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八)- 盧塞恩似畫(上)

(2021-02-04 20:00:52) 下一個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八)- 盧塞恩似畫(上)

長嘯

 

圖1:盧塞恩似畫 

 

瑞士之美,美在嶙峋巍峨,湖光山色的阿爾卑斯山巒 - 馬特洪峰入魂,萊蒙湖如夢,少女峰懷春,盧塞恩似畫。瑞士之醉,醉在千百年來,多少墨客騷人,名家大師,流連此地,樂而忘返。

 

對我來說,瑞士的江山和風月,最憶還是盧塞恩(琉森)。


(一)流連在羅伊斯河畔

 

八點起床,乘九點的齒輪火車下山,離開小鎮萊森,經洛桑,伯爾尼去盧塞恩。

 

下午兩點抵達盧塞恩火車站。推著行李箱出站,卡斯卡達酒店僅5分鍾路程。前台姑娘豐韻娉婷,儀態萬方,很有禮貌。恭維她的英語好(真的好),她高興地笑出兩個淺淺酒窩,不無得意地說,她還會法語,羅曼什語,和幾句中文。

 

我問道:“那你的母語是德語了?”

“不準確,應該是瑞士德語。” 她糾正我。

 

然後,我們就又漲了知識。姑娘說,瑞士德語區有標準德語和方言德語之分。標準瑞士德語是在學校教的,和德國奧地利的德語的語法,拚法也一樣,隻是有口音;方言德語是他們從小到大在一般生活中使用的民間語言,和德語區別很大。問她區別有多大,答曰:德國和奧地利人基本聽不懂瑞士方言德語。

 

瞬間我明白了,這就像是北京人和廣州人說話,都是中文,卻是“雞同鴨講”。

 

安頓下來後,馬上出門,又經過火車站,上了碼頭橋(Seebrücke)。看過一些介紹盧塞恩的文章,大家齊聲稱美,心理上有些準備。此時站在橋上,仍然被四周的所見震撼,心中不禁暗歎道:難怪那麽多的墨客騷人名家大師偏愛此地。

 

據盧塞恩旅遊局的介紹和我的考證,在盧塞恩流連過的墨客騷人名家大師有:雨果,馬克·吐溫,大仲馬,列夫·托爾斯泰,司湯達,朱自清,徐誌摩;歌德,叔本華,尼采,畢加索,瑟夫·特納(J. M. W. Turner),奧黛麗·赫本,英格麗·褒曼,瓦格納,拉赫瑪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這肯定不是一個完整的清單,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今天竟然和這麽多的名人們為伍。

 

圖2:盧塞恩童話 - 羅伊斯河上,斯普爾洛耶橋中

 

那天,我們漫步在羅伊斯河兩岸,走走停停,用一天的時間,將盧塞恩市內的景點逐一打卡。

 

秋高氣爽的十月,遊人如織,我們走進了斯普爾洛耶橋(Spreuer Bridge)。斯普爾洛耶橋是有頂的廊橋,建於1408年,橋內三角屋簷下,有67幅由卡斯珀·梅林格(Casper Melinger)於1626年繪製的木板彩畫 - “死亡之舞”, 主題是關於黑死病暴虐中世紀歐洲的情景。

 

我們沒有太關注這些彩畫,而是被羅伊斯河兩岸的風景和古色古香的建築迷住了。我給妻子設計和拍攝了一張從內向外的人物剪影和遠景結合的傑作,回來整理出來後就被妻子冠名為“盧塞恩童話”。

 

圖3:從斯普爾洛耶橋上回眺穆賽格城堡(Museggmauer)

 

據說,沒有河流和水域的城市終究不能算名城。

 

盧塞恩有一個美麗的大湖 - 四森林州湖(Vierwaldstättersee,即盧塞恩湖),湖西流出一條小河 - 羅伊斯河(Reuss River)。它悠悠穿過一邊古色古香,另一邊充滿藝術氣息的小城;瀕湖邊有阿爾卑斯山名峰 - 西南麵的皮拉圖斯峰(Pilatus)和東麵的瑞吉峰(Rigi)。

 

除了流連忘返,盧塞恩使人別無選擇。

 

圖4:穆賽格城堡

 

穆賽格城堡建於14世紀,是俯瞰盧塞恩新舊城區和盧塞恩湖的最佳戶外地點。我們沒有從河邊往上爬,而是從右岸垂死獅子雕像那邊漫遊步行過去的,沿途是安靜的住宅區,家家戶戶窗口都掛滿蔓藤或鮮花,經過穆賽格州立中學(MUSEGG LUZERN)和一個幼兒園,就到了城堡的東門。

 

圖5:那所州立中學斜對麵店鋪櫥窗裏的藝術品

 

記憶中這幅畫是掛在一個芭蕾舞訓練班的櫥窗裏。冷峻的眼神,猩紅的雙唇,高領披風遮住半邊臉頰,留給路人一種神秘的誘惑,也許是哪個芭蕾舞劇中的人物吧?

 

圖6:路邊爬滿蔓藤的民居



 

圖7:從穆賽格城堡俯瞰斯普爾洛耶橋和盧塞恩新城區

 

羅伊斯河的左岸新城區,有火車站,會議中心,和收藏著大量畢加索作品的藝術館。第三天,我們在那裏流連忘返一整天。

 

圖8:從穆賽格城堡遠眺阿爾卑斯山和盧塞恩湖

 

遠處的阿爾卑斯山峰應該就是瑞吉峰,次日我們先乘遊艇蕩漾,靠岸再坐齒輪火車登頂,然後步行下到半山腰,換乘纜車回到湖邊,在那裏呆了大半天。

 

圖9:盧塞恩著名地標 - 城堡上的小鐵人塔

 

從城堡上下來,跨過斯普爾洛耶橋,我們在河的左岸漫步,然後,又跨過卡貝爾橋(Chapel Bridge),在河的右岸徘徊。


圖10:耶穌會教堂(Jesuit Church/Jesuitenkirche St. Franz Xaver)

 

據說這是一個建於17世紀,巴洛克式的宗教建築。對它建築時間和使用性質,我沒有異議,唯獨對眾口一詞的其建築風格存疑。我不是學建築的,是學世界史的,雖然離開這個專業30多年了,但多少記得一些歐洲建築史的粗線條。試著瞎掰一下它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首先,它有明顯的拜占庭式建築風格 - “洋蔥頭”,而且有兩個!拜占庭帝國的原名是東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政治和宗教製度,以及建築風格,都可以在拜占庭帝國找到痕跡。僅就建築風格而言,羅馬式建築的一大特點,是他的包子頂。這是與更早的希臘式建築最大的不同,究其原因,蓋因羅馬人發明了早期的水泥 - 造一個美麗的圓頂已經不是問題。拜占庭帝國的工匠們則發揚光大,把圓頂的下部往內收,看上去就像洋蔥頭,形成了獨特的拜占庭式建築特點。

 

這個耶穌會教堂有那麽明顯的洋蔥頭,這是拜占庭建築風格!

 

那麽,什麽是巴洛克建築風格?建築物華麗,誇張,和帶有眾多的小型雕塑,加上注重色彩(金色應用最多),光影的應用。這個耶穌會教堂的外貌,有金色的應用,但不誇張;兩個“洋蔥頭”,加上文藝複興建築特有的左右對稱的特點,感覺起碼從外觀上分析,它的風格結合了拜占庭和文藝複興式建築的很多特點,但不宜稱之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

 

我們沒有進到教堂內部,也許裏麵金碧輝煌,和法國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築凡爾賽宮一樣?

 

圖11: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的卡貝爾橋(Chapel Bridge)

 

曆史悠久的卡貝爾橋(意譯為教堂橋),是通往盧塞恩悠久曆史的民間小道。

 

這座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桁架橋,始建於1333年。那時,河左岸的新城區不斷發展,建這座橋就是為了連接右岸的老城區。由於幾百年泥沙在兩岸的淤積,這座傳奇的小橋,已經從當初的200來米,縮小到170米左右。當地人說,你跨過這短短170米木橋,你就跨過了盧塞恩近千年的曆史。

 

圖12: 卡貝爾橋中的曆史畫卷

 

我們遊卡貝爾橋時,很遺憾那些照明燈沒有點亮,這張圖片下載於網絡

 

安放在橋篷三角梁中的這組畫,生動地描寫了盧塞恩各個時期的曆史故事,從盧塞恩的守護神聖萊格的生死到另一個守護神聖莫裏斯的傳說,均由當地藝術家漢斯·海因裏希·瓦格曼於17世紀一個特定時期完成。

 

歐洲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後,在歐洲大陸上,北歐新教漸漸占據主導地位,南歐則繼續為天主教的地盤,中歐因此一度成為兩者間爭奪的地區。為了在爭奪中奪回主動權,天主教發起了反宗教改革運動(The Counter-Reformation ),但在實行中,天主教是以自己的某些改革來增強戰鬥力的。

 

卡貝爾橋上,漢斯·海因裏希·瓦格曼的這些畫就是在這種曆史背景創作的。16世紀的新教宗教改革和17世紀天主教改革(反新教宗教改革),無形中給歐洲帶來了自由、寬容的新氣息。

 

圖13:羅伊斯河右岸老城區

 

下了卡貝爾橋,我們將自己溶於阿爾卑斯山版的清明上河圖中,和周圍的芸芸眾生一樣,在羅伊斯河兩岸漫步。半天內,從右岸到左岸,左岸到右岸,然後,又回到左岸,最後,兩人找了個地方坐下,望著潺潺流水,含黛遠山,和熙攘人群,發思古之幽情,足足醉生夢死了兩個小時。

 

圖14:羅伊斯河中的賽艇

 

圖15:橋上觀賽的人群

 

圖16:賽艇比賽獎杯

 

趕巧碰上2018年紅牛賽艇(Red Bull Row)比賽,信手哢擦幾張留紀念。沒等到頒獎儀式,肚中唱空城計了,隻好開溜找餐館吃飯去了。

 

圖17:公共電話亭

 

上麵這個老古董付費街頭電話亭,兩個小時裏,沒有看見一個人用它,唉,手機時代了。不過,萬一哪天,你手機掉了呢?下圖是古色古香的老市政廳,盡管與我們隔河相望,那股擋不住的中世紀文藝複興幽香,仍然隨著河中的陣陣秋風,綿綿不斷飄過來。

 

圖18:河右岸的老市政廳(Rathaus)

 

圖19:聖萊奧德伽爾教堂(又名霍夫教堂 - Hofkirche)

 

這個前門徑直對著卡貝爾橋的教堂很有看相:弧形的鍾樓和半圓弧頂的窗戶,有羅馬風格;對稱的兩個塔樓,是文藝複興風格;高聳入雲的尖塔頂,無疑展示了哥特建築特有的風韻。

 

圖20:垂死的獅子

 

這個著名的打卡景點在右岸,稍遠,不過從碼頭橋上走過去,大約就是20分鍾路程。

 

那年去了梵蒂岡,領略了教皇的那些手握長矛,威風凜凜的瑞士雇傭軍衛隊的風采;這個垂死的獅子,則展示了瑞士雇傭軍衛隊曆史中最悲哀的一段:十八世紀,瑞士雇傭兵是法國正規軍中的精銳部隊,擔任護衛法國王室的任務;公元1792年,在保衛巴黎杜伊勒裏宮的戰鬥中,1100名瑞士雇傭兵,大約760名戰死,僅350名生還。

 

馬克吐溫曾經到過這裏。這位美國文豪良久而默默地站在這座石獅前,離別時隻說了一句話:“這是世界上最哀傷,最感人的石獅雕像。”

 

今天的瑞士人,除了為教皇充當衛隊這個特殊的例外,早已告別了充當外國雇傭軍的曆史。他們嫻熟地應用各種外交手腕,配合強悍的自衛武裝隊伍,保持武裝中立,得以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全身而退,不能不說是一種小國生存奇跡。

 

二)暖風熏得遊人醉的新城區

 

橫貫盧塞恩市區的羅伊斯河,左岸是新城區,兩個不大的藝術館,靜悄悄地帶給愛好藝術的遊人一股徐徐的暖風。緊靠河邊火車站的是盧塞恩美術館(kunstmuseum luzern),隔著三個街區的是羅森加特收藏館(Sammlung Rosengart)。

 

羅森加特收藏館主要收藏了瑞士畫家保羅·克萊(Paul Klee)和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作品。我們是衝著畢加索去的,整個二樓都是他的作品,可惜館內不允許攝影,發揮不了我的相機的作用。

 

圖21:羅森加特收藏館

 

圖22:畢加索和友人

 

上圖是羅森加特收藏館入口處的廣告招牌畫,右邊的畢加索手舞足蹈,眉飛色舞與友人分享什麽。

 

西班牙的“畢姥爺”有幾多:名字音節多,頭銜多,情人多,作品多。

 

1)畢加索名字全稱是:巴勃羅·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納波穆西諾·瑪莉亞·狄·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裏亞諾·狄·拉·聖地西瑪·特裏尼達·路易斯·畢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2)頭銜如下:“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之一。” 3)情人多:這是私生活,不必細究,有人說,那是畫家兼情聖。4)作品多:共計37000件左右,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

 

畢加索還是法國共產黨員。但他晚年說,不信奉共產主義。

 

圖23:盧塞恩美術館內的一個展室

 

盧塞恩美術館是新城區的另一個藝術館,和江邊火車站側麵的會議中心在同一幢大樓裏,我們在裏麵逗留了約兩小時。這裏允許拍照,隨手拍了幾張我喜歡的作品。

 

圖24:《布爾巴基將軍帶領潰敗的法軍退入瑞士的全景研究》

 

上麵的油畫是瑞士畫家愛德華·卡斯特爾(Edouard Castres)的著名作品《布爾巴基將軍帶領潰敗的法軍退入瑞士的全景研究》(Studien Zum Bourbaki - Panorama)的一部分。原作是一幅環形全景壁畫,長112米,高10米。描繪的是1870-1871年普法戰爭期間,法國軍隊在布爾巴基將軍的帶領下退入瑞士,尋求和接受中立國瑞士紅十字會照顧的情景。

 

有人說,瑞士中立是沙俄力主、歐洲列強硬塞和瑞士借坡下驢的結果,翻翻歐洲近代史,這個說法是有因由的。

 

1815年,拿破侖一世在滑鐵盧戰敗,這給了長期夾在法國和德國(神聖羅馬帝國 - 普魯士王國 - 奧地利帝國)之間受氣的瑞士一個擺脫受他國擺布的機會。為了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歐洲列強都認為處於險峻的阿爾卑斯山中心的瑞士可以成為阻止法國再次入侵的緩衝地。於是,在同年維也納會議上,由率先打敗拿破侖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提出讓瑞士獨立出法國(那時,瑞士曾短暫成為法國的附庸國),並永久中立;反法同盟的其他歐洲國家,感覺這是一個增加安全係數的辦法,紛紛附和;瑞士大約也是掂量自己的分量,傾向讚同。

 

其實,如本文前述,早在1792年後,瑞士就禁止了雇傭軍製度,隻是在強悍無比的拿破侖一世的軍事進攻下,無奈成為一個附庸國,這次借坡下驢,為瑞士避開兩次世界大戰,成為世界最富裕國家之一打下了基礎。

 

瑞士作為一個永久中立國,有向交戰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義務,這是為什麽布爾巴基將軍最終無奈將疲憊饑餓的法國敗軍帶入中立國瑞士的原因。

 

愛德華·卡斯特爾的這幅名作,有心人可以默讀出許多曆史經典。

 

順便說一句,愛德華·卡斯特爾的這個名作,完整版存放在一公裏外的布爾巴基全景館(Bourbaki-Panorama),可惜我們沒有時間去了。

 

圖25:《騎驢去塞維利亞經商》(Ritt nach Sevilla)

 

這是瑞士畫家弗蘭克·布赫瑟(Frank Buchser)的力作之一。它描繪了19世紀中葉,一個西班牙安達盧西亞中年商人騎著一頭健壯的驢,帶著兩卷毛毯,幾隻雞,和女兒,去一百多公裏外的塞維利亞市場經商途中,偶遇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

 

少年騎在一頭小驢上,執意想與後麵的女兒打招呼。老爸不露聲色地注視少年,女兒側身扭頭回應少年。畫家對每個人物的服裝穿著,有很仔細的觀察和描繪;三個人物的麵部,都有遮擋或陰影,但觀畫者還是可以根據人物的姿態揣摩出各自的內心活動。

 

弗蘭克·布赫瑟喜歡到處旅行,19世紀後半期,他遊到美國,呆了幾年,留下不少美國的人物肖像繪畫,其中包括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

 

圖26:中國畫家邵帆的水墨兔

 

這個水墨兔畫得栩栩如生,別有風味,感覺把溫和的兔子畫得凶狠些了,不過我還是喜歡它。下麵幾幅作品我也喜歡,放上來大家一起欣賞。

 

圖27:

 

圖28:

 

圖29:

 

圖30:


盧塞恩城內逛完了。城外的湖光山色,在城內已經遙遙的一睹芳容,明天投入她的懷抱,一親芳澤。


(原創)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七)- 少女懷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9/23203.html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六)- 萊蒙湖如夢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9/14752.html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五)- 小鎮萊森(Leysin)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8/30747.html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四)- 馬特洪峰入魂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8/16475.html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三) - 維也納的深邃和國王湖的優雅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8/2438.html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二)- 格勞邦頓州探寶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6/33106.html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一)- 名鎮蘇黎世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4/30263.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長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rit_英倫97' 的評論 : 確實如此,謝留言。
長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sefild' 的評論 : 謝來訪! 攝影技巧還在繼續學習中。
Masefild 回複 悄悄話 瑞士的景色如畫冊,如夢幻,百看不厭.拍攝清晰度高,選景手發也很好.
Brit_英倫97 回複 悄悄話 93年第一次去盧塞恩,記憶猶新,瑞士風光,天下無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