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文章
眾口難調
上篇文章介紹了自己的副業,這次講一講主業,三個兒子的母親。我之所以把為人母當作主業,也是生活所迫。誰讓咱嫁狗隨狗的淪落成打工妹呢?又成了超生遊擊隊的一員(要不然現在說不定咱手下也會有個百八十的人管管,不至於天天圍著鍋台轉)。 三個兒子年齡之間的距離拉的很大(16,9和4歲半),出生地的戰線也拉的很長,橫跨三個洲(亞洲的北京,歐洲的斯德哥爾摩,和北美洲的蒙特利爾)。三個孩子的出生背景也極為不同。老大是在國內計劃生育的背景下出生的。從孕育到出生都被家人期待著是個男兒。可以說他的出生是令全家喜出望外,如獲至寶。老二是在我們最需要他時出生的,身居異國多少有點孤單,我們的小家需要新鮮血液。他的出生給我們帶來了勝利的喜悅(衝破重重阻力出國和不受計劃生育的限製)。老三被寄於了很大的期望,希望是個女兒,而且是個長的象媽媽的女兒,或者至少是個長的象媽媽的兒子。從目前來看好像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他的出生使我們的生活錦上添花,老二多了一個夥伴,使我們的家庭在穩定中享受著繁榮。 相對生育兒子,養育兒子對於我來說更具挑戰性。為人父母是我們自己挑選的工作,而且是個非常特殊的工作。經常看一些文章講做父母損失了多少錢,生兒子縮短了幾年的壽,但我認為這些都是次要的。父母的工作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 在美國養育三個兒子和在國內養育三個兒子都不容易。我們的父輩母輩養三個兒子恐怕是為了是否有足夠的糧食而發愁,而我在這富足的土地上,也為三個兒子吃什麽傷透了腦筋. 三個兒子三種口味,加上我媽和老公,這才叫眾口難調。 老大是在北京生人,按理說應該在飲食方麵更接近中國口味,可事實恰恰相反,從4歲生日那天到了西方世界,他就對麵包黃油奶酪感性趣,每次吃完米飯炒菜都要在來上兩片麵包。他的食欲好的一次可以吃7個MUFFIN(一種象槽子糕的點心)或者吃兩個漢堡。10歲以前胖的直讓我擔心,帶著他天天跑步鍛煉減肥。這長到十六歲,吃起飯來用我媽的話說象極了大姑娘繡花,挑挑揀揀。極注意營養。在鬼子堆裏特象他當年的老爸。 老二從小胃口就弱,除了奶什麽也不吃。瘦的象隻小貓。稍微大一點,就喜歡雞湯或骨頭湯泡米飯。每次吃飯前都要問有雞湯米飯沒有。口味很單一。後來在他7歲的時候愛吃漢堡王的漢堡,他老爸發現小可憐終於有了愛吃的,恨不得天天給他買著吃,結果吃成了個小胖子。我又要帶著他天天跑步鍛煉減肥。 老三的最愛是米飯粥和沒有蔥的炒雞蛋;白煮麵條和醬油。愛吃炸的東西。特恨綠色的食物。他是姥姥帶大的,多少象國內的小孩子。 不要以為我的烹飪水平不行,實際上在周圍的朋友中比我強的還真不多。我會做的菜也不下幾十種。經常是看著滿桌子的菜,他們會問:“媽媽,我吃什麽?” 我包的餃子,從來都是手工操作,餡兒也汁多味鮮,老大老三比較愛吃,我也認為餃子最易製作而且營養全麵。無奈老二每每對著餃子發愁,問能不能少吃兩個。如果你說不行他就歎氣:“媽媽,中國人為什麽要發明餃子這種飯?”言外之意這不是害我嗎。 我也曾試過不給他們太多的選擇,我做什麽他們就吃什麽。象醬爆雞丁,油豆腐,紅燒肉,蝦仁炒菜心。這是我們的晚飯。隻見老大用筷子挑著豆腐和菜心,艱難的數著飯粒;老二用小勺去盛菜湯;老三在和姥姥搞拉鋸戰,不吃一點菜隻吃肉。隻有老公捧場,這個好吃那個也下飯。一會兒,老二和老大放下飯碗開始聊天。我那叫一個生氣。“你們這是吃飯嗎?”這時的場景 有點象“大宅門”的鏡頭。我這沒有鄭老屁做榜樣,隻好拿張老公做例子。“要想讓我好好的侍候你們,你們就得象爸爸一樣好好吃飯。不然,以後別想再吃我做的飯。”老二敢緊說:“是哥哥要和我講話我沒辦法不理他。”老大說:“放心吧,我吃的慢也會把它吃掉。最近壓力太大沒有胃口。”“誰信你的話,是不是不喜歡吃。”“我說了,你別生氣呀。”“說吧”。”這醬爆雞丁味道不錯,但看起來黑乎乎的,引不起食欲。紅燒肉太肥了不健康。蝦仁炒菜心很漂亮但我不吃這種蝦。油豆腐很好吃,我吃了”。“你那是小夥子吃飯嗎?簡直就是在受罪”。“你說的對”。“我告訴你們,沒有人喜歡挑挑揀揀的人。人的口味都是在發展的,你們要不斷的嚐試新食物,口味才能健全”。我的兒子們都很乖,他們有時會告訴我,我做的飯比別人家的好吃,這使我感到欣慰。然而,在北美這塊自由的土地上,選擇實在是太多了。其實,對付假洋鬼子的辦法實在是在簡單不過了。有那麽多的冷凍食品可供選擇,隻要放進烤箱一會兒就得。隻不過我這人做飯有癮,而且喜歡那麽一種氣氛。沒辦法,到了周末采購時,又得買好牛排,意大利麵,還得買雞,豬骨頭,五花肉。我是要讓兒子們感覺到隻有自己的媽媽才真正的關心他們的胃。 20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