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京東南三環的中國腫瘤醫院是中國建設最早的三家腫瘤專門醫院之一,穿過住院部和診療區走到東邊的大院就是腫瘤研究所。這裏的科研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從吱呀作響的電梯出來,眼前是逼仄的回型走廊、油漆斑駁的房門,門楣上的房間號殘缺不全。
劉伯齊教授的辦公室在走廊盡頭,僅三四平方米大小,門很窄,左邊擱一張診療床,黑色的人造革床麵,破了幾個口子,露出裏麵的舊海綿。辦公桌上僅有的辦公設備是一部紅色電話,通話時會發出刺耳的嘎吱聲。
和腫瘤醫院設施先進的住院區相比,這裏是另一個世界。嚴峻的癌症流行態勢與薄弱的防控體係,在這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大躍進衝動:十年製服惡性腫瘤
劉伯齊1972年正式進入腫瘤研究所,從事流行病調查和防控工作時,不過30歲。當年帶領這些年輕人工作的,是中國腫瘤醫院的院長李冰。李冰早年讀過醫護學校,曾做過毛澤東的保健醫生,他的父親李克農,曾以出色的情報工作蜚聲中外,時任外交部副部長。
1957年 左右,為了給駐京外交使團人員及其家屬服務,衛生部籌建國際醫院,李冰參與了籌備工作。當時河南林縣的食管癌、江蘇啟東的肝癌和雲南個舊的肺癌均呈高發態 勢,金顯宅、林巧稚等著名專家向李冰建議,惡性腫瘤已經對民眾健康造成威脅,而中國尚無一家腫瘤專門醫院,不如將國際醫院改為腫瘤醫院。
中國第一家腫瘤醫院遂於1958年 應運而生。這時正值大躍進,公眾對癌症尚無認知,在那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激情年代,腫瘤防治也喊出了“十年製服惡性腫瘤”的口號,甚至抬著 “讓高血壓低頭,腫瘤讓路”的大標語上天安門遊行。但彼時,中國連腫瘤醫生和研究人員都十分有限,癌症防治進展十分緩慢,這一波熱情消退後,有人在衛生部 提出撤銷腫瘤醫院,建一些為晚期癌症病人“等死”的休養所。李冰向周恩來求助,在周的支持下,1969年,天津召開了第一屆全國腫瘤會議,並成立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
1973年初,周恩來和彭德懷、陳毅等開國將帥,先後被診斷患有癌症,在一次研究高幹保健的會議上,周恩來讓李冰介紹中國癌症的發病情況。李冰手頭隻有國外的調研數據,周恩來很不滿意,認為不了解自己的國情,根本無從工作。之後,全國腫瘤防辦便開展了第一次對癌症的綜合科學考察。
科考人員來自遺傳病學、腫瘤、土壤、植物、水源、地質等三四十個不同專業,劉伯齊是其中之一。他們第一個重點考察的地區是河南林縣,走村串戶,詳細詢問老百姓每天吃什麽,喝什麽,並采集周圍的土壤和植被,帶回實驗室化驗分析。
考察團沿著太行山,對周圍晉、冀、豫三省18個縣的5000萬 人口進行了癌症調查,漸漸注意到了飲食習慣對癌症的誘發作用。劉伯齊至今對豫西北一帶農民糟糕的生存狀況仍印象深刻。“那裏到處是沙地,種不出多少糧食, 老百姓真是苦啊!他們用樹葉子、蘿卜葉子醃製鹹菜、酸菜,當年八九月開始醃,埋到地下,一直要吃到來年的五六月。”他親眼見過老百姓打開的醃菜罐子,裏麵 湯汁粘稠,“含有大量微生物,有的還長了蛆蟲,人們撈起來照吃不誤。”
為 了自我保護,考察人員每次出發前,都從招待所隨身背一壺開水,盡量不在百姓家裏吃飯,不喝生水。“夏天的時候,醃菜汁酸腐度很高,老百姓還用這個汁衝水 喝,覺得挺好。江蘇一些地區,老百姓常年以玉米為主食,但又沒曬幹,發黴了仍然吃,這裏麵就含有大量致癌的黃曲黴素。”劉伯齊一口湖南腔,講得抑揚頓挫, 每講到此處,都拖著長長的歎息。
不能承受的汙染之重
大陸肺癌的高發態勢,除了控煙不力,與普遍存在的空氣汙染也不無關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陸女性肺癌上升速度同樣非常快。
灰霾是大陸近年來出現的嚴重環境問題,它是指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等均勻地浮遊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裏大氣現象。灰霾含有汽車尾氣、工業廢氣、揮發性化學物質等大量有害微塵,有關部門對廣州市1954-2006年期間肺癌致死率與灰霾的關係進行比照研究發現,考慮7年滯後期,二者的相關性高達0.97。
廣州隻是中國受灰霾天氣影響的一個縮影。中國是全球細粒子汙染最嚴重的地區,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尤為嚴重。清華大學的統計稱,中國86個城市近5億人受到灰霾影響。
世界銀行在2007年《中國環境汙染損失》(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報告中明確指出,空氣汙染,尤其是大城市的空氣汙染,是導致肺癌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這份報告還顯示,中國農村地區胃癌和肝癌等消化係統癌症的死亡率,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根據醫學界的主流看法,消化係統癌症的誘因與不安全、不清潔的飲用水有關。
從2004年開始,海內外媒體開始不斷報道淮河流域的“癌症村”:
在這些籠罩著死亡氣息的村莊中,記者見到的都是絕望無助的表情。每到一個村莊,人們便開始控訴水汙染給他們帶來的傷害。河南省沈丘縣北郊鄉東孫樓村村民王子清的哥哥、弟弟、嬸嬸和叔叔都死於食道癌。王子清一邊抹著淚水一邊說:“我們這個100多人的大家族,有30人左右死於消化係統癌症,得食管癌的最多。”
2004年1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深入調查,“真正弄清情況,找出問題”。隨後開展的第三次以惡性腫瘤為重點的死因回顧抽樣調查,針對媒體報道的13個“癌症高發村”所在縣(市),進行了重點調查。
結果證實,全國範圍內與生態環境相關的腫瘤,呈現持續增長的勢頭;一些癌症存在明顯的聚集性,與媒體報道的“癌症高發村”相符合。其中四個縣(市)的高發癌症主要集中在消化係統:如河南浚縣的食管癌、胃癌、肝癌,其中食管癌高出全國水平5.49倍;湖北省應城的胃癌、肝癌、腸癌均高出全國水平80%;安徽阜陽的食管癌、宮頸癌、肝癌、胃癌,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50%以上。還有一些地區曆史上癌症死亡率不高,但近年來上升幅度較大。例如:河南沈丘、湖北應城、廣東翁源、貴州晴隆的肝癌死亡率上升幅度,均超過了全國的100%。
今年6月12日,英國《衛報》報道稱,中國的土壤汙染範圍高達40%,汙染最嚴重的地方在雲南、四川、湖南、安徽和貴州。采礦時釋放出來的砷是最嚴重的汙染源,無機砷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認為人類致癌物,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無機砷暴露與人的肺癌、皮膚癌、膀胱癌及腎癌的發生,存在著正相關關係。
中國政府迄今沒有公布全國封汙染的官方數據,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最近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稱,2006~2010年,環保和國土部門調查了全國土壤汙染情況,調查結果將適時公布。
尷尬的國家癌症中心
專家建議,在腫瘤防治領域,中國可以借鑒美國的成功經驗。上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癌症的發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90年代開始呈下降趨勢。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美國確立了“癌症可以預防”的觀念,並實施了控煙、癌症篩查、早診早治等一係列防治措施,使得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直腸癌等高發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明顯下降。
目前,美國癌症治療的5年生存率已經過半,如果將皮膚癌及宮頸癌計算在內,可高達70%;而中國同類數據僅約10%,這意味著90%以上的癌症患者確診之後,活不過五年。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魏麗惠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說:“香港醫學教授告訴我,在香港幾乎沒有晚期癌,醫生要學晚期癌手術還要到我們這裏。因為篩查製度建立之後不會到晚期才發現癌症,而我們的晚期癌病人特別多。”
從2009年開始,大陸啟動了宮頸癌篩查項目,在三年內為全國31個省(區、市)221個項目縣的1000萬農村適齡婦女進行免費檢查,以提高受檢婦女宮頸癌的早診早治率。這僅占到需要該項服務的農村婦女總量的7%,而發達國家在這方麵的篩查率已達到60%~70%。
同年開始的乳腺癌篩查項目,本來也計劃為1000萬婦女提供免費篩查,但最後由於資金問題隻篩查了120萬。原因是,乳腺癌篩查比宮頸癌篩查成本高,為節約資金,篩查時先讓醫生手診,再做B超進行確診。而腫瘤科的醫生大多為男性,大多數適齡婦女都不願意配合,隻好臨時培養女醫生,但臨時培養出來的女醫生畢竟沒有經驗,隻能摸到比較大的腫瘤,所以效果大打折扣。
除了以上兩項癌症篩查,大陸目前設立的癌症早診早治項目點已經達到118個,涉及7種癌症,投入經費超過4000萬,年篩查人數不過50萬。而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盡管宮頸癌篩查項目比中國晚了3年,但是後來居上,從2011年起,每年該項醫療服務投入高達28億美元。
在防治經費方麵,美國以立法的形式確保資金大量投入。尼克鬆曾於1971年發起《國家癌症法案》(National Cancer Act),之後美國癌症研究及防治經費持續增加。國立癌症研究所(NCI)代表國家全權負責癌症的研究及防治,包括目標及計劃的確定,資金分配及重大項目的組織實施,其2010年預算即高達60億美元。
與中國相鄰的韓國,也於2001年成立國家癌症中心,並在2003年頒布了《癌管理法》。反觀中國,不僅目前沒有相應的立法,而且,籌建多年的國家癌症中心,竟然因為資金問題一直未能正式掛牌。
世 界銀行建議中國政府建立一個跨部門的“國家健康委員會”——該委員會至少應由副總理級別的官員牽頭,各有關部委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代表參與進來,以提升對 健康、慢病等相關行動的政治關注度。他們在相關報告中說,中國當前的衛生體係,必須在促進人們健康的綜合策略和方針、衛生籌資以及服務方麵,開展一些關鍵 性的變革。
歐美的數據,鑒於媒體宣傳和定期檢查,很多人都是前期發現的情景。 這些病人,就是不治療也能繼續活2-3年了。
加上這個因素,真實的地區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現在的數據是,每年美國死亡人口中25%歸於癌症,日本要高於這個數字,香港也高於這個數字近乎接近於30%。 如果出問題的話,隻能是癌症死亡的年輕化了!
這個估計要再等20-30年才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