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父母永無條件的愛

(2013-12-21 00:42:57) 下一個

孩子在澳洲留學,她的伯母對她不好,總之是不希望她繼續呆而不斷尋找各式的借口。這樣,孩子熬了約20個月終於出逃。

再見後的孩子,已經有了全然不同的習氣。她不易輕易動怒,總是忍著聽完別人所有批評的話。初以為是教養,經過一年多的觀察,有部分的抑鬱症狀在裏麵。因為她說,在澳洲,你必須忍,才能生存。

但孩子竟畢是孩子,再見到媽媽,就有了開心去填充那些抑鬱的成分。她跟你談瑞典的邊玩遍學習,也跟你談同學,新認識的朋友之間的趣事,總之,以她的說法,媽媽是她一生裏最好,也是最親近的朋友。經過澳洲之行,她意識到,唯有父母的愛,是一種無條件的付出。

不過,今天要探討的事情不止於此。在蠻長一段開心之後,我們之間出新了一個新問題。這個問題不算太大,但,也要說小也不是,因為,它幾乎以完全無形的方式,在日漸消耗作為媽媽的時間,與能量,而有限的時間,是人生命組成的唯一方式。

這個問題就是遲到,不斷的,一次又一次的遲到。

一個多星期的時間,

在泳館約好時間的健身,一次,兩次,三次,導致你也無法健身,因為泳館規定遲到者不得入內, 卻無一沒有籍口。
在鎮中心約好時間的見麵,遲到時間約可以長達四十分鍾。
以及今天早上的旅行。她要跟朋友們去哥德堡玩,昨晚住在學姐家,臨時要IPAD,你在寒風瑟瑟的車站等了三刻鍾,最後等來的電話確是早上起晚了。

我問,今後會不會再有新鮮一點的借口?我無法忍住自己的修養,我的痛苦之身複活了。

但我後來發現,其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可令自己更平靜,別人也可有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方法就是,在約定的時間,若你不到達,媽媽可以自己進去鍛煉。又在你超過時間的時候,媽媽給你一個可以自由調試的範圍,譬如十分鍾。假如過了既定的時間與空間,那麽各做各的,自行其是便是。

憤怒是在一再忍讓的,所謂無條件的愛裏滋生出來的,假如有規則,便會有互愛。因為父母也是人,假如體會不到父母無條件愛的艱辛,那麽自己也可以嚐試在寒風瑟瑟的瑞典冬天站上三刻鍾。

我想這樣的方式,或許一樣有益她與別人關係的相處,更進一步,或許會有益她彼此的心性成長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