萬平方米,使街道的5個公社、一萬多戶、五萬多居民無家可歸,僅國家財產損失價值6千萬元以上”。(廣西文革大事年表編寫小組《廣西文革大事年表》第116頁)
      三個據點攻下後,有的投降,都被“聯指”成員殺害,有很多人鑽了防空洞,鑽防空洞的人,絕大部分被一場無名的大水奪去了生命(係“聯指”成員往防空洞裏灌水所致),有的被各縣民兵押回在途中殺死。據不完全統計,僅圍攻解放路和展覽館就打死1470人,抓獲俘虜9845人……關押在區看守所265人,區交通學校711人,南寧幼師441人;有的被當作‘殺人放火’、‘四類分子’、‘壞頭頭’、‘國民黨殘渣餘孽’、‘反共救國團’等罪名的‘要犯’、‘首犯’處理。被俘人員交各縣民兵拉回去處理共7012人,其中在拉回途中打死和拉回後打死的有2324人,當作‘要犯’長期關押的46人。” (同上,第115頁)
 桂林“八二○事件”。廣西區革籌小組、廣西軍區、廣西“聯指”在南寧圍剿、拔除“4•22”據點之後,又著手解決桂林問題,策劃、製造了桂林“八二○事件”,(造成)一萬餘名群眾被無辜殺害。
      1967年下半年開始,兩派多次搶槍武鬥。“4•22”三次搶了各種槍支3000餘支、加農炮8門。“聯指”四次搶了各種槍支7000餘支,機關槍10挺。僅1968年6月6日至13日的7天內兩派發生武鬥17次。6月下旬,“聯指”在桂林軍分區的支持下,以“保衛革命委員會”名義,從全地區12個縣調集數千名武裝民兵進城,形成對“4•22”的包圍,導致大規模的武鬥。兩派在湘桂鐵路兩側設立據點,不斷衝突,迫使鐵路中斷。
《七•三布告》公布後,周恩來於7月25日在京再次接見兩派群眾組織代表,提出立即停止武鬥,上交武器,恢複交通,動員進城民兵回鄉。同時,由駐桂林的6955部隊派出人員,進駐兩派武鬥據點,實行武裝隔離。8月8日,桂林地、市革委會和駐軍支左小組,又一次發出通令,要求兩派必須在8月12日停止武鬥,上交武器。桂林軍分區政委陳秉德也於1968年8月10日向“4•22”表態:“隻要‘4•22’交槍,保證不抓人,‘聯指’也交槍。”
經過上述工作,兩派於8月12日停火,當晚鐵路通車。“4•22”於8月13、14日向公檢法軍管會交出3000餘支槍,拆除了工事,恢複了市內交通,部分人員集聚在市工人文化宮,等待辦學習班。與此相反,“聯指”隻交了30餘支槍,工事未拆,據點未撤,調集來進城參與武鬥的武裝民兵未回鄉,且將武鬥人員以市革委名義,改編為武裝的“工人糾察隊”,配發了一部分“4•22”上交的武器。
      “八月初,廣州軍區在湖南衡山開會,黃永勝主持會議,廣西軍區、桂林市武裝部、桂林軍分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內容是落實《七•三布告》,研究出動軍隊,武裝解除武鬥據點”。(同上,第113頁)據桂林駐軍支左小組成員、市革委會政法部長、後5048部隊副政委朱兆富同誌反映:1968年8月初,廣西軍區政委魏佑鑄在北京向參加部隊學習班的廣西軍區的同誌講:廣西問題怎麽解決,請示了黃永勝,黃讓廣西自己拿出辦法。經軍區研究,先在融安縣下手,動用軍隊,對400餘名“4•22”成員,用武力解決。事後,向黃永勝匯報時,黃表揚幹得好。這樣就摸了中央的底,擬定了用武力解決桂林問題的行動計劃,並將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吳華,由南寧調到桂林,將正在北京參加學習班的桂林軍分區司令員景伯成叫回,共同指揮了這一行動。原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後離休居住桂林的老紅軍薑茂生同誌反映,“八二○事件”之前,黃永勝在北京召開秘密會議進行研究,是林彪叫開的,吳華等來桂林指揮的。桂林駐軍支左小組成員、104部隊處長王汝保同誌反映:“八二○事件”行動時,部隊有一個統一的指揮部,由吳華、景伯成、桂林市武裝部政委陳秉德三人組成。
     事件經過。1968年8月20日,桂林地、市革委會和桂林警備區司令部、政治部,聯合發出公告,以進一步落實《七•三布告》為名,號召“向一小撮階級敵人發動更加猛烈地進攻”。當日淩晨5時,支左部隊和上萬名武裝民兵、“工人糾察隊”、“聯指”成員組織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按事先劃分的地區,手持名單,挨家挨戶搜查、抓捕,全市共抓了7000多人,僅有二千多師生員工的廣西師範學院,就抓了1200多人。桂林地區所屬12個縣,在同一天行動,全地區抓了一萬多人。“八二○事件”和事件之後致使桂林市和桂林地區12個縣槍殺、打死、逼死幹部、群眾一萬多人。
      在“八二○事件”後的一個月內,桂林市僅機關、工廠內部打死296人。桂林地直機關抓了300多人,大部分被殺害了。臨桂縣打死848人,僅縣直駐桂林單位抓去318人,放了25人,其餘293人全被殺害,其中發現一份111人的被殺害人員名單,名單裏有縣委副書記李瑾科、副縣長周克仁、法院院長劉錫臣、副檢察長龍炎運、縣財貿政治部副主任李景發、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王振廷等領導幹部,他們被扣上“反共救國團”罪名,由縣委宣傳部幹事、“聯指”造反派頭頭胥明德以貫徹“七•三布告”的名義,於8月20日、31日、9月18日夜晚,用汽車拉到漓江邊,除一人乘天黑混亂中逃跑外,其餘110人全部殺害。僅有41名職工的縣醫院,殺死了16人。其中,縣法院院長劉錫臣是“八二○事件”時被抓,9月18日和其他4人在批鬥時被活活打死,其妻是縣醫院的醫生,8月23日同其他20人,被集體槍殺。就連跑回河北獻縣老家躲避災難的17歲的兒子劉振剛,也被抓回打死,說“鏟草不除根,以後是禍害”。劉錫臣夫妻和兒子被害後,遺留下一個15歲的女兒劉嬋榮和兩個幼子,生活無著,逼得15歲的女兒帶著兩個弟弟到處要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