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家的路(四)

(2005-12-14 19:39:56) 下一個
在英國看電視,通常覺得他們把一點事情可以說得很認真。就拿禽流感說,記得那天的新聞是說“英國發現第一例禽流感”,其實是一隻鸚鵡在過海關前被發現有病,就地處理了。但新聞卻炒得沸沸揚揚。聽到的人狀態也大多麻木了,基本不認真。不過結果是買雞的人大概是少了一點。 回家一聽,是哪些省因為禽流感死了人,說哪一天發病,哪一天死亡,有過禽類的接觸史,但是還沒有發現有人傳人的現象。我聽了嚇一跳:大新聞阿!死人了阿!不過,其它人聽得都很麻木的,基本不認真。最多是不願意買雞肉。我掐指算算,十多億人死四個,平均三億一個,要是均到英國那幾千萬人,大概等於一個沒死,效果是差不多的。。。 後來是說哈爾濱因為鬆花江的汙染停水了四天,相應時間的英國新聞是英國某地下大雪,很多人不得不把車放在路邊步行回家---多麽平靜安詳的國家阿! 記得一個PANAROMA的頭頭和我說過,說中國的記者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記者,因為有那麽多可以做的好題目,跟前老有新聞,說點什麽都是大新聞,而在英國太無聊,總是在“挖掘”選題,比如說去悄悄看看人家公司的帳目,看看有什麽大的波動,就進行調查,或許就有題目做了。。。如果我不是相信他完全是從專業角度看的,這話想起來幾乎是諷刺。 一個高速發展的地方,必定是一個新聞輩出的地方,而新聞輩出的地方,往往就是問題不斷的地方。我和我媽媽說,哈爾濱這個事情未免太惡心,怎麽能有這樣大的事故阿。我媽媽若無其事地說:那工人素質低,開錯了閘門了。我說可是後果太不好了。我媽媽說,對,國家的那個局長不是辭職了嗎。這段談話就結束了,基本上,我的感覺是:我是小地方來的,有點事情就大驚小怪;我媽就是個北京普通老百姓,可比我見過世麵多了:) 說心裏話,我知道英國記者會怎樣報道這個事情,不用看BBC我就知道了,如果要做,按照他們的標準和習慣:不把這個政府幾乎掀翻了,或者幹脆掀翻了不算記者盡職。我還知道這中間不知道掩蓋了多少事情,可以做多少文章。問題是,我發現,其實,這裏大家不CARE。 事故每天都在發生,但生活每天都在前進,發展可能跑得比事故快! 我們可能是可以挖掘問題,但是給誰看?我們也許可以掀點軒然大波什麽的,不過可能下一個事故又發生了,大家就把前一個淡忘了,我們在這裏抱著一個事情折騰,為了誰?誰顧的上啊? 隻有在那樣淡定安寧的社會裏,才有深度報道,我想,隻有在那裏,大家,甚至社會才可以就一個問題,討論方方麵麵,社會管理的,道德倫理的。。。而在呼嘯前進的地方,就完全不是那樣。可以看到的是,食堂科在貼出智能卡的使用流程的圖表,銀行的叫號係統改造得英國一樣;立交橋的施工地點一應防護措施在履行歐洲標準;長安街上跑上了一個能裝300人的大公共汽車,而三環上的公車利用清華大學的技術換成了電力環保型的。哪件事情放英國不是一堆新聞啊。其實正麵新聞也是說不過來的,也沒人指望你說,說有什麽用啊,快幹活! 在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世界裏,真的沒法用英國人的想法去想去做。甚至沒有討論對象:假如有人願意耐心聽我說一隻英國鸚鵡的事情---哈哈,我也根本不會去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