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童話詩《漁夫與金魚的故事》淺析

(2018-09-02 02:32:34) 下一個

兒童文學是為兒童創作的,具有審美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個性,能滿足兒童的獨特精神需求和其成長所需,是被兒童所接受的文學作品,使兒童具有認知、審美、娛樂和教育等功能和價值的文學作品。童話詩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它的閱讀對象是兒童,契合了兒童的審美情趣和心理特點;它既是童話又是詩,是用詩歌的形式來表述具有誇張色彩或富於幻想的童話故事的兒童敘事詩。(方衛平,王昆建, 2016,P100)。

童話詩《漁夫與金魚的故事》是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在1933年創作的,它通過完整的故事,加入奇妙的幻想,再以凝練的語言和優美的韻律講述了一個關於善良、仁慈與貪婪的故事。童話詩的敘事色彩濃重,以故事元“老漁夫捕到了一尾金色的魚”為核心,通過金魚的無邊法力和老太婆的貪婪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構成了精彩的故事。對兒童而言,該童話詩的主題是鮮明健康的,它在宣揚金魚的有恩必報的同時也鞭笞了老太婆的貪婪,並在故事的結尾讓老太婆被打回原型以告誡兒童貪婪的結局是一無所有。作者在敘述故事時對老太婆居住的特定環境進行了描寫,對漁夫懦弱的內心感受也加以描述,人物形象鮮明生動,作者再通過對大海波濤變化的描寫進行氣氛的烘托,讓兒童意識到老太婆的貪婪是逐漸遞增的。整篇作品故事情節豐富,讓兒童直接感受到故事情節的發展,並理解故事內容,體現了故事性文本特征。

該童話詩裏出現的這尾金魚不僅會說話,還能承載著人類共同的理想----凡事都能心想事成。這尾能讓人類的願望都能成真的金魚在現實世界是不存在的,它是作者想象出來的,幻想出來的金魚讓人性中的善與惡通過故事情節的發展一五一十地呈現在兒童的麵前:首先老太婆要新木盆和木房子,金色魚讓老太婆的願望成真;之後老太婆要成為貴婦人和女皇,漁夫認為很難實現,金魚也讓老太婆達成願望;最後老太婆要做海上的霸王,金色魚擺擺尾巴讓老太婆恢複到開始時的貧窮狀態。這個幻想出來的故事既新穎又活潑,符合了兒童對人性的探索,兒童率真明朗的情感特征讓他們認同於故事的結局----壞人必將失去通過不當手段得到的一切,故體現了兒童文學的幻想性文本特征。

該童話詩的情節生動,富有幻想誇張色彩,比如老太婆做了貴婦後的裝扮:老太婆穿著名貴的黑貂皮外套,頭上戴著絲絨做的頭飾,脖子上圍滿珍珠,兩手戴著鑲嵌寶石的金戒指,腳上穿了雙大紅色的羊皮靴子(童樂譯, 2013)。在兒童的眼裏,這樣的裝扮是誇張的,如此穿戴的老太婆是不合常理的,也是滑稽可笑的。又如老太婆做了女皇,漁夫去見女皇:老太婆正眼都不瞧他一眼,吩咐把他趕走。大臣一齊奔過來,抓住老頭的衣領往外推。到了門口,衛士們差點兒用利斧把老頭砍倒(童樂譯, 2013)。這一幕在兒童的世界觀裏是有趣而搞笑的,體現了兒童文學的娛樂性文本特征。

該童話詩使用了形象化的語言敘述故事和描寫環境,如:老頭兒走向自己的家,泥棚已無影無蹤;在他前麵是有著敞亮房間的木房,用磚砌成的白色煙囪,還有橡木板做成的大門(童樂譯, 2013)。這樣的描寫能使兒童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文學作品所傳遞的信息相聯係,產生聯想,獲得體悟。(方衛平,王昆建, 2016,P70)。故事中的對話具有稚拙的市井氣息,富有表現力,易於被兒童接受,如:老太婆坐在木屋的窗口下,指著丈夫破口大罵:‘你這個傻瓜,十十足足的一個老糊塗!你個老混蛋,你隻要了座木房!’ (童樂譯, 2013)。兒童通過這樣的對話描寫,很容易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勾勒出故事的發展情節,具有鮮明的情境感,體現了兒童文學的直觀性特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