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30)
2015 (153)
2016 (84)
2019 (1)
前段日子聽到一件事情,一個孩子考了很好的大學,父母沒錢付學費,一位很講義氣的朋友幫孩子各種搜羅,把各種獎項劃拉在一起,夠孩子上大學了。
我深以為那位講義氣的朋友是牛人。
父母給孩子付學費是很不容易的。一般家庭現在都至少有兩個孩子,有的家庭老大剛上大學,老二緊接著就去了,如果沒有獎學金/助學金,一個孩子一年5-7萬,實在是很重的負擔。而且是現金啊,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我所了解的很多本地美國人家庭不給孩子付學費,真的是因為手裏沒有錢。他們很多都是月光族,很多人都極不擅長理財,等到孩子上了大學一下子拿很多學費真的就是沒有,除非貸款。我查過我們高中學生上大學的比例,基本全都選州大,UT,A&M, Baylor, 當然還一些學校象TCU給的資助也是不錯的,比較貴的私立Rice和SMU有的孩子考上也沒有去。
當然有些家長自己有錢也不想給孩子付學費,如果親子關係好,孩子理解父母這麽做的原因和背後的動機,這也不是壞事。
我覺得,付錢不付錢不是重點,保持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孩子身心保持健康快樂才是。
先說說付學費的例子吧。我同事的孩子考上普林斯頓的CS專業,按父母收入我猜測能拿到的資助不會多,甚至可能不會有。但孩子暑假拿到inter,按比例算年薪都有10萬了,他自己還寫軟件賣,我估計很快孩子就能自給自足。所以,孩子上大學的那一瞬間父母預算的幾十萬,事實上隨著孩子在學校的發展可能根本不存在,一定要從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孩子上大學的每一年情況都不一樣,不能隻看數字,不看前景。
再說個不付學費的例子。一對父母很辛苦,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幾個孩子要養,父母直接跟孩子說爸媽負擔不起,你們自己努力。老大先去了社區大學,後來自己轉學到前20名的好學校,之後勤勉很快找到工作,覺得工作沒有前途又去讀了碩士。其實如果當時父母懂得申請助學金,估計孩子會拿到。好像表麵上看父母走了這些“彎路”,對孩子來說,磨礪一下都不是壞事。
這其實就是我強調的素質教育 - 孩子有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有為理想切實努力的行動力。
我自己覺得,孩子小時候父母可以多做理財計劃,就算將來不給孩子用,自己養老還可以用呢。不必非得說一定不付學費或者一定付學費孰高孰低。
至於我自己,我是付的,原因是學音樂需要太多時間練習,需要厚積薄發,尤其本科,基礎教育一定要紮實。學校現在付的獎學金以及小小資助基本夠付一半,剩下我們負擔,同時給兒子留每年3千塊貸款額,給點壓力讓他可以好好規劃未來職業。
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花到刀刃上就是好的。
比如像哈佛這樣的學校,家庭收入10萬以下的話,學生基本不用付什麽學費。這些學校的標價學費是誤導人的。
碩士一般學校都有資助,我們當年基本上要靠資助才拿得到簽證的不是嗎?
養老確實要早做打算,父母管自己,孩子長大也是他們管自己,我是覺得不該跟後代討債。