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裏芳草的博客

  分享經曆  抒發見解
個人資料
正文

回國買琴記(一)

(2014-06-13 14:18:59) 下一個
                         
                好人、好琴!—訪芙蓉提琴工作室

    芳草是生活在東京的北京人,退休後閑來無事,決定重拾提琴。家裏有把二十幾年前購置的琴,之所以多年不拉,是因為手小,拉起來比較吃力,於是想到買把7/8的琴。

    上網一查才發現,如今中國已儼然已成為製琴大國,做琴的多如牛毛、魚龍混雜。經多方搜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找到芙蓉工作室。與店主李國嶸先生電話溝通,得知他姐姐李春玲正在做一把7/8的歐料(進口歐洲木料)琴。李先生傳過來幾張照片,麵板產自意大利ValediFieme,紋路通直,疏密得當;背板產自波斯尼亞,大花兒,特別漂亮,真是喜出望外!心裏有個疑問:這麽好的歐料為何用來做7/8的琴?李先生坦言:因為料上有個瑕疵,如果做4/4琴就會把那瑕疵包進去,隻好做小一號的,為此主動將價錢由原來的14500元降到13800元。東北人真實在啊,於是決定回國買琴。

                 

                                
               
                                    

    臨走之前在網上聽了李春玲師傅做的所有琴之錄音,感覺聲音非常好,質量穩定。特別是用G弦高把位奏的那段《查爾達什舞曲》,每支琴都發音柔和、明亮,實屬不易!   

   
長話短說,到京後第二天就去了芙蓉工作室。那地方離市區有點兒遠,不大好找,一路上李先生電話遙控指路,終於見到了製琴一家人:王在新、李春玲、李國峰幾位製琴師,當然還有店主李國嶸先生。
 
那天帶了一把從別人那兒借的7/8琴,尺寸對我來說正合適,可以作為參照。回國之前就聽說,王在新先生是製琴大師鄭荃之弟子,技術了得! 可他一點兒架子也沒有,仔細研究了我帶去的那把琴,用直尺、卡尺反複衡量,得出結論:我那把琴實際上不是7/8的,而是4/4的瓜琴(瓜奈利型琴)。之所以感覺小,一是因為瓜琴的共鳴箱比我原來那把斯琴(斯特拉蒂瓦利型琴)短幾毫米;二是因為我帶的那把琴弦枕處比標準尺寸窄,隻有23毫米,相當於3/4琴的弦枕寬,而標準尺寸應該是24毫米。正是由於這個不規範尺寸,彌補了我手小的缺陷。他對照一大摞製琴圖樣耐心解釋,最後建議我買4/4的瓜琴。
 
李國峰先生以做瓜琴為主,當場試奏了他做的所有歐料瓜琴,最後選中一把。那琴聲音甜美、穿透力強,非常好聽。特別是其仿古漆,正是我所喜歡的。唯一的問題還是弦枕比我那帶的那支琴寬1毫米,小指夠音有些吃力。常言道:衣不大寸,鞋不大分。看來還要加上一條:琴不大毫。他們說如果我決定買這支琴,可以免費將琴頸改細一些,但由於要重新上漆,得等些時日子。可我在北京住不了幾天,隻好望琴興歎……

    李國嶸先生帶我參觀了樓上的工作室,還有存放木料的場所。說實話,過去對他們聲稱木材自然幹燥了十幾年,有些將信將疑。看到那些木料上的年份印章,還有2000年的,才知道那是真的。
 
這時已經過了中午,一家人一定留我吃飯,說我是遠道來的客人,買不買琴都不要緊,每個人臉上都明明白白寫著誠懇二字,令人深受感動!我因忙著要辦別的事,跟他們一一道別。

    回來路上一直在想:這樣好的人做出這樣好的琴,買賣不成仁義在,芙蓉工作室怎能不事業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貼幾張在芙蓉工作室拍的照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