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阻斷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不僅僅是日本人

(2014-04-04 02:13:25) 下一個
一、農業社會國家打不過工業社會國家。一個農業社會國家,基本沒有可能,在軍事上打敗一個工業社會國家。三四十年代間中日戰爭,就是一個農業化中國,對一個工業化日本的戰爭,其結果不言而喻。隻是在一個更加工業化國家-美國,對日本開戰以後,戰爭演變成了工業化國家之間的戰爭,農業化的中國,最後得以成為戰勝國。

二、日本成功阻斷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日本駐軍於1937年,發動全麵對華戰爭,主因是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特別是1927-1937年的中國經濟“黃金十年”,使得中國工業化步伐加快。日軍少壯派看到這一點,極力促使全麵對華戰爭,以打斷中國工業化進程,使中國繼續停留在農業社會,進而使得日本與中國,繼續保持工業社會同農業社會的差異。日本軍事失敗,但成功阻斷了中國工業化,使得中國工業化進程,又拖後了近五十年。

三、中共政權本質上是農民政權。俄羅斯及蘇聯,長期以來,不是一個發達工業化國家,但列寧及斯大林,是崇尚工業化的。可惜,中共政權的農民政權性質(特別是主要領導人毛澤東的農民性),使其不能致力於中國的工業化,相反,中共政權在中國大陸搞了許多”反工業化“運動。例如,毀滅性打擊私營企業,由大量農民背景人員主導社會,將城市工人遣送回農村,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貶低教育及知識界,戶口控製人員流動等等。實際上,工業化代表先進,這一淺顯道理,不少中共領導人都明白。主張發展生產力,劉少奇,周恩來,林彪,陳伯達在不同階段都提出過,但都因此被毛澤東痛扁。

農民領袖,有其很大的局限性,在其他國家地區快速工業化的時候,這些局限性對民族、國家帶來的是災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