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裏芳草的博客

  分享經曆  抒發見解
個人資料
正文

幹校雜記(八) 安營紮寨

(2013-11-23 13:53:50) 下一個
    學部幹校麵臨的首要任務是解決住的問題。前文提到,經濟所剛下去時,隻能安排男同誌住公社棉花倉庫;女同誌住公社糧管所;家屬住衛生所、獸醫院。我們這些人幾乎占了人家所有的公用房,給當地造成了極大的不便。這些房子都是臨時借的,得盡快騰出來,於是幹校把基建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如果直接建土坯房,一時備不齊料,且過於費時費力,不現實。為了早日解決住的問題,決定基建分兩步走:先建臨時性住所席棚子,然後再逐漸過渡到土坯房。
 
    基建工作從6912月正式開始。當地劃撥給學部幹校八千畝地,人們先在大平原上選址,席棚就直接建在收割後的莊稼地裏。搭建這種簡易住房無須打地基,但還是得在地上墊土、夯實。房子四周埋上木樁,作為支柱。席棚沒有椽子,隻有檁條。把用麻繩紮成的秫秸把搭在檁條上,外麵糊一層泥,再鋪上油毛氈就是屋頂了。席棚的牆也是用秫秸把做的,外麵糊一層泥,最外頭圍上席子,故稱席棚。
 
    基建任務緊,人們大幹快上。男同誌負責挖坑、埋樁、和泥、抹牆;女同誌打秫秸把;老弱病殘搓麻繩。僅僅過了三個月,住在棉花倉庫的裏的人就喬遷新居了。
 
這新搭的窩住起來特別不舒服。首先,席棚麵積有限,可每個棚至少要住進二十多人,比以前更擁擠了。其次,席棚蓋在泥土地上,非常潮濕,箱子不能直接擺放在地上,否則很快就會發黴,得在底下墊磚。箱子墊高了,床板也隻能跟著升高,否則就無法取出床底下的箱子。結果床板離地麵七十多公分,跟桌子一樣高。這樣上床就很費勁,得像體操運動員上鞍馬那樣,用雙手使勁撐床板才能爬上去。坐在床上腳夠不著地,人們每天就是這樣坐在床上開會、天天讀什麽的。

春天來臨,人們忽然發現床底下鑽出很多嫩芽。原來這塊地頭一年種的是大豆,收割時散落下來的豆子,此時生根發芽,破土而出,真是春風吹又生!席棚裏沒有陽光,那些豆苗都齊刷刷地朝著有光的方向長,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到了夏天,箱子上居然還長出了蘑菇,可見席棚裏麵有多潮濕。遇到陰雨天,人們進進出出,把外麵的泥水帶進來,屋子裏的土地變成了泥地,弄得到處都是泥,真成了“滾一身泥巴”。住席棚還有一個難言之隱:廁所離住處太遠,夜晚上廁所有困難,女同誌隻好以洗腳盆充當廁所。全宿舍的人都這麽幹,氣味可想而知。
 
    人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條件,於是經濟所從702月開始著手建土坯房。這是一種永久性住房,東西兩麵山牆全部由磚砌成,房子的支柱也是用磚砌的,牆是用土坯壘的,屋頂上還鋪有大瓦片兒。比起席棚,這簡直就是宮殿了!可見當年幹校學員真做了安營紮寨的打算。經濟所建土坯房的這種規格,後下來的其他研究所紛紛仿效。
 
    建土坯房困難重重,最難莫過於備料。木料要自己買、砂子要自己拉、土坯要自己脫、瓦要自己製、磚要自己燒……
 
  土坯房顧名思義得有土坯。脫坯是壯勞力的活兒,特別辛苦。首先得和泥。人們學當地人的樣子,往粘土堆裏摻水,勇敢者脫下鞋,赤著腳在泥裏麵踩,叫踩泥,起攪拌作用。然後加進鍘碎的麥秸,以提高土坯的強度。這時就不能再用腳踩了,否則麥秸會把腳劃傷,隻能用鐵鍬翻攪。加進麥秸的泥特別粘稠,攪拌起來非常吃力。脫坯的時候用一個木製的框子,把和好的泥用力甩在裏麵,上麵抹平,再把框子取下來。等土坯晾幹後,就可以當磚來用了。幹校基建對土坯的需求量大得驚人。為了多出坯,七連(經濟所)領導挖空心思,專門組織了脫坯比賽和脫坯大會戰。顧準伯伯在日記中記錄了7011月的那場脫坯大會戰:二排(政治經濟學組)用六天的時間,共脫坯10500塊;全連(經濟所)脫坯35000塊。
 
  蓋房用的大瓦片兒是幹校學員自己用製瓦機做的。說是“機”,實際上隻是一個瓦塊膜子,往裏麵填上攪拌好的水泥,上麵蓋一塊金屬板,用人力夯實。這活兒也特別累,當時同宿舍的陳長源、方留碧兩位阿姨每天就幹這個。晚上收工回來腰酸背痛,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土坯房建好後,女同誌先搬入。這房子住起來比席棚舒服多了,冬暖夏涼。地麵是用磚鋪的,雨天也用不著擔心滾一身泥巴了。
 
    經濟所作為先遣隊,是全學部最早來到東嶽的。從6911月到達,總共在那裏生活了一年零五個月。在此期間雖然也幹了一些農活兒,如:積肥、夏鋤、秋收等,但主要勞動還是圍繞著基建——忙著給自己和陸續下放的其他連隊(研究所)修建住房。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正當人們熱火朝天搞基建,立誌大幹兩三年,把這片塘坡建成“大寨式農場”時,卻突然接到搬遷命令,學部全體人員要搬到明港的一座軍營集中搞運動。有的研究所房子已經蓋好,還沒來得及住;有的所房子剛蓋了一半兒。隨著一聲“搬遷”,一切戛然而止。

《顧準日記》p.224
注: 本文原創,謝絕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loonlinda 回複 悄悄話 我和媽媽以及其他二十幾個阿姨住一間大宿舍,夜裏用一個大木盆當尿盆,早上由值日的兩個阿姨抬出去倒掉。後來搬到一所中學,之前是醫院,我和媽媽住在一小屋裏,後來才知道那曾經是太平間。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good to read, looking forward the next one:)
偶燈斯陋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keeping history alive.
I don't know if this kind of history can be found in any other country.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